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一的聽眾》教學實錄
(學生思考)
生:自信離不開他人的鼓勵
生:成功是需要鼓勵與期待的。
師: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他人的鼓勵、幫助,這樣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期待之中,那么他將越來越有自信心,潛力也將被充分的挖掘出來,最終也將真正的獲得成功。
師:文中的老婦人給予的鼓勵是無聲的,默默的。其實,在生活中,鼓勵的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你受到過他人的鼓勵嗎?談談你的感受。
生:上次模擬導游,我本來沒有信心,但同學們的掌聲給了我鼓勵與自信。
生:剛才朗讀時,本來很緊張,但看到老師鼓勵的眼神,我頓時就有了勇氣
師:你給予過他人鼓勵嗎?談談你的經歷。
生:要入團寫申請書時好朋友沒有信心,我鼓勵了他,最后獲得了成功,我們都很高興。
生:學校舉行藝術節,同桌的歌唱的很好,但沒有勇氣報名,我鼓勵了他。
師:其實,每個人都需要鼓勵。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鼓勵中,那么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變的更加的自信,生命之歌會更加的昂揚。
教學反思:
一直在困惑,也一直在思考,語文課如何上出“語文味”?如何返璞歸真?也力爭通過自己的課堂來進行探尋。語文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言語內容,知道它寫了什么,更應著眼于言語形式,即怎樣寫的,揣摩文章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進行表情達意的。所以,在教學中著眼于詞句來把握“我”的心理變化,并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老婦人三次“平靜”的眼神。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其二,教學各環節之間應該如何巧妙的過渡?預設性不能太強,雕琢的痕跡不能太重,應該追求自然過渡,彼此滲透,這樣才能達到行云流水般的效果。
其三,朗讀應該如何進一步的落實與具體指導?綜觀很多的語文課,對于朗讀的具體的指導涉及的較少,仍處于一種混沌的局面。在此節課中,也有同樣的困惑。默讀、齊讀、自由讀、個別讀、有感情的讀都應該有具體的要求,而且,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來具體落實。
最后,對于淺文如何深教,還應作進一步的探索。如何不脫離文本?又如何不局限于文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