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學實錄
與我們一樣五官齊全,表情豐富的克隆人身上摘下一只腎,挖走有一只眼嗎?人
類早就期望借助機器人,從繁重或危險的勞動中解脫,但再靈巧的機器人也是笨
拙難如人意。能不能克隆一個“我”的替代品,賦予他靈巧的四肢和絕對服從的
意志?如果那樣,是不是有一天覺醒的克隆人會向我們吶喊:“王侯將相,寧有
種乎?”(反方同學熱烈鼓掌,并大聲叫好)依樣畫葫蘆克隆出的一個新生命,
他們是兒子,還是弟弟?是女兒?還是妹妹?如果面對一群面貌、體態、風姿一
樣的克隆人,我們如何確認他們的身份?如果他們犯罪,我們又有什么手段緝拿
真兇?再說,人類居住的地球早已因為人口爆炸難堪重荷,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用
另一種方法生產自身?(再次響起掌聲)
正方(激動地):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你不能十分果斷地判斷它是好是壞。我
認為一個技術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你不能否認它有對人類造福的一面,
不能將它一棍子打死。克隆技術能否為人類造福是要看它克隆的對象是什么,在
什么領域,它固然有壞處,是因為任何事都有它的雙面性,不能是純粹的好與壞,
所以不能說克隆技術是絕無益處的。
師(做暫停的動作,學生依然激動萬分):同學們各抒己見,對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許不夠深刻,卻是樸素而真實的。坦白地說,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未必比你們高深,你們的發言給了我啟發。克隆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世界為之轟動,它對我們人類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這篇課文里引用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學家J.D.沃森的話作結束語:“許多生物學家,特別是那些從事無性繁殖研究的科學家,將會嚴肅地考慮它的含義,并展開科學討論,用以教育世界人民。”,這也正是我們所期待的,我們希望“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教學策略——學生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讓他們學會在口語交際中熱烈參與討論,耐心細致地聽,大膽發表見解。同時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