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七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
第一單元《與你同行》教案
第二單元《龍的傳人》教案
第三單元《故鄉的云》教案
第四單元《茉莉芬芳》教案
第五單元《奧林匹克風》教案
第六單元《歡樂頌》教案
第一單元《與你同行》教案
課題 希望與你同行 課型 綜合課
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聆聽、演唱、討論、創編等活動中體會作品的情感、氛圍、學習用好些統一的聲音準確塑造音樂形象。
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感受集體的氛圍,新同學之間加強交流加深感情,建立起新的友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學唱和欣賞的過程中嘗試用創編舞蹈的方法,更進一步地理解音樂和喜愛音樂;體驗、感受音樂形象,并嘗試用聲音來塑造形象。
難點:聲音既要有感情又要有控制。
教學策略及創造性教學設計(教法選擇、學法指導、課堂組織形式、教具媒體應用、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等) 教授法,講授豎笛吹奏法。通過學生查找資料、自我介紹的方法,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音樂學科教師用書。
布置作業 將吹奏練習2練熟;并復習音樂基礎。
教學反饋
(形成性評價設計、總結性評價設計) 學生通過自我介紹,更激發了學習興趣。并減少了老師一味灌輸的乏味感。
教學內容、過程安排
(包括德育滲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法指導等) 分析、評價
反思、體會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檢查學生出勤情況。
二、新課教學:
1.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合唱曲《校園多美好》它是一首用音樂描繪美好校園的歌曲。在整首歌曲中,呈現出的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校園景象,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同時,我們也了解了它的作曲家——施光南,但并沒有具體介紹到,而是把對作曲家的了解作為一項作業,要求同學們課下自己搜集資料,留到這節課上來介紹。接下來,就請有準備的同學上臺介紹,你所搜集到的有關施光南的材料。
生:
師:四川重慶人。自幼喜受音樂,學生時代曾模仿各地民歌風格寫了不少歌曲。后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64年畢業于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在他的作品中,流傳最廣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總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臺灣當歸謠》等。在1980年中央電臺和《歌曲》編輯部舉辦的“聽眾喜受的廣播歌曲”評選活動中,
教學內容、過程安排
(包括德育滲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法指導等) 分析、評價
反思、體會
他有三首作品獲獎。其他如聲樂套曲《革命烈士詩抄》、小提琴獨奏曲《瑞麗江邊》、電影《幽靈》的配音等也有一定影響。除此,還創作了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歌劇《傷逝》的音樂。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選》等。可惜英年早逝,悄然倒在鋼琴上。
他是當之無愧的“人民音樂家”。他的作品題材噶,形式豐富,射干能動活潑,熱情瑰麗,極富生活氣息和民族特點。他努力用民族化的作曲方式表達當代中國人的心聲。
2.豎笛練習:
師:練習吹奏練習2,注意節奏型:
生:練習。
請同學起來做吹奏練習。
3.樂理知識——音符的記錄(附后):
4.復習《我們一起來》
要求:注意切分節奏,跟琴學唱,創編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