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教學與探究教學》案例
思考題:(出示整卷導線)1.不拆開導線,你能知道這卷導線的長度嗎?
2.人的(平均)密度與水的密度差不多,你能估算出自己的體積嗎?
(六)、師生教學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
生:各組互補小結,并把小結選擇性地寫在黑板上。
作業:完成本節課中的思考題及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其它問題。
課后反思
《密度知識的應用》這一節課,如果按照通常的教法,應該先教學生學會查密度表,然后利用公式轉換的方法來完成質量和體積的運算,這樣的學習方法較為直接,容易灌輸,但學生只能在運算中完成課堂任務,很難引起足夠的重視,無法滿足社會、學生和學科發展的需求。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學,從整體說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是同等重要的,它們都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這堂課的設計中似乎沒有刻意教學生如何查密度表,但學生為了鑒別小"金"塊,已經自覺地掌握了查表的方法,比起以前的老師教,學生聽的效果更好。通過三次探究式學習外加生活中的應用貫穿一堂課,學生對密度知識的應用會有一定的基礎,相信將來想忘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應用教學與探究教學》的實施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加高漲,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既培養了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小鋁塊、小銅塊由于顏色有明顯差異,又是家庭常見的物體顏色,學生能夠很快地加以識別。而輕重不同,只有個別同學能夠想到,通過肯定、贊同后,他們的榮譽感將空前高漲,同時帶動了周邊同學的共同發展。而小"金"塊與小銅塊雖是同種物質,由于表面顏色的影響,幾乎沒有同學可以馬上鑒別。這給今后假金制品(金圓寶、金佛、金首飾、金磚等)的鑒別指明了方向。銀圓用聲音可以簡單鑒別,黃金用牙齒可以咬凹陷,這些學生都很有興趣,它們都可以填補學生生活中的空白,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特性"的理解。無規則小零件的質量計算在今后的工作中非常有用,通過這次的探究活動,有的同學可能馬上就可以把所學知識用到家長的材料計算中,這將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為求知而學、自主學習打開更大的空間。
這堂課的時間比較緊湊,有關查表的方法、公式的變形、計算的正確性與否、各種單位的換算、實驗的設計等等都交給學生互相糾正。學生的探究時間又不能限得太緊,如果能夠完成鑒別物質和質量的探究,后面的體積探究可以適當靈活處理。如果時間有余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適當多補充些密度知識的應用,如:建筑和飛機制造等方面根據密度選用材料,鑒別牛奶、酒的濃度等。課堂小結、歸納總結都轉為師生共識、師生教學小結等,這不能只是文字游戲而已,而應是課堂以學生為主的真實寫照。這樣的結果比起老師自己下的結論更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習的效果將更好。
專家點評:本節課體現物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通過測"金元寶"這個日常生活中常見例子,使物理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特別是了介紹民間鑒別金銀的其它方法(聲音、軟硬),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物理有用,物理有趣,學好物理并不難。本節課的另一個特點對應用物理知識的教學引入科學探究,著重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幾個方面的能力,避免了以往在應用密度知識的教學中所采用純粹運用密度公式的變形進行紙面上演算的沉悶的教學方式,表現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高超課堂設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