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繪本《喵嗚》
活動目標:
1、通過提問、討論、故事表演等多種形式,運用多感官理解故事內容及角色的性格特點和心理變化。
2、嘗試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書畫面講述故事,猜想故事的發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感受本書天真有趣、溫馨詼諧的風格,享受閱讀圖畫書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理解故事內容和角色的心理變化。
難點:能夠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用語言、動作、表情等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
物質:
1、利用圖畫書畫面、錄音等制作的課件;
2、用報紙做成的小棍1根、老鼠老師頭飾1個、有貓頭像的黑板。
3、圖畫書《喵嗚》25本、夾子25個。
經驗:
1、事先了解幼兒對貓和老鼠的已有認識、經驗;
2、幼兒已有的閱讀圖畫書,觀察畫面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封底,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1、出示圖畫書《喵嗚》
t:又到了和小朋友們分享圖畫書的時間,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這本書······(教師說著出示圖畫書)
2、觀察封面,猜測故事內容
t:仔細看看封面,猜猜這本圖畫書會為我們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幼兒觀察封面后猜想故事內容的可能性,當有幼兒講到兩只老鼠或者貓只有半個臉時,將封底和封面一起展開。若沒有幼兒提及則教師邊說“大肥貓或大貓(根據幼兒剛才的回答起名)怎么只有一半的臉,是不是只有兩只老鼠呢!”邊將封面和封底一起展開。
t:原來這本圖畫書是關于三只小老鼠和一只大肥貓的故事。
t:看來,這本圖畫書的作者很會制造驚喜哦,讓我們一起到書里看看是不是有更多驚喜等著我們吧!
二、師幼共同閱讀,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一)閱讀“大肥貓出現之前”的故事內容
1、畫面一:“上課”
播放課件中相應畫面,重點觀察黑板上貓的頭像,鼓勵幼兒猜測并大膽嘗試到黑板前拿著小棍模仿老師上課,同時引導幼兒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畫面二:“上課時特別的三只小老鼠”
t:(播放課件中相應畫面)老師在上課,小老鼠們聽得認真極了。不過·····哎哎哎······有三只小老鼠在那里“吱吱吱”、“吱吱吱”地聊天,老師的話一句也沒有聽進去(說的時候放慢速度,著重強調)。
3、畫面三:“三只小老鼠發現下課了”
t:(播放課件中相應畫面)過了好半天,三只小老鼠才發現大家都不見了。他們接下來有什么打算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播放三只老鼠對話的錄音)原來他們商量著要去摘桃子呢。
(二)閱讀關于“大肥貓第一次喵嗚”的故事內容
1、畫面四:“大肥貓出現”
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在集體面前表現大肥貓出現時的動作、表情、語言等。
教師播放課件中故事畫面和錄音,帶領幼兒全體幼兒學一學大肥貓第一次說“喵嗚”的樣子。
2、畫面五:“三只小老鼠的反應”
t:他們害怕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理由。
t:三只小老鼠縮成一團,小聲嘀咕開了,聽聽他們在嘀咕什么。(播放課件中三只老鼠討論的畫面和錄音)
3、畫面六:“小老鼠和大肥貓對話”
教師利用課件中畫面和錄音為幼兒展現小老鼠和大肥貓的第一段對話。幫助幼兒理解“羞紅”并嘗試分析大肥貓羞紅臉的原因。
教師利用課件中畫面和錄音為幼兒展現小老鼠和大肥貓的第二段對話。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猜測和推斷大肥貓是否會答應去摘桃子以及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