大班集體舞>(精選13篇)
大班集體舞> 篇1
大班集體舞<<蝴蝶找花>>
一 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現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集體舞不僅需要舞蹈技能,活動秩序的支持和保障,還有對幼兒空間思維、人際交往以及快速反應的要求。并且在現有的音樂活動中,集體舞教學是一個薄弱環節:因為活動的組織既要體現“審美”,又要讓幼兒實實在在的學有所得,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有一定的困難。我嘗試對自己提出了一個挑戰,進行集體舞教學活動,因此,活動設計難免有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二 活動目標
1. 在集體舞中嘗試按樂句學習里圈外圈高低層次變化的跳法。
2. 復習鞏固按樂句穿插行進。
3. 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三 活動過程
(一)進場
放音樂《蝴蝶找花》,幼兒手帶四色蝴蝶飛進場。
師:你們看,這里有那么多美麗的鮮花,他們都是什么顏色的啊?
師:請你找和你相同顏色的花坐下吧!
(二)1.練習花兒開放
(1)師:誰來學學小花開放的動作啊?
師:請你自己來做做小花開放的動作,看看那朵小花開得最美麗!
(2)教師哼唱按樂句練習花兒開放的動作。
2.練習圈里圈外飛的隊形
師:這么多美麗的花兒,引來了許多小蝴蝶,小蝴蝶是怎么和花兒做朋友的呢?誰來學一學?(請幼兒示范)
師:你看看我這只蝴蝶是怎么飛的!(教師示范)
引導幼兒尋找規律,先往里圈飛再往外圈飛。
師:那我們現在一起來飛一飛吧!指一指你應該往哪里飛!
師:我們剛才飛了幾次呀?
師:現在你飛到了那朵花的前面呢?
師:這朵花和你的蝴蝶顏色一樣嗎?
師:這里就是你的新家了。
3.練習按顏色飛到中間
師:小蝴蝶到了新家,想要新朋友一起玩一玩,你想在那里玩呢?
師:那我們一起玩一玩吧!幼兒一起飛,發現問題(太擠了)。
師: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不那么擠呢?
啟發幼兒想辦法:一個顏色先飛,其它蝴蝶在外面等待。
4練習分層次跳法
師:小蝴蝶呀想要玩捉迷藏的游戲了,里圈的小蝴蝶先高高的飛,外圈的小蝴蝶快躲到小花的后面去。
師:等下一樂句的時候,我們來交換一下,外圈的小蝴蝶高高的飛,里圈的小蝴蝶就怎么樣了呢?
師:飛了三次以后呀,就請里圈的蝴蝶飛回來吧,大家全部面朝圈上。
5.百花開放
師:剛才小花是怎么開放的呢!現在我們來做一做吧!
(三)教師哼唱樂曲,幼兒練習
(四)隨音樂練習
(五)互動
師:我們小朋友跳得好不好啊?
師:那么請我們的老師也來跳一跳吧!
大班集體舞> 篇2
活動目標:
1、根據匹諾曹的形象嘗試創編簡單的動作,用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
2、嘗試看圖譜,知道交換舞伴的方法。
3、根據故事情節變化,體驗和同伴交往互動、合作舞蹈的快樂。
活動準備:
匹諾曹木偶、音樂、圖譜、女孩子男孩子每人右手戴紅、藍腕花,學會游戲《剪刀、石頭、布》,幼兒已經熟悉故事內容、音樂與基本舞蹈動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匹諾曹木偶,回憶故事的情節。
1、教師:“這是誰呀?在他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2、在教師提問引導下,幼兒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教師用圖譜展現出來,同時引導幼兒創編用動作表現。
(1)匹諾曹第一次撒謊的時候變成了什么樣子?(長鼻子)
(2)匹諾曹第二次撒謊時長出了什么?(驢耳朵)
3、動作對比講述,相互模仿。
教師:“我發現了有各種各樣的長鼻子和驢耳朵,我請個別小朋友示范一下,說說你們喜歡誰的長鼻子、驢耳朵,為什么?”
(引導孩子模仿各種不同的動作,幫助能力弱的孩子鞏固基本動作。)
二、播放音樂,教師示范用幼兒創編的動作表現音樂,邊表演邊用語言加以引導。
(1)在教師帶領下,練習隨音樂按樂句做“長鼻子、驢耳朵”等系列動作。
教師:“我請一個舞伴跟著我完整的跳一遍,其余小朋友兩兩自由結伴一塊跟著做。”
(2)跟隨教師完整舞蹈,隨音樂基本表現皮諾曹的形象。
三、教師帶領幼兒用動作感受音樂節奏和旋律,并強調活動最后用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結束,誰贏了誰就變成原來的樣子。(定造型)
四、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游戲互動。 五、嘗試看隊形圖譜,嘗試完整隨音樂在圈上交換舞伴循環舞蹈。
1、出示圖1,區分形狀,理解站位。
(1)教師:“這幅圖,你們看到了什么?符號又是代表什么意思?”
教師總結:圓圈圈是代表女孩子,站在圓圈內;方形是代表男孩子,站在圓圈外;面對面的站立。
(2)幼兒按圖譜迅速找到指定的位置,
兩兩合作,再次聽音樂進行游戲活動。
2、出示圖譜2,引出交換舞伴,說出關鍵符號的作用。
(1)教師:“對這么聰明的小朋友關學會了動作那是不夠的,若增加難度你們還會繼續挑戰嗎?若是要交換你們的舞伴會有什么辦法呢?”(激勵孩子們繼續學習的欲望)
(2)觀看圖譜2,找出紅顏色的虛線,幫助孩子理解符號的用途。
3、操作分解圖譜,結合腕花,幫助理解交換舞伴的方法。
(1)教師:“請個別幼兒來操作圖譜,看看她找的對不對?”
(教師引導孩子認識腕花的作用,指明了往右手邊的方向去找舞伴。通過實際操作,鞏固隊列變換的理解。)
(2)組織站位:先請男孩子拉成圓圈,站在指定的點上,面向圓心,并提醒始終保持這個方向;請一位女孩來試著交換朋友,根據看清交換的方法;女孩子面對面找男孩子做朋友,一一對應。
(3)嘗試交換舞伴。
l 一位女孩子換舞伴,大家驗證。“你該找誰做朋友?(從下一位男孩子的身后繞過去,再走到下一位男孩子的面前。)”教師哼音樂,嘗試交換朋友。提示:看著下下一個朋友(新朋友)的眼睛。教師強調:到“剪刀、石頭、布”定型的動作時,幼兒自由走動,重新結交新伙伴。
l 集體嘗試交換舞伴。教師哼唱,練習多次。
4、音樂反復三次,幼兒交換舞伴舞蹈。
歌詞大意:
啦啦 啦啦 我要做真的孩子,啦啦 啦啦 我不要長長鼻子。
啦啦 啦啦 我要做真的孩子,啦啦 啦啦 我不要長驢耳朵。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跳個舞, 啦···夢想就要實現了,讓我再努力一次。
大班集體舞>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勞動及豐收的愉快心情。
2、創編不同方位的摘果子動作。
3、 鞏固踵趾小跑步,并合拍地隨樂曲做摘果子和踵趾小跑步動作。
4、 引導幼兒看圖譜縱隊變成四個小圓隊行。
二、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右手戴腕花。
2、場地上貼好縱隊標記。
3、場景布置“蘋果園”、圖譜。
三、活動過程:
(一) 隨音樂快樂地表演“郊游”。
1、師幼表演進入活動場地。
2、教師提問幼兒討論,引出主題。
“呀,我們到了蘋果園啦!這么多的蘋果,你想做什么?心情怎么樣呢?(我想去摘蘋果;我想摘一個吃;那么多蘋果我好開心啊-----)
3、“那我們該怎樣摘蘋果呢”?
教師示范,幼兒觀察后說說怎么摘蘋果,請幼兒表演摘的動作。相互欣賞摘的動作并模仿。
4、幼兒探索學習摘蘋果動作。
戴腕花變換方位轉手腕做摘蘋果動作,一拍一下。
5、教師放音樂完整的表演,引導幼兒學習其他動作。如背籮筐、舉籮筐等動作。幼兒依次探索學習。
6、聽音樂在散點上連貫動作:做踵趾小跑步四個,摘蘋果四次,舉
籮筐小碎步自轉一圈。
(二)、創編不同方位不同動作的摘果子動作,看圖譜走縱隊變成四個小圓,隨音樂練習走隊行。
“果園里結滿了果實,這邊蘋果采完了,我們換個地方去采吧”!
幼兒由縱隊變成四個小圓,然后用雙手摘蘋果。
(三)、完整舞蹈
聽音樂完整練習。第一遍縱隊用單手摘蘋果。第二遍成四小圓用雙手摘蘋果。
聽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整舞蹈。
(四)、結束部分
1、聽音樂《蘋果豐收》各自表現豐收的心情。
2、將蘋果送回家。
大班集體舞>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三段式的音樂結構,根據音樂結構初步掌握固定的動作模式。
2、學習集體舞,在固定的動作模式中準確地交換舞伴,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了解幼兒對集體舞的經驗:邀請舞的經驗、面向圓心,背向圓心的經驗。
2、手腕花2種顏色個10只:單色墊子10張;各種小動物掛飾10個。
活動過程:
一、邀請游戲
1、學習有節奏的魔法語詞“走一走,走走走,找到一個好朋友,★★★ 你好,★★★ 你好,握手吧準備出發!”
策略一:言語默記
策略二:動作記憶
2、傾聽音樂,通過語詞和動作的幫助感受并初步熟悉音樂的結構。
3、強調舞伴間的交流,通過“握握手”傳遞讓所有的幼兒參與游戲,用肢體動作感受音樂。
二、換墊子游戲
1、教師示范依次換墊子的方法
指導要點一:“第一個朋友”和“下一個朋友”
指導要點二:一次只能換一張墊子
2、個別幼兒游戲
如果每一個墊子前都有朋友,能不能玩得起來?
3、幼兒分兩批上來游戲,體驗依次換墊子的樂趣。
指導其他的小朋友用有節奏的情景動作為參加游戲的小朋友加油!
三、換朋友游戲
1、用幼兒代替“墊子”的位置玩雙圈游戲
指導要點一:里圈小朋友明確位置不動、外圈明確運動方向。
指導要點二:注意與對面朋友的交流
2、開放“★★★ 你好,★★★ 你好”引導幼兒根據頭飾創造性地表現各種小動物的動作。
3、根據幼兒情況遷移已有的學習經驗,適當增加雙圈集體舞的難度。(依據幼兒的情況調整)
4、完整游戲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隨音樂出場,告別!
大班集體舞> 篇5
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接觸傣族舞,學會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彎”的基本動作。
2.體驗傣族舞優美的旋律和舞姿。
過程:
一.舞蹈欣賞:(感受舞蹈,感受音樂)
1.欣賞教師舞蹈。
2.“你發現老師跳舞的時候像什么?”
“老師是怎么做的?”
3.請幼兒學習動作。
4.引導幼兒學習“孔雀指”和“三道彎”。
5.介紹孔雀舞的由來
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個民族的嗎?
“傣族人民喜愛和崇尚孔雀,不但許多人家中飼養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裝。
二.創設情景,學習舞蹈。
1.“今天,老師來做孔雀媽 媽,也來跳跳孔雀舞。”(教師唱譜)小孔雀跟著媽 媽散步。
2.孔雀是怎樣散步的?
3.小孔雀們可愛比美了,他們的羽毛很漂亮。我們來看一下孔雀開屏的圖片。
4.可以怎樣理羽毛呢?
5.這一次,孔雀們要比造型,他們抬起高傲的頭。
三.完整舞蹈
1.戴上頭飾舞蹈。
“老師發現小朋友跳舞的時候像一只只美麗的小孔雀,今天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漂亮的頭飾,請大家按著你標記的顏色來戴相應的頭飾。”
2. 請幼兒間隔站,面向圓上。
3. 完整舞蹈。提醒幼兒比美時變成單圈面對面。
4. 聽音樂退場。
大班集體舞>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歡樂,體驗與朋友一起跳舞的愉快情緒。
2、能根據歌詞自編動作,并初步學會跳邀請舞。
活動準備
1、歌曲錄音
2、熟悉歌曲,初步會唱。
3、場地準備一個大圓圈。
活動過程
1、熟悉歌曲,演唱歌曲。(幼兒能夠熟悉歌曲的曲調,會唱歌曲,理解歌詞的含義。為幼兒創編動作作準備。)
2、啟發幼兒創編動作,并在此基礎上集體討論,確定邀請舞的動作。(從幼兒創編的動作中選取優美的動作作為集體舞但是動作,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指導幼兒隨音樂邊唱歌邊練習表演,要求動作合拍、優美。(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感受動作,學習動作,為集體邀請舞做好準備。)
4、指導幼兒學習跳邀請舞。(重點引導幼兒分清樂句,找準音樂的最后一拍。)
游戲可以反復多次,開始的時候每做一次教師給予評價,糾正幼兒存在的問題。幼兒熟悉舞蹈以后,可以連續進行。教師參與游戲,增加游戲的歡樂氣氛。
延伸:此游戲可以在日常活動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和同伴、老師一起游戲。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歌曲,可前已經聽賞多次,對歌曲的旋律、節奏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學習歌曲的時候是很順利的。在進行舞蹈動作探索的時候,小朋友也能根據已有經驗積極進行嘗試。在活動中,很多小朋友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前奏結束,朋友還沒有找好,慢了哪怕是一小會兒就影響了下面的整套動作,因為音樂很快,除非跳掉動作才能趕上。但是小朋友都只會按部就班地一個一個動作進行下去。所以活動中最主要的還是聽辯前奏,因為前奏部分是小朋友找朋友的部分,前奏結束,小朋友必須已經找到朋友。歌曲開始就已經要開始邀請了。
大班集體舞> 篇7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感受旋律輕松、熱情的意境。
2、能隨音樂合拍的做動作,并且根據圖片的提示探索隊形變換的方式。
3、探索在圓圈中流動、疏密等隊形變化的形式。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看圖片,自助探索舞蹈隊形變化的方式。
難點:能掌握音樂的節奏,知道在音樂的那個地方換隊形。
三、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歌曲《秋天多么美》 圖譜四張。
幼兒準備:課前已學會歌曲《秋天多么美》
四、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感受輕松、熱情的旋律。
1、隨樂表演歌曲,回憶歌曲內容。
——昨天劉老師教了大家一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們能唱一唱嗎?
2、欣賞動作,幼兒模仿學習。
——聽了你們的歌聲,讓我有一種想跳舞的感覺。請你們看一看,老師做了哪些動作?你能試一試嗎?
3、自由表演。
——小朋友的動作都這么優美,我們可以不以來開椅子試一試?
(二)看圖片匹配隊形,并初步探索換隊形的而方法。
1、出示圖片1(正方形)引導幼兒理解圖片的意思,并嘗試站好匹配的隊形。
——這是什么樣的隊形?
——笑臉表示什么?(每一個笑臉就代表一個小朋友)
——橫隊站幾個?縱隊站幾個?
——你們能不能站一站,并表演剛學的舞蹈動作嗎?
2、單獨體驗正方形變成圓形的走法。
(1)出示圖片2,討論從正方形變成圓形的方法。
——這是什么隊形?
——怎樣從正方形變成圓形?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舞蹈中那個動作適合變圓?可以試試嗎?
3、合樂表演第一段。
(三)出示圖片3、4,探索圓圈疏密、流動的行變化。
1、看圖3自主探索隊形變化。
——這張圖片和前面的是一樣的嗎?箭頭是什么意思?
——在音樂的什么地方開始轉動?
2、看圖4,自主探索隊形變化。
(四)合音樂完整表演,教師總結。
1、教師適當加入語令以及提醒孩子。‘
2、撤出圖片孩子自主完成舞蹈。
大班集體舞> 篇8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曲風,并學習看圖譜探索動作。
2. 在熟悉動作的基礎上,根據音樂變換隊形。
3. 鼓勵幼兒用目光、體態與同伴進行友好交流。
活動準備:
1. 圖譜、磁帶、錄音機。
2. 動作前置,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激趣:
師:我們都是西班牙的小小斗牛士,今天,我們一起來跳快樂的西班牙舞。
(二)出示圖譜,學習隊形變化。
出示圖一:
1. 師:你發現了什么?小紅人是誰?(小黃人呢?)
小黃人走到哪里去了?小紅人有沒有動?
2. 集體練習,師唱譜。
出示圖二:
1. 師:怎樣才能使小人轉圈圈?
2. 幼兒練習,師唱譜。
出示圖三:
1. 師:小人們又在干什么呢?
2. 幼兒探索,師唱譜。
(三)完整舞蹈
(四)情感要求:目光、體態的交流。
活動反思:
西班牙是個熱情的國度,西班牙舞蹈也很激情澎湃,我們運用斗牛士那種無畏的精神,讓幼兒去學習去感受、自主探索舞蹈中的隊形變換加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協作能力。這首音樂,課前已經欣賞多次,對歌曲的旋律、節奏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學習舞蹈的時候是很順利的。在進行舞蹈隊形探索的時候,小朋友也能根據已有經驗積極進行嘗試。特別是男女生交換位置時,手位的要求,幼兒都能自我進行探索,找出動作的規律,發現有個別錯誤的幼兒都能相互提醒。
大班集體舞> 篇9
活動目標:
1. 在對音樂節奏和圖譜認識的基礎上,增加難度,在圖譜中更換一個動作標志,并隨音樂邊走邊打節奏。
2. 初步學會幾種隊形變化。
3. 在配有竹樂器的表演形式下,逐步提高幼兒對集體舞的熱愛。
活動準備:
自制節奏圖、隊形ppt、音樂錄音、竹制樂器、絹花
活動過程:
1. 欣賞音樂:
① 這段音樂它的名字是什么?
② 你是用形式表現這段音樂。
2. 復習打擊樂
3. 出示圖片
① 看一下圖譜中那里變化了?
② 請幼兒自己表演一下。
③ 隨音樂邊走邊打節奏。
4. 觀看ppt,觀察隊形變化圖。
① 認識集中隊列練習。
② 老師用手勢示范隊形變化。
5. 隨音樂完整地進行表演,加入隊形變化。
6. 幼兒人手一份樂器進行表演。
大班集體舞>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隨音樂有節奏地做找朋友動作,并能在間奏音樂時大膽創編動作,發展合拍動作與靈活的反應能力。
2、能看懂圖示,學習內外圈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走。
3、體驗不斷變換新朋友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已熟悉《找朋友》音樂,會做簡單的動作。
2、可活動的隊列圖示。
3、貼花人手一個貼于右手手臂上(紅蘋果、綠蘋果貼花均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4、音樂、電腦。
5、場地布置:事先畫好內外兩個圓圈(一個上貼蘋果標記,一個上貼五角星標記)。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找朋友》,大膽用動作表達歌曲內容。
播放音樂1,請小朋友跟著音樂玩找朋友的游戲吧!(教師參與和幼兒的互動中,使幼兒的動作漸漸地趨向整齊。
二、間奏音樂的創編游戲。
1、播放音樂2,提問:這和剛才的音樂有什么不同?引出間奏音樂。
2、播放音樂3,提問:是不是這段不一樣?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做什么的動作呢?
3、請幼兒自由表現間奏音樂的舞蹈動作,提問:你是在音樂的什么地方變換動作的?請個別幼兒進行嘗試。(重點傾聽此段音樂,感受這段音樂的樂句特點,漸漸梳理、總結出“在每一樂句的第一個重拍做一個動作停一下”的方式進行表現。)
4、“照鏡子”游戲:
先由小朋友當鏡子,表現和教師一樣的動作;再請幼兒思考小朋友一起做這個游戲時在音樂的什么地方商量誰和誰學?
小朋友兩兩相對,一起做鏡子游戲,提問:你們在遇到了什么困難?為什么好朋友做得動作和你不一樣?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協商、謙讓,提醒幼兒做動作盡量不要是地面動作,這樣接下去的動作就會有點來不及,注意互相商量好誰當鏡子,速度要快,要在5432151這段較短的音樂時商量好)幼兒嘗試兩次。
5、播放音樂2,“連著找朋友的音樂一起玩一玩吧!”游戲重復兩次,期間提問:遇到了什么問題?將問題拋給幼兒相互幫助解決。
三、學習集體舞《找朋友》。
1、出示隊列圖1,觀察理解隊列圖所表達的意思。
(1)根據圖示,理解隊形的秘密,即站成單圈、雙圈、面對面站好的概念。
(2)轉動里圈,理解外圈不動,里圈按順時針方向走。(教師邊清唱歌曲邊移動圖譜,移動一個位置,請幼兒觀察后說說自己的發現)
(3)請幼兒根據自己佩戴的貼花形狀站到相應的圓圈上,并嘗試變化隊列,即里圈幼兒朝著貼花的那只手的方向移動一個位置。(先嘗試變隊形時教師清唱歌曲進行兩遍,再加入音樂4進行游戲)
(提醒幼兒根據圖示要求站在相應的圓圈上,面對面站好;提醒幼兒在舞蹈過程中有節奏地走,可以跟著音樂走到下一個小朋友對面的方法來找朋友。站在圓圈上不擠在一起,要與左右的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重點練習內圈走的過程中,當節奏音樂開始時立即停下找到朋友,并做好朋友“照鏡子”游戲)
(4)在隊形變化上,你有沒有其他方案?(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想法)
2、出示隊列圖2,觀察理解隊列圖所表達的意思。
(1)根據圖示,理解外圈逆時針、內圈順時針方向走。
(2)請幼兒猜猜這樣走,下一個朋友你會找到誰呢?
(3)請幼兒嘗試變化隊列,即內圈和外圈幼兒面對面站好后朝著貼花的那只手的方向有節奏的走動,方法同上。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隊列是否正確,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掌握程度)
5、聽音樂,完整舞蹈。
(此環節中,如果幼兒掌握比較困難,可以延伸到下一環節中進行再一次嘗試)
四、結束活動,和好朋友一起走出活動室。
大班集體舞> 篇1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夸張的舞蹈動作大膽表現木偶人的動作特點。
2、感受樂曲的結構,能根據音樂信號及時交換舞伴。
3、在合作表演的過程中,感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鐘表店》音樂節選
2、紅、藍帽子每種12頂。
3、玩過木偶人游戲,感知木偶的動作特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律動進場
二、游戲“我們都是木頭人”引出課題。
1、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動。小朋友,這是什么游戲?
2、木頭人是怎么走路的呢?
三、分段創編舞蹈“木偶人的舞會”。
(一)幼兒完整欣賞音樂一遍,感受aba的旋律結構。
(二)音樂盒打開,木偶人出現
幼兒跟著音樂大膽創編a段舞蹈動作,要求表現木偶人機械、僵硬的動作特征。
(三)兩兩結伴,舞會開始(創編b段舞蹈)
1.按帽子顏色結伴,創編動作,表現同伴間的友好。
2.學習聽音樂信號交換舞伴。
學習轉圈180度并向后轉,交換舞伴。引導幼兒發現每次轉圈后都會有新的舞伴。
(四)舞會結束,木偶人回家(音樂回到a段)
創編音樂結尾處的造型動作。
四、幼兒完整舞蹈2遍。
(一)大膽表現木偶人的動作特征,并在每次聽到鈴聲后能及時、準確地交換舞伴。
(二)體驗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大班集體舞> 篇12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在老師的提示下初步掌握集體舞《卡加不列島舞》。
2、學習在圓圈上交換舞伴進行舞蹈的技能
3、能用不同的動作擺造型,發展創造力。
活動準備
《卡加不列島舞》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帶我們島上去玩,這個島叫卡加不列島,入場后師幼圍成圓圈。我們在島上玩,島上有個卡加不列島的歡迎舞,你們看!
2、有位老師示范跳,問:你看到老師怎么跳的,你能學一下嗎?
3、老師再次示范跳,請你仔細看好,我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4、請幼兒兩個兩個手拉手,讓幼兒練習。
5、重點指導幼兒怎樣交換舞伴。
6、教師加快速度,教師唱幼兒練習。
7、放音樂集體練習數遍。
8、剛才我們學會了卡加不列島的歡迎舞,這里還有一個游戲:島上有許多石頭人,我們玩個“石頭人”的游戲。
9、一起玩“石頭人”的游戲做到石頭剪子布一二三,到“三”的時候要求幼兒擺造型。規則:贏的做勝利造型,輸的做自己想出來的造型,如果是一樣的合作做造型。
10、完整地舞蹈,教師幫助幼兒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11、教師重申游戲規則后幼兒練習。
12、 邀請客人老師跳結束。
大班集體舞> 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集體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動作模式(第一小節自由創編動作,第二小節自由扭動)感受樂曲輕松、愉快的情緒。
2、借助領袖舞蹈的表現模式,努力嘗試在xx處獨立做出即興動作。
3、在固定的動作模式中,準確交換舞伴,并享受交換舞伴和舞伴共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了解幼兒對集體舞的經驗。
關鍵概念:單圈、雙圈、面向圈上、面向圓心。
2、初步聽音樂,了解音樂的結構。
3、了解幼兒的游戲經驗。
老狼游戲:照鏡子游戲;領袖游戲。
4、樂曲——田納西搖擺舞。
5、手腕花21個。分兩種顏色(11個紅色,10個黃色)
活動過程:
1、聽 音樂玩“老狼游戲”進場,感受并隨音樂表達簡單的節奏型。
2、單圈玩“照鏡子”游戲,了解固定的動作模式。
(1)教師提議玩“照鏡子”游戲,并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動作模式讓幼兒模仿。
(2)教師先引導幼兒提議一動作替換“拍”的動作,再帶領全體幼兒練習。、
(3)教師先引導幼兒根據基本的動作模式嘗試創編、表達,再反饋個別幼兒的動作,隨樂帶領全體幼兒練習。
(4)邀請幾名幼兒輪流做領頭人,和全體幼兒隨樂玩“照鏡子”游戲。
3、雙圈玩“照鏡子”游戲,嘗試兩人的配合。
(1)提取幼兒最喜歡的兩個動作,集體操練。
(2)站雙圈,面對面隨樂玩照鏡子的游戲。
4、學習交換舞伴。
(1)聽語言指令,外圈移動交換舞伴。
(2)聽音樂換舞伴。
5、完整隨音樂跳雙圈集體舞。
(1)師生共同遷移已有經驗梳理舞蹈結構。
師邀請舞伴演示。
幼兒站雙圈嘗試,了解舞蹈結構。
師:聽著音樂,我們可以先(a)……再(b)……再……記住了嗎?照鏡子時做什么動作?
(2)隨樂完整舞蹈。
發現問題(困難)嘗試解決;
(3)再次隨樂完整舞蹈;
6、客人老師加入,同時間奏加入放松游戲,再次體驗參與集體舞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