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le教案
課題 | 函數的使用 | 課時 | 1 | 教材 | 北師大版初中《信息技術》第二冊 | ||||||
教材 分析 | 本節課內容源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初中《信息技術》第二冊(電子表格與多媒體制作)第四課。教材通過實例講解了EXCEL電子表格中求和函數、求平均值函數,最大值函數和最小值函數的使用,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例的講解,能夠獨立地完成簡單表格的數據計算。本節講解起來,如果僅講授理論知識和例子中的操作,不可避免地會使學生覺得過于沉悶、無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學生們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讓學生制作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表格,讓學生通過表格功能來解決身邊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
學生 情況 分析 | 初二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文字處理基礎,但是對于表格的處理可以說還比較陌生。我們的職責并不僅僅是講授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教會他們識別善惡、美丑等。我校地處平原地區,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一般都比較好,在學生當中有很多人有亂花錢的毛病,如愛吃零食,喜歡玩游戲、上網吧等等,所以針對這個特點,我引導學生對家庭收支和自己一周的學生生活費用開支進行調查,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培養他們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尊重父母的美好情操。同時針對學生都比較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所以我又借此課題引導學生使用函數進行“成績統計表”的相關計算。使學生進一步從感性上認識到了電子表格中函數的用途。 | ||||||||||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 1.讓學生掌握求和函數、求平均值函數的用法。 2.啟發學生學會求最大值、最小值。 | |||||||||
能力目標 | 1.培養學生分析數據、處理數據的能力。 2.培養學生管理數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
情感目標 | 1.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 2.培養學生尊敬父母,勤儉節約的品德。 | ||||||||||
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 重點:SUM,AVERAGE函數 難點:函數中單元格范圍的選定 關鍵:函數的通用格式 | 教學方法 | 引導、演示、啟發 | ||||||||
教學媒體 | 投影儀、網絡教室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 | 教學內容、步驟與方法 | 學生活動內容與方式 | 預期效果與備注 | ||||||||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 一、導入 :由一個古老的傳說(棋盤上的麥粒:有一位宰相發明了國際象棋,國王打算獎賞他。國王問他想要什么,宰相對國王說:“陛下,請您在右邊棋盤上的第一小格里, 賞給我1粒麥子,第2個小格里給2粒,第3個小格里給4粒,以后每一小格給的麥子都是前一小格的2倍。您像這樣把棋盤上的64個小格用麥粒擺滿,就把這些麥粒賞給我吧!”)引出話題。 1、 提問:國王需要拿出多少麥粒? 2、 分析:1+2+4+8+16+…+262+263=? | 聽故事 思考問題 學生口算 | 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 ||||||||
新課: 函數的基本用法 | 二、引出課題:函數的使用 1、 函數的概念。 2、 函數的基本格式。(教師板書) 3、 函數的用法舉例:用求和函數(SUM)計算麥粒的總數。(教師演示) | 學生看投影, 聽老師講解。 | 從理性上認識第一個函數:求和(SUM)的基本用法格式。 | ||||||||
知識遷移 與 任務驅動 | 三、課堂練習 1、教師展示“我的學習生活費用調查表”。 (請一個學生演示,教師巡視) 2、提問:你每天的開支是多少?一周的總開支是多少?父母供我們讀書容易嗎?我們該怎么辦? 3、鞏固練習:完成“成績計算表”中的數據計算。(教師現場提示:求平均值(AVERAGE),求最大值(MAX),求最小值(MIN)函數的用法格式與求和函數完全相同,小組競賽,教師巡視并計分) | 學生以個人為單位輸入自己的學習開支,并計算各項開支。 學生答問。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看誰算得快(組內可以討論、互助)。 | 1、促使學生積極思索,并反省自己是否亂花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2、引導學生尊敬父母,勤儉節約,努力學習。 3、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學習精神。 | ||||||||
分層教學 與 自主探索 | 四、能力提高(對學生不作統一要求,選修) 1、 教師展示“成績統計表”,并提問: 2、你能根據示例算出其他科目的及格人數和優生人數嗎? 3、你能算出其他同學的總分名次嗎? | 學生看示例。 (允許組內互相交流、探討) | 引導學生通過示例學會其他函數的用法,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習慣。 | ||||||||
歸納總結 | 五、知識歸綱:引導學生完成各知識點的概括總結。 | 學生舉手回答 | 培養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