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歌》教學設計
⑵提問:請你們想想如果在山上勞動時看見對面山上有一個朋友,你想喊他,應該怎樣喊呀?
回答:大聲的、氣沉丹田地用力
⑶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答案并示范給學生聽,怎樣吆喝。
2.展示圖片,
邊講解南北民歌風格差異,介紹不同的地方風情。
同一主題,不同風格
a.欣賞云南山歌《小河淌水》
b.聽賞陜北山歌《趕牲靈》
⑴提問:歌曲曲調有什么樣的特點?(音樂的基本要素:旋律、節奏、節拍等)演唱者的音色是怎樣的?歌曲中有哪些演唱形式?
回答:爽朗、悠揚、節奏自由;音色高亢嘹亮;對唱、領唱、合唱等。
3.教師小結山歌特點
有興趣的聆聽音樂,交流思考,回答問題。
師生共同參與體驗號子的特點。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主動理解、思考問題。
學生模仿教師去吆喝
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作品并思考、交流,自主的挖掘答案。
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究號子的具體特點,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饒有興趣的主動有節奏的喊口號,再加上教師的帶領,號子節奏規整、鏗鏘有力的特點顯而易見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教師創設一種環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山歌需要怎樣的曲調
教師的示范更加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親身體會。
小調
(三)、小調
1.進入第三種民歌體裁的介紹:小調
2.同學們現在最喜愛的是流行音樂,那么在過去的年代還沒有改革開放事情,老百姓中也有他們喜愛的當時的流行音樂,這就是——小調。
3.提問:那么大家猜猜看小調應該在哪些地方流行的呢?它應該是人們什么樣的勞動過程中所演唱的呢?
回答:城鄉、小鎮,做一些輕體力活的勞動等。
4.欣賞一段宋祖英鳥巢音樂會中的《茉莉花》
⑴提問:這部作品的音樂來源取自于一首民歌,另外能猜出這部作品是哪個地區的民歌嗎?
回答:《茉莉花》,蘇州民歌
⑵下面欣賞一段原汁原味的《茉莉花》
提問 :請同學們思考小調的特點是怎樣的?從歌詞中你能聽出歌曲的內容嗎?
回答:細膩、委婉、關于愛情的故事
5.欣賞各地《茉莉花》聯唱
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江蘇的和中國民歌《茉莉花》教師范唱兩首不同民歌片段。
教師介紹民歌由于口頭傳唱,所以流傳到了各地,出現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下面我們去欣賞一下。請同學們思考各地茉莉花有什么不同特點?
6.師生共同小結小調特點
7.賞析《無錫景》
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學生欣賞,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自主跟著老師一起哼唱。
學生先分組學唱不同地域的《茉莉花》,然后再一起合起來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