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唱《搖船調》
教材簡解:
幼兒音樂教育的總目標中要求:能通過歌曲內容和性質,正確的、較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運用不同速度、力度去表現歌曲的形式。《搖船調》這次活動就是讓幼兒通過圖譜,用對歌的形式演唱歌曲,并能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的對歌部分,用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的副歌部分。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我將整個活動貫穿在搖船去客家做客的情景中,讓孩子們能通過大圖譜和小圖譜自主的學唱歌曲,用優美、有力的聲音演唱出歌曲的對歌和副歌部分。
活動目標:
1、運用圖譜學唱歌曲,了解對歌的演唱形式。
2、能用優美、有力的聲音演唱出歌曲的對歌和副歌部分。
3、體驗與同伴對歌的樂趣。
活動重點:運用圖譜學唱歌曲,了解對歌的演唱形式。
活動難點:能用優美、有力的聲音演唱出歌曲的對歌和副歌部分。
設計理念:
我們的活動主要是培養孩子自主歌唱的能力,同時能根據歌曲內容和性質,用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的對歌和副歌部分。在整個活動中,我們鼓勵孩子大膽歌唱,讓孩子們在歌唱中快樂著,在歌唱中學習著,真正體現“快樂歌唱”。
設計思路:
《搖船調》這次活動就是讓幼兒通過圖譜,用對歌的形式演唱歌曲,并能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的對歌部分,用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的副歌部分。整個活動貫穿在搖船去客家做客的情境中,開始部分用游戲的方式和孩子們用歌曲中號子部分的節奏進行練聲,第二環節以學習客家小朋友唱號子的形式學習號子,重點學習休止的唱法;第三環節用猜謎語的方式學習了對歌;第四環節是完整歌唱;最后一環節是用工整替換的方法進行演唱。在學習歌曲的副歌部分時,我讓孩子們進入了去客家做客的情景中,讓他們在愉悅的情景中傾聽號子、學唱號子,在孩子們傾聽的基礎上呈現出形象的圖譜——船槳表示劃船,小腳丫代表休止,并用響板幫助孩子們唱準休止。在唱號子的時候加入了劃船的動作,孩子們在邊歌唱邊動作中自然而然的用有力的聲音歌唱。在學習對歌部分,我運用了只有猜出謎語后才能上岸的方式讓孩子們仔細傾聽謎面,完整的猜出謎底的方法,提高孩子們學唱歌曲的興趣。同時我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在學習第一段的時候用集體學習的方式,在第二段歌曲的學習中,我為他們準備了小圖譜,讓孩子們兩兩合作自主學習歌曲。有了第一段歌唱的經驗,孩子們很快就能根據圖譜用優美的聲音進行第二段的歌唱了,這一過程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同時,在這一環節中加入了分組對唱的形式,滲透進了對歌,為下面完整對歌做準備。在完整歌唱的環節中,我也完整了大圖譜,告訴了孩子們歌曲的名稱《搖船調》,并且讓他們知道這是一首對歌,也是一首中國臺灣民謠。孩子們根據大圖譜用有力、優美的聲音歌唱出了歌曲的副歌和對歌部分。在孩子們完整歌唱后,及時的讓他們上岸,并用工整替換的方式再次歌唱,讓他們沉浸在做客的情景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譜、ppt、響板、小圖譜、小棒。
2、幼兒頭戴客家頭飾。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的形式和幼兒練聲,熟悉號子部分的節奏。
出示湖面背景圖。
師:瞧,我們打扮的這么漂亮,讓我們到外面去游玩吧!
看,那兒有兩條小船,我們坐上小船去玩吧!輕輕的找個位置坐下來!坐好了嗎?那現在我們要劃著小船出發啦!(劃呀劃呀劃呀,劃呀劃呀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