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網絡基本知識》教學設計
一、學習者分析本節內容的教學對象是初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初一階段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區的大部分學生家里都有計算機可以連入互聯網,他們具備了一定的上網經驗,對計算機網絡有初步的認識。但是,他們對網絡的了解大部分是停留在網上聊天、bbs論壇、網絡游戲以及有限的資料收集;另一些地區的學校的學生,在小學中并沒有接觸到計算機,只是在進入初一年級時,才對計算機有一定的了解,其應用技能僅僅停留在對windows的操作及文字處理上。總體上講,初二年級的學生,對網絡的構成及相應有應用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更沒有形成有意識地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習的意識。因此,學生要學習基本的網絡知識,并為下面的網絡信息收集打下基礎。
二、教材內容分析1.本節主要內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節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及因特網的誕生和發展,是本章的基礎知識,為全章的學習作鋪墊。2.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計算機網絡、因特網的概念。難點:網絡的分類,局域網的拓撲結構。3、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網絡的概念及其分類;(2)了解局域網的拓樸結構及其特點;(3)了解因特網的誕生與發展史。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看課件(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園網絡的結構及網絡設備組織學生參觀),讓學生更好地領會網絡基本知識。(2)觀看視頻資料了解因特網(internet)的誕生和發展,讓學生體驗現代網絡技術對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理念和方法本節教材要求學生了解網絡的一些基礎知識,內容不多,但可拓展的空間很大,所在本課應在進行教材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盡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結合校園網絡的結構和平時上網的經驗,使學生較為深入地了解網絡基礎知識,為以后學習計算機網絡打好一定的基礎。
五、教學過程設計1、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本節的教學內容使用直觀教學的方式組織,首先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資料對計算機網絡建立感性認識,然后教師使用講授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分類等基礎知識。在進行有關局域網知識的教學中還可以聯系計算機教室的網絡的實際講解,使學生更好地領會有基礎知識。2、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從上網說起引入新課一方面了解有多少同學上過網,了解同學對網絡的認識。如實回答教師的提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明白網絡并不只是他們上網時所看到的那樣簡單。因特網了解因特網(internet)的誕生和發展聽老師講解,了解因特網的發展 直觀的了解當前因特網發展及其應用。網絡的概念課件展示網絡的基本概念,詳細分析網絡概念中包含的幾個關鍵點:軟、硬件設備互連,資源共享,信息交換。認真聽課,并結合平時自己接觸的網絡進行思考。在教材知識點上作好標記。讓學生從理論層面上了解什么叫計算機網絡,使學生明白將計算機連成網絡的目的。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從覆蓋范圍和計算機之間連接的距離來劃分網絡的類別。結合校園網、企業網、住宅小區網和家庭網絡來介紹局域網,結合因特網來介紹廣域網。聽課的同時將思維擴大到自己所見到的聽到的各種網絡上進行思考。讓學生能根據現實中網絡的情況對其進行歸類,并了解不同類型網絡的特點。局域網的三種拓撲結構展示課件,分析三種拓撲結構的示意圖和簡單工作原理及在應用中所顯示的特點。觀察電腦室網絡的結構,分析其工作特點,并認清它屬哪種拓撲結構。使學生認識三種拓撲結構,力圖讓學生能夠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采用何種拓撲結構進行組網。廣域網及因特網的基本知識通過課件展示教學內容,介紹廣域網及因特網的基本知識,因特網的誕生與發展,拓展介紹因特網對人類社會所起的作用及給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的方便。 講述在他們心目中因特網有哪些作用,或者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哪些方便。使學生了解因特網,了解因特網像其他事物發展過程一樣也是從低級到高級逐步完善的。布置學生參觀校園網絡布置好參觀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分好小組,選好小組長,確定參觀路線。學生帶好紙筆,準備好作筆記。使參觀過程有組織有紀律,收到良好效果。帶領學生參觀校園網絡從因特網的入口處開始參觀,逐一介紹各種網絡設備的名稱及主要功能。看看各種網絡設備作好筆記,并實時提出問題,當場解決。通過參觀實物,讓學生認識各種局域網內部的網絡設備,拓展學生知識面。課堂小結師生一起完成校園網絡結構簡圖,搞清校園網的連接特點和各種網絡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