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歌曲《丑小鴨》
目標:1.用猜謎、圖譜的方式初步學唱歌曲。
2.能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創(chuàng)編歌曲的動作。
3.體驗在同伴面前大膽表演的快樂。
重點:初步學唱歌曲。
難點:記憶歌詞。
準備:
1. 歌曲圖譜、動物圖片、場景(小河)
2. 已了解鴨子的外形特征
過程:
一、通過猜謎活動,引起幼兒注意。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歌曲,請你聽一聽、猜一猜歌里唱的是什么動物?
你聽到歌曲中的鴨子長得什么樣子的呢?
——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二、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1.教師出示丑小鴨拼圖,邊范唱歌曲邊拼圖片,幼兒欣賞。
師:這是一只丑小鴨,丑小鴨是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聽一聽。
——幼兒講述丑小鴨是什么樣子的?教師用歌詞重復幼兒的回答。
2.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⑴幼兒講述看懂哪幅圖片。
⑵幼兒講述看不懂哪幅圖片,并討論
⑶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聽音樂,念歌詞。
師:我們一起把歌完整的說一遍
——第3.4.7幅圖再次請幼兒說出歌詞。
3.通過拿圖的方法學唱歌曲。
三、幼兒創(chuàng)編歌曲《丑小鴨》動作,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1.幼兒聽音樂做一做小鴨子的動作。
師:我們還可以邊唱邊做動作呢,你們想做什么動作?
——幼兒站起來,自由的做動作。
2.請個別幼兒做動作,大家模仿
3.集體模仿
4.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小河邊,邊唱邊表演
歌曲:《丑小鴨》
呱、呱、呱呱呱,
丑小鴨,丑小鴨,
腿兒短短腳掌大,
長長脖子扁嘴巴,
走起路來搖呀搖,
愛到河邊去玩耍,
喉嚨雖小聲音大,
可是只會呱呱呱。
《丑小鴨》反思:
1. 大班5——6歲幼兒的音域: g——a1。這首歌的音域在g——c1,多數(shù)音都是在g——a1,只有一個音是c1,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還是能夠唱得起來的。所以我將這首歌曲定為位大班的唱歌活動。
2. 歌曲中的歌詞沒有重復,句子的結構變化多,如:在“腿兒短短腳掌大”中,名詞在前形容詞在后,但是在緊接著的一句歌詞“長長脖子扁嘴巴”中,卻是形容詞在前名詞在后。所以我將這首歌曲定為位大班的唱歌活動。
3. 原創(chuàng)歌曲《丑小鴨》在開頭和結尾部分丑小鴨的叫聲是“呱呱呱”,在上一次試上課的時候,我把“呱呱呱”改成了“嘎嘎嘎”,當時我認為,在人們以往的經(jīng)驗中,鴨子的叫聲都是“嘎嘎嘎”,所以我改成了“嘎嘎嘎”。后來,在修改教案和寫說課的時候,我就在想,歌曲寫成這樣一定有它的意義,突然我想到了,歌曲的名字叫《丑小鴨》,不光他的外形丑,他的聲音也要“丑”,與正常的鴨子不一樣,所以才用了“呱呱呱”的叫聲。我想,這也是由于我對歌曲理解得不夠深入造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