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層的使用》教學設計
【適用教材】河北大學出版社《信息技術》初中版第二冊第二章第5節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依據xx年《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編寫的一部地方性教材,教材是xx年由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組織編寫。在知識結構體系上比較完整,教材滲透“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倡導學生的主動探究與合作門交流。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由于編寫時間較早在xx年,依據“零起點”組織教材,導致不能很好地與小學階段承接。第二,隨著軟件的升級,需要更新各種軟件,如操作系統還是windows 98。所以在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應該要做到圍繞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本節課內容是第二章flash動畫制作初步中第5節引導層的使用。flash動畫是要求學生學會使用一種動畫制作軟件嘗試制作簡單的動畫。引導層的使用是本章中的重要環節。本課引導層的使用可以使某個對象沿著任意指定的路徑運動。
二、學生分析
在學生心理方面,激發學生興趣是教學中保證學生學習動力和吸引學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從興趣出發,最終仍然歸結到興趣。在設計時激起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進而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為激起間接興趣為展開的學習過程提供持久動力。
在教學內容方面,通過前階段對flash動畫的關鍵動畫、符號繪制、運動動畫、變形動畫、圖層的使用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本節引導層的使用是新授內容。所以在設計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索來解決任務。從而達到一個知識重新建構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引導層的含義,掌握引導層的基本操作。
過程與方法:
1.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知識技能融合于任務中,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任務情境。
2.采用簡單合適的分組方法,在任務操作過程中融入合作交流的因子,倡導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重開放性思維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并注重于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地養成。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及處理策略
重點:引導圖層的含義和建立方法、作用。
難點:運用引導圖層,解決橢圓路徑中的起始點,制作“影片剪輯”符號。探求flash引導線動畫相關知識技能的一般規律。
在設計中利用任務驅動法,注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自然過渡到任務的提出。然后引導學生與教師一起討論,探討已知和未知的解決任務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分析任務,提出問題。教師從旁給予指導,引導學生提出解決任務的各種可能方法──明確思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感性認知,教師引導學生做理性的知識梳理,從而檢查結果,總結經驗。
五、教學環境
硬件:計算機教室(一人一機)
軟件:windows xp、大鵬教學系統、flash
六、主要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任務驅動
1.設置懸念,引出問題。我們以前所學的動畫都是使運動對象沿直線運動,我們能否讓它們沿某一特定路徑(路線)運動呢?
2.展現目標,任務驅動。展示地球繞著太陽沿著橢圓軌道運動。提出任務:要使運動對象沿特定路徑運動,就必須增加引導圖導,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