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信息技術《圖文混排與超級鏈接》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制作作品——圖文混排與超級鏈接》,本課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材上冊第二單元第四節的內容。
一、說教材
《制作作品——圖文混排與超級鏈接》是初中七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在學生具有一定的電腦基礎知識,掌握了“word”文字的錄入、插入、編輯的基礎上展開的進一步深入的學習,同時也為第三單元演示文稿、第七單元excel表格中的藝術字、圖片、超級鏈接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讓學生能迅速地把知識技能轉換成生活實踐的一節課。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闡述本課的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電子板報的中的藝術字、圖文混排以及超級鏈接的建立;
2、培養學生獲取、加工、表達信息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提高學生交流表達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對學校的熱愛
學習的重難點是:
重點:1、藝術字,圖片以及超級鏈接的建立;
2、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難點:圖文混排以及超級鏈接
二、說教法
“任務驅動法”可以把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本課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要教學方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對教師給出的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此來了解和掌握本課的知識要點,教師還針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適時地引用“演示法”來突破本課的難點問題。(任務驅動法、合作法、演示法)
三、說學法
本課以“小組協作法” 為主要學習方法,按照“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的步驟進行探究。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團結協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小組協作法、自主探究法)。
四、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絡教室,操作幫助文件一個,素材文件8個。
五、說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上課伊始,老師展示兩個關于“國慶節”的文件,其中一個文件只有文字,里外一個文件中既有藝術字、圖片、自選圖形,也有超級鏈接。同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個文件那一個比較生動、美觀?這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集中了過來,為課堂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學生很可能會回答:第二個文件比較生動、美觀。
老師接著說: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修飾我們的文檔啊?
通過問題很自然地引出我們今天的課題《圖文混排與超級鏈接》。
2、任務驅動,探索新知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此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和三個任務,由問題引出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當學生看完有藝術字和圖片的文擋后,我提出了問題:
問題:兩個文檔有什么不同之處?
提出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通過觀察與分析,總結出美化后的文檔有圖片、彩色的文字(藝術字)。由問題引出任務。
任務1、插入藝術字,設置版式為浮于文字上方,并調整大小及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