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八年級信息技術上冊教案
第一節 數字化聲音播放一、教學目標
1、 了解聲音數字化過程
2、 影響數字化聲音的兩個要素
3、 理解聲音數字化的表示方法
二、重點、難點
模擬聲音與數字聲音的轉化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自然界的聲音:自然中的聲音都是連續變化的,稱之為模擬量。
2、數字計算機只能處理數字量,因此,必須將自然界中存在的模擬量轉化稱數字量。
3、模擬量聲音轉化為數字量的第一步:建立坐標系,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壓力,我們也可以用電壓來表示。
4、第一個步驟:采樣,就是提取合適的采樣點
5、第二個步驟:離散。將原有的模擬聲波取消,信息點離散
6、量化過程,將不在整數上的點整數化
7、討論:如果需要更多的原有聲音信息保存下來,可以采取哪些手段和方法?
講過討論:采樣頻率的提高,可以保留更多的原有信息,文件體積會增大
量化位數的增加,可以保留更多的信息。
8、二進制數位的增加,實現了更多數據信息的保留。例如sos信號的數字化表示
9、聲音試聽
分別聽不同采樣頻率、不同量化深度的同一段音樂,找出還原效果最好的一個。
10、師生共同探討原因:
1)、自然界中存在的是模擬化的聲音,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量,具有連續的波形。
2)、數字計算機只能處理二進制數值。
3)、如何將模擬量轉化成二進制數值。
數字化聲音的二個過程:采樣,量化。
4)、影響聲音數字化的因素,采樣頻率,量化深度
5)、采樣頻率、量化深度都是越大越好嗎?
11、計算機處理聲音轉化的設備――聲卡
12、數字聲音的獲取方法二:midi設備輸入
13、識別計算機中的聲音格式文件:
1)具有相同的圖標
2)使用相同的播放器播放
3)具有相同的后綴名
14 壓縮文件的構成
15數字音頻的常用編碼有三種:波形編碼、參數編碼和混合編碼
四、課堂總結
數字化的一般過程
數字化過程種的技術參數:采樣頻率和量化位數。
五、布置作業:準備一段mp3音樂,結合自己的錄音,制作一段配樂錄音。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內容相對比較獨立,概念比較多,但是大多數學生似乎都還能接受。特別是關于模擬到數字的“數模轉換”概念,基本都能接受。
第二節 數字化聲音錄制
一、教學目標:
1、 掌握錄制工具--錄音機的功能設置。
2、 掌握聲音的錄制。
3、 保存聲音文件。
二、重點、難點:聲音的錄制
三、教學過程:
1、導入:錄制聲音的方式很多,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用個人電腦錄制數字化聲音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樣做不但成本低,而且同樣能做出聲音效果較好的作品。
2、認識錄制數字化聲音軟件:錄制數字化聲音的軟件很多,如cool edit pro,gold wave,超級解霸等,但是windows系統自身也帶有"錄音機"這一方便快捷的工具。
3、實踐:
錄音過程:
第一步:打開"錄音機",然后雙擊任務欄右側聲音控制圖標,打開"音量控制"對話框,執行"選項/屬性"菜單項,出現"屬性"對話框,選中"錄音"單選按鈕,同時選中"麥克風"復選按鈕,單擊"確定"按鈕。
第二步:保持環境安靜,單擊"錄音"按鈕 ,然后對著麥克風朗誦(朗誦內容為課本p10"春"),完成后單擊"停止"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