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繪本:熊小弟的柵欄
活動目標:
1.能跟隨故事情節,體會故事中主人公遭遇波折的情緒變化,理順故事發展進程。
2.知道一些工具的作用和方法,理解“高度”與“間隔”的含義。
3.能在故事情境中,站在主人公角度積極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經驗:了解與柵欄相關知識,知道柵欄的用途;
物質:柵欄圖片;表格。
活動重難點:根據畫面內容推測主人公的想法及解決的辦法,并體會故事幽默的結尾。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幼兒閱讀故事的興趣。
出示柵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用處嗎?
小結:柵欄有防護的作用。
二、分頁閱讀故事,體會故事主人公遭遇波折的情緒變化,并了解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
1.出示封面,結合圖畫與書名預測故事情節,激發幼兒閱讀故事的興趣。
師:熊小弟準備做什么?為了做柵欄,他準備了哪些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故事畫面,跟隨故事情節,體會故事中主人公遭遇波折的情緒變化。
(1)熊小弟有塊蘿卜地,他正在干什么?他用了什么工具?熊小弟的柵欄能防到兔子嗎?(鼓勵幼兒猜測)
(2)第一次蘿卜不見了。
蘿卜不見了,熊小弟的表情怎樣?兔子是怎么拔到蘿卜的?引導幼兒觀察柵欄,發現柵欄存在的問題。(了解“高度”的含義。)找出原因,并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熊小弟是怎么修改柵欄的?用到了什么工具?(通過集體學說到個別展示的策略,鼓勵幼兒用連貫的話說一說熊小弟修改柵欄的過程。)
(3)第二次蘿卜不見了?
蘿卜怎么還是不見了?熊小弟的心情怎樣?柵欄還存在問題嗎?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看法。(了解“間隔”的含義)柵欄還可以怎么修改呢?
熊小弟是怎么修改柵欄的?用到了什么工具?(通過個別幼兒示范學說然后集體練習的策略,讓用連貫的話說一說熊小弟修改柵欄的過程。)
(4)第三次蘿卜不見了。
蘿卜又不見了。引導幼兒觀察熊小弟的表情,學一學,說說熊小弟的想法。猜猜兔子是怎么偷到蘿卜的?
這次應該怎么修改?(通過對比,引導幼兒發現柵欄間隔的變化。)
(5)第四次蘿卜不見了。
蘿卜還是不見了!這可愁壞了熊小弟,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討論:你們覺得這次兔子是用什么辦法拔走了蘿卜?
(6)鼓勵幼兒探討蘿卜還是不見的原因,體會故事幽默的結尾。
(7)分組討論到底兔子是怎么偷到蘿卜的,揭曉故事結局,原來啊……
三、借助故事圖譜,理順故事發展進程。
1.出示圖譜,教師示范演示操作圖譜。
2.師幼共同回憶故事,理順故事進程。
四、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幼兒繼續解決問題。
師:熊小弟修改了幾次柵欄,還是沒有能保護好蘿卜,狡猾的兔子們還是偷走了蘿卜。我們小朋友回去幫熊小弟想辦法,怎樣防止兔子拔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