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信息社會(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案 第一課信息社會課 題
信息與信息社會
課時
1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身邊的信息,來歸納什么是信息,以及它的含義與特征;
2、通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身邊常見的信息獲取與處理的工具,再討論哪些主要用于采集信息?哪些主要用于傳遞信息?哪些只能單向傳遞信息?哪些能雙向傳遞信息?哪些用于處理信息?
情感目標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啟發(fā)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
教學重點
信息的含義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發(fā)展及其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辨別信息的真?zhèn)?/p>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媒體使用
引出主題
導入新課
1、 [導入新課]:同學們,這是我們信息技術的第一堂課,為什么我們要學習信息技術嗎?信息是什么?那么讓我們一起愉快的上完這節(jié)課,大家就都明白了。
聽課
引入新課,調動學生興趣
分組討論
1、布置任務〕每四人一組,討論你認為身邊有哪些信息,并記錄下來,寫在筆記本上(一人記錄)其他人討論
2、 [提問] 請各組派代表到前面寫出本組認為的信息?
小組討論:一人記錄,其他人討論;(4分鐘)
學生到前面寫出“信息”
合作式學習,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
屏幕廣播
教師講解
教師講解
1、 我們身邊的信息到處都是,例如:清晨,我們聽到的鬧鐘的鈴聲,獲取了“時間到了,該起床了”的信息,便會起床,打開收音機,收聽天氣預報,獲取了與今天天氣有關的信息,便可以決定今天需要穿多少衣服,出門時是否要攜帶雨具,在去學校的途中,交通信號燈提供了信息可以用來控制路上行人與車輛的停和行;到了學校后,在教室學習,在圖書館閱覽或在計算機房上網,我們又獲取了大量的信息。總之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信息是我們行動和決策的重要依據(jù)。
2、那我們看看同學自己寫的信息有哪些呢?
3、信息載體: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信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在打開收音機聽天氣預報,聽到的信息是借助電波進行傳遞、存儲和交換。那么電波就是載體的一種。
4、〔提問〕請同學說還有哪些載體?
(語言、文字、圖形、聲音、數(shù)字、圖像、影像等)
5、 信息的載體也稱為媒體或媒介。
6、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對事物的狀態(tài)、特性和運動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的客觀描述。(載體所傳遞的內容就是信息)
思考信息
找小組成員朗讀自己所寫的信息
思考信息載體有哪些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思考
引領學生找自己身邊的信息
引領學生找出信息的載體
引入內容
1、 同學們請欣賞一下短片中的內容(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2、 提問:①信息有哪些基本特征?
②什么是信息技術?
③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觀看短片
思考問題
通過觀看影像,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多媒體投影及音響
分組合作
快速閱讀書上的信息技術內容,找出信息技術的概念,通過觀看短片,總結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說說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積極影響(并記錄在筆記上)
分組合作回答問題
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
教師總結
1、信息技術:信息的獲取、處理(存儲、分析、加工)、傳遞和利用的技術稱為信息技術(簡稱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