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謠(精選2篇)
黃水謠 篇1
教 案課 題:——第一段教學目的:混聲且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教學重點:1.聲音的位置的統一 2.兩個聲部的配合演唱教學難點 :兩個聲部配合后的音準問題。 教 具:錄音機、碟片、鋼琴教學對象:幼師學生教學過程 :1.導入 課題:先簡介《黃河大合唱》包括:創作年代——1939年3月31日 創作背景——抗日戰爭時期 作 者——曲:冼星海 詞:光未然 作品內容:包括八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河邊對口唱》、《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 由此,導出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第四個樂章。 2.欣賞欣賞前出一個問題:這個樂章總共由幾部分組成? 3.提問——回答,對了給予肯定的表揚!然后指出今天我們重點學習的是第一段。 (1-3共計劃用時10-12分鐘)4.開始練聲:單聲部兩條(第一條為三度音程練習用a音演唱;第二條為跳音加連音練習用ma音演唱。) 然后分聲部進行雙聲部練聲(主要訓練音準為下面的合唱做準備) (預計用時5分鐘) 練聲過程根據學生發生情況對聲音位置做一定示范說明。 5.教師范唱第一聲部——由學生自己演唱譜例,教師伴奏——用a音代替歌詞唱旋律——最后帶歌詞唱。 6. 學生唱完第一遍,找出特征節奏型: 進行重點訓練。(如果學生演唱過程中沒有問題,這一項可省略) 7.同樣方法練習第二聲部。 (預計共用時10分鐘) 8.分聲部合唱:先完整唱一遍——找出薄弱的小節專門訓練(估計會是第1-4;p28第三排從第二小節—第四排最后)——再唱a音——最后再帶歌詞。 (預計用時10分鐘) 9.再次欣賞,找出不足。布置作業 :唱熟今天的內容預習剩下的部分。課時總結:預計總課時為:35分鐘主要內容+5分鐘總結回顧。黃水謠 篇2
《黃水謠》選自《黃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曲!饵S河大合唱》創作月1939年,共分8個部分,《黃水謠》是其中最最重要、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英雄史詩,是近代中國音樂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并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本課的教學目標旨在通過欣賞,讓學生能區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樂情緒、整體風格、歷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從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現意義。此外,讓學生對《黃水謠》和《黃河大合唱》有一定的了解,感受和理解《黃水謠》和《黃河大合唱》的藝術內涵,增強愛國主義情愫,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講述音樂知識的同時,又自然地滲透了德育內容,進行審美教育,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首先,我創設情境,通過一個漢字——“幾”,引起學生自發的“發疑”,使學生即時進入角色并聯想到黃河。接下來我讓學生說說所了解的黃河,使學生思維從潛伏狀態逐步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回憶相關知識,并組織語音表達出來,從而巧妙地自然導入“激疑”部分。在樂曲欣賞部分,通過講,聽,讀,說,畫等活動,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及表現音樂情緒,并獲得優美抒情和悲憤凄慘兩種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時還啟發學生研討、交流《黃水謠》和《黃河大合唱》的藝術內涵,從而培養學生音樂欣賞、感受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最后通過對黃河今昔的對比,讓學生感受黃河的巨大變化,使《黃河大合唱》的巨大藝術魅力在課后延續,通過情感的體驗,思維的拓展,審美的提升,強化了愛國主義情愫,使教學目標和效果有了新的升華。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參與了多種音樂活動,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愛國的情懷與音樂作品產生共鳴,更深刻地體驗到作品的人文內涵與藝術魅力,音樂視野更加開闊,進一步加深對祖國、對家鄉以及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