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案-土法保齡球土 法 保 齡 球
土 法 保 齡 球
初中一年級體育教案(室外)
指導思想:本課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堅持以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為出發點,通過創新把實心球作為保齡球運動中的球,土法上馬開展保齡球運動,激發學生的運動參與興趣,讓學生享受到保齡球運動的興趣。通過在土法齡球運動中合理地柔進快速跑教材,既發展了學生的力量素質和協調素質,又發展了學生的速度素質。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充分展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積極為學生創造獨立思想的空間。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總之,只要積極思考,充分利用有限的條件,努力創造性地進行實踐活動,就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課的構思:擲實心球是初中教材中發展學生力量素質和協調素質的重要手段,如果在課堂上單獨進行擲實心球教學,課堂就會比較沉悶和枯燥,學生就會失去練習興趣,保齡球是一項對場館器材要求較高的運動,不易進入學校課堂,特別是農村學校更是無法想象,通過創造性地思維活動,把這兩個項目的基本特點結合在一起,把橡膠實心球作為保齡運動中的“球”,把相同的瓶裝礦泉水瓶裝上2/3細沙,作為“瓶”,在一塊平坦的場地上,劃出助跑點,球道和快速跑道,與快速跑教材相結合。這樣使學生在運動中能夠享受到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中又能夠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游戲和運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為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打下基礎。
課的設計:根據課的指導思想和構思,課前布置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樣品,每人尋找二個廢舊的礦泉水瓶并制作成“瓶”通過利用棄物自制教具,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創新學習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學導式教學法:在發放學習卡片,教師完整示范、學生自學討論、嘗試練習、會診討論、合作練習、競賽練習、課堂講評中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有利于集中學習的注意力,有利于發揮體育的多功能作用,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班級:初中一年級 人數40人(男20人,女20人)
課 題 | 土法保齡球 | 學習階段 | 水平三 | ||||
教學領域目標 | 運動參與 | 通過主動參與學習,能夠主動觀察和評價同伴的動作,并與自己對照。 | |||||
運動技能 | 初步掌握土法保齡球的基本玩法,提高學生快速跑的能力。 | ||||||
身體健康 | 發展學生身體的力量素質、協調素質和速度素質。 | ||||||
心理健康 |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游戲中調節情緒,增強自信心。 | ||||||
社會適應 | 培養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體驗獨立與合作完成活動的區別 | ||||||
器 材 | 塑料瓶80個 實心球8 | ||||||
|
|——15m——|5m|5m|——15m——|
……
助路道 |
課的內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準備活動:調動學生大腦皮層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5分鐘) | 宣布課的任務與要求,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帶領學生作熱身活動。 | 四列橫隊,站立,清點人數,師生問好,跟隨教師集中精力進行身體活動。 |
觀察領會土法保齡球動作技術、規則和練習方法(1分鐘) | 采用學導式教學法向學生發放學習卡片,講解技術、規則和練習方法,并完整示范跨下雙手擲球的方法。 | 邊聽教師講解,邊觀看學習卡片,認真思考、領會。產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觀察教師示范、討論、模仿。 |
分組嘗試練習 (5分鐘) |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練習,鼓勵學生遵守規則,積極開動腦筋。 | 學生練習,擲球后,在跑道上快速追球,將擊倒的瓶扶好,把球帶回交給下位同學進行。 |
小組會診、討論,改進動作技術,并學習計分方法(4分鐘) | 教師提醒學生認真觀察對照學習卡片。講解第二種和第三種擲球方法(雙手頭上擲球和單手體側擲球) | 學生相互討論示范對比,改進技術,并運用計分辦法相互計分,合計小組總分。 |
合作練習(5分鐘) | 教師語言提示;小組同學合作,由1名學生提前在“瓶”處等候,扶好另1名,學生擊倒瓶后,將球帶回交給下一名同學,擲球的同學擲球后快速跑至“瓶”處等侯。 | 學生分組分別運用兩種方式練習,并對比一下哪種練習方法更有利于全面發展。并展開想象有沒有更好的練習方式。 |
競賽練習(15分鐘)以小組最后積分和完成次數定勝負。 | 教師教育學生遵守競賽規則,重點在于體驗運動中的快樂。 | 每小組的5名同學分工明確,輪流擲球、扶瓶、計分、助威、休息。 |
組織講評(2分鐘) | 教師講評,以激勵的語言,調節學生情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 每小組推選1名學生參加全班的表演講評,學生加油助威,鼓勵。 |
集合、整隊、放松收回器材。(3分鐘) | 教師組織學生調身調息,引導學生體驗運動中的快樂,加強環保教育,組織收回器材。 | 身心放松,品嘗運動后的愉悅,認真聽講,反思總結,集體收回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