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中自定義動畫設置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演示文稿自定義動畫的設置》是選取中國地圖出版社初中版《信息科技》第二單元活動1中的第四課。這一單元從增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入手,深入淺出地介紹多媒體組成要素中,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和動畫的基本知識,以及處理這些對象的工具軟件的操作使用方法,通過powerpoint軟件,讓學生實際制作一個多媒體作品。 本節課是采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體作品的第四個課時,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利用powerpoint創作、編輯多媒體作品的能力,這節課可以說,是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即使靜態的演示作品變為動態的演示作品,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所以,本節課采取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辦法,實現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二、 學情分析人們常說:“一堂好課,不在于你講授了多少內容,而在于學生學到了多少內容。”由此可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上課之前,我首先充分分析了我面對的學生,我所要講課的是六年級的學生,已經認識了powerpoint ,能設置幻燈片背景,向幻燈片添加文字、圖片與聲音。他們正是十一、二歲的年齡,思想活躍、意識超前,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們抽象思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動手能力一般,而這些學生最厭煩枯燥的文字說教,喜歡有聲有色、生動直觀的教學。鑒于學生以上特點,考慮他們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以與本班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送電子賀卡引出主線,以學生現有的帶有動畫效果的電子賀卡為參考,由此牽引出學生已經在開始摸索的知識點,把一個人正在探索的問題變成全班一起探討的問題。由她的作品為大家鋪墊相關基礎知識,同時也借她的作品展示學生實際操作中容易遇到的“無效”設計,使學生在掌握了基本操作的技能后,更要形成一種巧妙應用的實踐方式。三、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利用學案,自主學習,加工半成品,按課本要求完成自定義動畫設置。掌握自定義動畫中對象的出現的順序、效果和計時的設置方法。過程與方法:學案引導,作品觀察,任務驅動。通過課本知識的拓展,理解不同選項的意義和適用范圍,提高自主設計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powerpoint的興趣,通過了解動畫設計流程的總結及powerpoint動畫的特點,鼓勵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創作作品。 四、重點難點重點:自定義動畫中對象順序的調整。自定義動畫中“效果選項”的設置及選項分析。自定義動畫中“計時選項”的設置及選項分析。難點:理解不同選項的意義和適用范圍,提高自主設計能力。五、 課前準備多媒體網絡教室、學案、教師課件、學生作品六、 教學過程
學習過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
入
問
題
教師:今年是上海世博年,大家為此精心做一份賀卡以表祝賀。我們都知道電子賀卡與普通的賀卡之所以不同,那是因為我們制作時無需筆、紙,甚至哪怕我不擅長繪畫,只要我設計得當,都能做出一張精美的賀卡,對嗎? 如果有人說紙質賀卡也可以制作的與電子賀卡一樣精美的話,那么今天曹佳鑫的電子賀卡一定會給大家呈現出一種紙質賀卡無法與之媲美的優勢。大家想不想看看她的賀卡到底有何奧妙? 學生表現出好奇。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自己電腦桌面上的“學生樣例”,找一找這張電子賀卡的與眾不同之處。 學生:這張電子賀卡會動,很有趣,這是紙質賀卡無法實現的效果。 教師:因為powerpoint軟件中有“自定義動畫”功能,它能幫助我們實現動畫效果,使我們的作品更生動形象。瞧瞧這張賀卡,仿佛在用表演的方式在向祖國傳遞最真摯的祝福呢。 引導學生觀察幻燈片,將“自定義動畫”類比為導演的工作,教師:今天也讓我們來當一回導演。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 通過設問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引入“自定義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