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網絡基本知識》教學設計
學生配合老師一起完成結構圖,并說出各種網絡設備的名稱及功能。
使學生了解一般局域網的連接特點及各種網絡設備的基本知識。3.教學評價:參觀校園網后,畫出本校(或電腦室)的網絡結構圖。4.教學資源(1)網絡拓樸結構圖;(2)有關計算機網絡發展的視頻(3)網絡基礎知識。
六、教學反思這是一節簡單直觀的課,其特點一是內容較少,理論性強;其二是讓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不太大。一般情況下,只要根據教材,針對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理論概念講解得枯燥性作好了相應的準備,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后,也就算完成了本節的教學任務,教學效果也會不錯。 如果采用與實際事例結合,帶學生參觀校園網中心控制室,觀看因特網誕生與發展的視頻資料等方法,會使得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這樣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原有的對校園網絡結構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使學生了解了更多的網絡知識,幫助學生構建了一個更為系統化的網絡知識體系,這對他們以后的網絡知識學習將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組織工作一定要做好周密安排,確保參觀有序進行,不影響教師辦公和其他班學生學習。學生邊看邊想,做好筆記。參觀完后的小結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將學生所看到的一切連成一個整體,真正構建一個知識小體系。我任教的是農村初二的學生,在本課的課堂實施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非常強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整個參觀過程也基本保持了良好的秩序。但由于學生情況參差不齊,只有為數不多的學生能真正認識各種網絡設備,能單獨畫出校園網絡結構圖。這也是預料之中的,參觀的主要目的也只是讓學生看看實物,不要只停留在理論層面。
第2節《因特網》教學設計一、學習者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網絡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因此這一節的內容對于初中二年級的學生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由于家庭經濟、觀念等因素的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相當大的,一部分的學生可能已經可以很熟練地操作電腦遨游因特網,但對于其中的原理還是不太了解的,而一部分學生可能根本沒有或者很少上網,這部分學生對于這節課的內容是有較大的興趣及學習的愿望,如何能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是老師應該著重解決的問題。網絡上的內容逶良不全,學生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老師應當注意德育教育。二、教材內容分析1、本節的主要內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節介紹目前我們常用的上網方式有電話撥號、isdn、adsl、ddn專線、cable modem、無線上網等,因特網中的地址、域名、統一資源定位等概念也是本節講的內容,同時也介紹了因特網的常見功能,如信息瀏覽、電子郵件、文件傳輸、遠程登錄等,最后向學生灌輸上網道德修養與安全法規等概念。本節的內容是第一章《網絡基礎及其應用》的一節重要的基礎知識課,對學生的網絡操作有重要的指導作用。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因特網中的地址、上網道德修養。難點:因特網中的地址。 3、課時安排:1課時。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因特網的上網常見的方式;(2)理解因特網中的地址、域名及統一資源定位的含義;(3)了解因特網的常見功能;(4)知道我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法規。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上機學習實踐活動,體驗因特網的常見功能及對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影響。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使用因特網的過程中,認識網絡使用規范和有關倫理道德的基本內涵;能夠遵守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管理安全法規,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樹立網絡交流中的安全意識。四、教學理念和方法本節主要是概念性的內容,因此,教學理念主要要創設一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平臺、吸引學生進入教學狀態,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同時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協作,讓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清晰。主要采用講演的教學方法,同時讓學生進行協作學習。本節課更適合在有多媒體教學平臺的課室而非電腦室上課,可以讓學生更集中精神聽講、分組討論。 五、教學過程設計1、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理論課應緊密聯系實際,如從校園網的結構,了解網絡的概念、分類、局域網的拓撲結構,從上網操作過程中了解ip地址、域名和url,教師可以邊演示邊講解,還可以實際參觀校園網,了解校園網的各個設備名稱及連接情況。2、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