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小鼴鼠
教學理論依據
《指南》藝術領域——關于引導幼兒感受與體驗的要點有三個要點:一是為幼兒提供審美感受與體驗的機會;二是尊重幼兒的獨特感受;三是支持幼兒的審美情趣和愛好。在幼兒階段,表現能力比表現技能更重要這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因為藝術是幼兒的一種語言。游戲是藝術的初級形式,游戲是兒童產生高級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游戲也是幼兒的天性, 是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對幼兒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據音樂特點,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選用幼兒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鼴鼠”(動畫片中)為角色,以快樂的小鼴鼠在森林里的遭遇為主線,根據音樂旋律的性質、結構及音樂節奏,貫穿了從小鼴鼠走走走走、跑出去跑回來、聽見可怕的聲音以為來了大獅子、又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這些相應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并能大膽想象創編相應的身體動作與音樂相匹配。
實施策略
1. 尊重幼兒,適當改編。
為了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遵循幼兒好動的特點,因此將教材中
的節奏導入改為觀賞動畫片《快樂的小鼴鼠》從而更好地激發了孩子的興趣。
2. 完整欣賞,講解圖譜。
幼兒階段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不是非常明確,因此加入令幼兒能看懂
的圖譜對于孩子理解音樂尤為重要。因此我特地精心設計了圖譜,以便幼兒更好的理解樂曲。
3. 動靜交替,分段欣賞。
根據幼兒好動的特點,在分段講解樂段的同時采用動靜交替的原則,讓
孩子在玩中學,從而能容易的理解音樂。
4. 創設游戲,自主創編。
在此環節中老師學會放手,讓孩子自主的玩游戲,從而大大提高了孩
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為幼兒喜愛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abac)和它表現的形象及內容,感受其歡快、活潑的音樂風格。
2.嘗試聽辨樂曲旋律的變化,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和內容。
活動準備:
入場音樂、《快樂的小鼴鼠》ppt課件、小鼴鼠頭飾、總圖譜
重點:幼兒感受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特點,能用輕快的步子表現a段樂曲并大膽創編c段舞蹈的優美動作。
難點:幼兒跟著音樂特點創編動作并完整游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觀賞視頻《快樂的小鼴鼠》
師:“小朋友,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非常精彩的動畫片,一起來看一下吧!
提出問題:哎?誰來了?(小鼴鼠)對,一只可愛的小鼴鼠。動畫片中的小鼴鼠在高興的做什么呢?
師:“今天老師帶來首關于小鼴鼠的樂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二、主體部分:欣賞《快樂的小鼴鼠》
(一)完整欣賞樂曲
1.一賞音樂
提出問題:
◆你們感覺輕快的音樂是小鼴鼠在做什么?跳躍的音樂又表示小鼴鼠在做什么呢?
◆重重的音樂是誰來了?舒緩優美的音樂又代表什么呢?
師: 剛才我們欣賞的樂曲都藏在圖譜上了,一起來看一下吧。
2.結合故事,講解圖譜。
師:這首樂曲分為a段、b段、a段、c段共四個樂段,看一下哪兩段是一樣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你觀察的真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