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管理器
一、教學對象
對于偏遠農村地方的初一的學生來說,大多數才剛剛接觸到計算機,他們對計算機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但對計算機還有一定的神秘感。《資源管理器──文件夾的管理》是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的前提條件之一,也是培養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之一。通過對此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對文件夾的各種操作。這些新知識對該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于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將新文件夾比喻成書包,將磁盤比喻成柜子,將文件比喻成學生的作業本,將文件夾名比喻成在書包或作業本上寫上自己的名子。用“巧喻激趣”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產生探索新知識的愿望并將其轉化為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和掌握“文件夾”的概念及對“文件夾”的創建。
2.能力目標:能較熟練地利用“資源管理器”管理各種文件或文件夾,同時能夠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文件或文件夾。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相互聯系看待事物的觀點;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4.德育目標:利用計算機能夠管理軟、硬件資源的功能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文件;培養學生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及良好的信息素養。
三、教學總體安排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1、課時安排:由于在偏遠農村孩子的家里幾乎沒有計算機,大多數又是剛剛接觸到計算機。因此本內容的教學建議5課時。2、教師始終將書包和“文件夾”聯系在一起,使學生不斷加強對“文件夾”的理解,以及進一步理解計算機是如何管理文件夾的,從而慢慢地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文件夾的樹型結構圖”。3、用課件的形式將書包和“文件夾”、作業本和“文件”以及各種操作做個對比,可以使學生從直觀上進一步理解“文件夾”的概念。4、每學完一個問題與任務,就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文件夾”的操作。5、在學生自由練習時,教師邊巡視,邊指導,同時讓學得好的同學自由下機去輔導那些還不會的學生,培養他們的互助精神。6、學生綜合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
四、教學過程
1.聯系實際,導入新知
師:對于我們每一位同學來說,必須有一個很重要的工具──書包。我們每天上學、放學都得背它,用它裝書、裝作業本、裝鉛筆、鋼筆等等。我們用書包來管理和整理我們的學習用具。計算機中“文件夾”是管理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資源的,它是計算機的“書包”。那么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在計算機上買一個“書包”──創建“文件夾”。
[教學體會]“書包”是學生很熟悉不過的東西了。把“柜子”比喻成“驅動器”,把“文件夾”比喻成“書包”,它的最大好處在于學生對“文件夾”的理解很容易。
2.問題與任務
(1)如何在桌面上放一個書包──即如何在桌面上創建一個文件夾。
(2)如何在一個書包上貼一個人的名字的標簽──即如何對文件夾進行重命名。
(3)如何在一個柜子里放一個書包──即如何在一個驅動器下創建一個文件夾。
(4)如何在一個書包里再放一個小書包──即如何在文件夾中創建文件夾。
(5)如何在復印一個文件,并把復印件放入一個書包中──既文件夾的復制。
(6)如何進行剪報的操作──即如何移動文件夾。
(7)如何扔掉不用的作業或小書包──即文件夾的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