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通用2篇)
《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 篇1
籃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七年級上學期籃球單元的第2次課。
一、單元計劃:
運動指標:通過對籃球運動的歷史及鍛煉價值的了解及每次課的趣味練習設計,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籃球課的學習
運動技能:能夠知道并學會運球移動技術,行進間胸前傳接球技術,雙手胸前投籃技術,及運球—傳接球—胸前投籃技術組合的應用。加深了解常規的意義和自覺用安全的方法參與學習
身體健康:在趣味游戲和比賽中發展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結合教師的講解和教育,促進身體全面發展并形成良好的健康觀
心理健康:在練習、游戲與比賽中充分展示自我,獲得成功體驗,樹立自尊、自信,養成克服困難,勇于進取的良好品質
社會參與:在友伴練習中學會互幫與合作,在游戲與比賽中培養團隊合作與競爭意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提高社會適應性。
本單元設置6節課,1、球性練習、基本站立姿勢、側身跑、原地運球;2、球性練習、雙手胸前傳接球;3、復習課: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4、組合練習,運球走接雙手胸前傳接球;5、游戲與比賽:半場3對3或4對4擂臺賽;6、考核課: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形式靈活,簡單易行,趣味性和觀賞性強;有鮮明的游戲性和競賽性。所以很容易被學生喜愛,也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傳接球技術是籃球運動的最基本技術之一,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籃球比賽的質量。本節課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打籃球,初步掌握籃球胸前傳接球的動作方法為重點。
三、學情分析
本課為初一新生,44人,男女生各占一半,活潑好動,對新技能有強烈的求知欲,但是籃球基礎較差,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幾種球性練習的方法,也知道了籃球課的學練紀律。因此在繼續加強球性練習的基礎上教授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打球習慣,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
四、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明確原地胸前傳接球的動作要領,嘗試體驗技術在游戲和比賽中的運用。
技能目標:通過多種方法的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籃球運動的興趣,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打籃球。了解和掌握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動作,90%以上學生能初步掌握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
情感目標:通過游戲比賽,檢查技術動作完成情況,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與競爭意識,共同體驗體育游戲比賽帶來的快樂。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傳接球動作方法;
教學難點:全身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用啟發、提問的方式導入本課內容。之后、把自己嫻熟的球技展示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目標。
2、熱身活動
教師優美的示范,邊示范邊提示帶領著學生做一套球操練習,使學生身體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動,又熟悉球性。
雙手拋球轉體接球(向上拋球,拍手轉體360度,接球);不斷變換技術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上下拋接球游戲(雙手拋球,坐下,接球 ;拋球,站起)。不斷變換身體姿態、增加歡笑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評價:學生的反應速度、鼓勵失誤者,表揚學生聰明、機智、勇敢。
3、學習嘗試
教師講解、示范技術動作要領。帶領著學生進行原地徒手練習;自拋傳接球的嘗試練習,過渡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看教師示范、模仿思考中嘗試練習。通過模仿、觀察、比較,師生糾正,記住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要領。
4、合作探究
提出問題:同學們剛才嘗試練習時,你們覺得易犯哪些錯誤動作?同學們躍躍欲試回答:
(1) 接球時手形不正確,無緩沖動作;(2)傳不準,傳出的球無力量;(3)肘關節外張;(4)手和腳配合不協調等。出現錯誤動作這么多,那么我們如何改進這些錯誤動作呢?下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學習掛圖,快快找答案。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指定一個小組長,在組長帶領下學習、討論、探究、合作練習。請同學談學習收獲,多角度地鼓勵性評價學生,最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合作學習效果。
5、創新拓展
(1)快速傳接球比賽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快速傳、接球能力。
比賽辦法:A:比哪組同學最先完成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40次(兩人一球,間隔4米。);
B:再比1分鐘哪組學生完成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次數最多。
教師評價,逐步導出新課題。老師: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枝術除傳得快還應該傳得怎樣?學生:準。引出下一個游戲。
(2)看誰傳得準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傳球落點的準確性。
場地器材:每人一球,呼啦圈4個。
比賽辦法:要求:學生分四組進行傳球穿越呼啦圈,傳入一球得一分,看哪組得分多,優勝組得一顆星,最后評選球隊,獲得球隊同學每人獎勵礦泉水一瓶(比三組)。
(3)運球接傳球比賽
游戲目的:掌握傳接球的基本動作方法和基本能力
規則:(1)采用正確的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要求必須在自己區域內進行,否則判犯規一次。
(2)運、傳或接球失誤,由失誤的人撿回重做。
名次:看哪組同學最先完成,優勝組得一顆星,最后評選冠軍隊。
(六)課課練
利用籃球半場的端線、罰球線、中線做折返跑,兩組
場器材準備
教具:籃球場兩個、球筐2個
學具:籃球44個
六、效果預計
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積極參與練習,課堂氣氛活躍。預計絕大部分學能初步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練習密度在42%左右,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10次/分左右。
《雙手胸前傳接球》說課稿 篇2
教材內容:
籃球:1)雙手胸前傳接球
2)復習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教材淺析
本 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雙手胸前傳接球和復習體前變向換手運球。運球和傳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 戰術的基礎。傳接球的基本方法并不復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同其它技術動作銜接、轉換,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并傳接球的能力,為以后更好地學習籃球技術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與了解胸前雙手傳接球的動作方法及進一步建立運球 的動作概念。
技能目標:讓學生學好傳接球技術動作,鞏固和提高運球技術。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密切配合,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接球的緩沖和傳球的翻腕動作。
難點:雙手胸前傳接球—上下肢協調用力和手對球的控制能力。
教學準備
呼啦圈4個、籃球:兩人一個球、球場2個、錄音機、磁帶各1個,實心球12個
教法和學法
常規部分和熱身部分:教師主要采用示范法。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學習和活動部分: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分解練習法、游戲與比賽法、預防和糾正錯誤法、積極性評價法。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團體評價法。
放松和結束部分: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積極性評價法,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80次/分,出現在40分鐘
運動密度為45%,運動負荷為中等
教學實踐部分
本課結構安排分四個部分:常規部分、熱身部分、學習和活動部分、放松與結束部分
常規部分
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上課人數;師生問好;考勤;宣布本課內容、任務,提出要求及處理見習生。這部分約3分鐘。
熱身部分
這部分先利用街球的音樂讓學生自由玩球,然后在音樂節奏下做韻律操。具體安排如下:①頭部運動②肩關節運動③體轉運動④腹背運動⑤膝繞環⑥踝腕繞環。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習和活動部分做好準備,并能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這部分共用8分鐘。
學習和活動部分
本部分是課的核心,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這兩項技術,教師根據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的教學原則。教師先做1-2次的完整示范,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動作概念,然后教師分解講解動作要領,學生跟隨著做。教師講評學生做的動作。
組織練習
兩人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8分鐘)
利用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進行四角傳球換位。(5分鐘)
糾正錯誤
教師在學生練習時要巡回指導,發現錯誤時糾正,個別錯誤個別糾正,普遍錯誤集體糾正。
在安全的情況下自由表演展現個人技術或集體的配合能力。(4分鐘)
綜合練習—游戲
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游戲(6分鐘)
活動籃筐游戲(8分鐘)
放松與結束部分
利用音樂帶領學生進行放松活動,之后做課堂小結,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達到鼓勵學生和繼續提高的目的。最后師生再見,歸還器材。這部分約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