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案《壯麗的詩篇——頌歌》
湖北省宜都市姚店中學 譚平
設計思路:
讓學生在聽賞頌歌中激發聽賞音樂的興趣,在演唱頌歌中獲得音樂的體驗,鼓勵學生在聽賞中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提高學生對優秀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培養他們熱愛生活和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教材分析:
《黃河頌》,男高音獨唱,《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三段體結構。曲調由悠揚抒情發展為寬廣、激昂,熱情地歌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和祖國的悠久歷史,以及中華兒女的堅強性格。
《歡樂頌》,合唱,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的第二部分。歌曲為二段體,進行曲風格,氣勢莊嚴、宏偉,表現了對人類的團結和友愛的謳歌。
《走進新時代》是一首現代作品曲調優美、深情,以領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頌了我們偉大的黨和人民。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頌歌這種音樂作品體裁,在歌曲的聽賞感受中能辨別出頌歌的歌頌對象及演唱形式。
2、在聽賞頌歌之后,按小組進行合作與探究,唱出心中的頌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聽賞中感受頌歌的特點和歌頌的對象
難點:小組合作唱頌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音樂
(一)情景開課:背景播放《黃河頌》的音樂,學生進入教室。
(二)賞前談話:大家都知道,音樂是一種藝術,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由于藝術實踐的不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體裁和樣式。今天,我將給同學們介紹眾多音樂體裁中的一種聲樂體裁——頌歌。
(三)音樂小博士
頌歌是音樂作品的一種體裁。歌頌和贊美祖國、人民、英雄人物、壯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樂作品都屬于頌歌的范疇。
(四)過渡導入:現在我們來聽賞幾首頌歌,請同學們在聽賞的同時,注意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情緒和歌頌對象。
1、《黃河頌》
簡介:《黃河頌》選自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冼星海(1905-1945),人民音樂家,《黃河大合唱》是他的名作。
聽賞:作品聽賞完后學生自由談。
小結:《黃河頌》是一首男高音獨唱歌曲,旋律由開頭的悠揚抒情發展為深沉、寬廣、激昂,熱情、自豪地歌頌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及中華兒女的堅強性格。
2、《歡樂頌》
簡介:貝多芬(1770-1827),德國音樂家,被稱為“樂圣”。《歡樂頌》節選自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的第二部分。
聽賞: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小結:這首歌曲具有進行曲的風格,氣勢莊嚴、宏偉,表現了對人類的團結和友愛的謳歌。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視唱:出示《歡樂頌》歌單
3、《走進新時代》
聽賞完全曲,讓學生一起說出答案。
小結:這是一首現代作品曲調優美、深情,以領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頌了我們偉大的黨和人民。
(五)知識小結:
頌歌的特點:節奏平穩,速度稍慢,旋律莊嚴、宏偉、親切、熱情。
頌歌的類型:
a、速度稍慢,旋律悠揚寬廣,具有莊嚴宏偉氣勢,如《黃河頌》;
b、采用進行曲風格的體裁,具有剛毅豪邁的氣概,如《歡樂頌》;
c、具有抒情歌曲的特點,親切深情,如《走進新時代》。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教師范唱
a、《祖國慈祥的母親》b、《為了誰》 c、《精忠報國》
2、誰來說說歌頌的對象?生自由談。
3、請2-3名學生唱(唱一段或幾句,說出歌頌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