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形是什么意思
雛形的意思:
(1)事物初步形成的規模;未定型前的形式。(2) [prototype]∶照實物縮小的模型
英文解釋
embryonic form;embryo;model;miniature;rudiment ;
[embryonic form]∶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龍山文化時期已產生了階級的雛形
[prototype]∶根據實物按比例縮小的模型
詳細解釋
亦作“ 雛型 ”。按原事物縮小了的模樣。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四章:“圖畫雛形之器,古今事物莫不具備。” 葉圣陶 《倪煥之》九:“照他那樣做,學校簡直是一個世界的雛型。”
指事物的初步形式。
魯迅 《且介亭雜文·答曹聚仁先生信》:“至于已有大眾語雛形的地方,我以為大可以依此為根據加以改進。” 聞一多 《神話與詩·文學的歷史動向》:“故事與雛形的歌舞劇,以前在 中國 本土不是沒有,但從未發展成為文學的部門。”
雛:幼小的鳥,生下來不久的。 雛形:事物初具的規模
雛形:(1)初具規模、尚未定型的形式 。 (2)依照原物縮小的模型:從水利工程建設的~可以看出中國水利建設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此詞被選入7年級人教版語文第7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一次真好》,作者周素珊:
我驚喜地走到鳥籠邊一看,在鳥巢里面的所謂小鳥,只是兩團小小的粉紅色肉球,僅僅具有鳥的雛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幾根毛,兩只黑黑的眼睛卻奇大。
中英例句
東亞也從未出現“日元區”的雛形。
There was never anything close to a yen bloc in east asia.
這不啻微觀世界中一個初具雛形的國際等級體系: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占盡風頭。
Here, in microcosm, was a nascent international hierarchy: native english-speakers r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