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復習教案
[復習目的與要求]1. 了解常見儀器的名稱、圖形、用途和基本操作原理;2. 掌握重要氣體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根據氣體的性質進行鑒別、除雜和推斷;3. 根據酸、堿、鹽等物質的性質及相互反應,培養應用知識解決物質的鑒別、推斷、轉化、提純的能力;4. 依據實驗的要求和條件,設計簡單實驗,做出正確評價,培養綜合實驗能力。[知識要點與規律]一、 常見儀器及其用途(一) 容器與反應器 1、 可直接加熱 2、 隔石棉網加熱 3、 不能加熱的 (二) 計量儀器 (三) 漏斗 (四 )夾持器 (五)取用藥品的儀器 (六)氣體的凈化裝置 (七)其他 二、儀器的組合及基本操作1、氣體發生裝置氣密性的檢驗 2、粗鹽的提純 溶解 過濾 蒸發 3、溶液的配制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步驟是:①計算;②稱量(量取);③配制。 配制氯化鈉溶液三、重要氣體的性質、制取、鑒別、除雜和推斷 (一)*實驗室中關于氣體實驗的設計規律: 1、氣體發生裝置 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原則:根據要制取的氣體所需的反應條件(如常溫、加熱、加催化劑等)、反應物(藥品)和生成物的狀態等來確定。 2、氣體收集裝置 收集裝置的選擇原則是:根據氣體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以及是否能與水或空氣反應來確定。
收集裝置
選擇條件
難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的氣體比空氣的密度大且不與空氣發生反應的氣體比空氣的密度小且不與空氣發生反應的氣體3、氣體的除雜與干燥 ⑴解答對混合氣體進行除雜、干燥實驗的相關問題,可參考下列規律: ①考慮干燥與除雜順序時,若采用溶液除雜,則先除雜后干燥。②接口的連接:吸收裝置(或洗氣裝置)應“長”進“短”出;量氣裝置(排水法)應“短”進“長”出。③尾氣的處理,常采用吸收或點燃兩種方法。⑵除雜方法: ①加熱法:氣體通過雙通玻璃管裝置時,雜質與管中藥品反應而除去。如:除n2中的雜質o2,通過紅熱的銅網;除co2中co,通過加熱的cuo。②洗氣法:氣體通過洗氣瓶,雜質與瓶中試劑反應被吸收。使用時應注意進、出氣管位置,應“長進短出”。 如:除co中的雜質co2,除h2中的雜質hcl,均用naoh溶液。除去酸性、中 性氣體中的水蒸氣可用濃硫酸。四、酸、堿、鹽等物質的鑒別、推斷、轉化、提純*本專題需要掌握的知識有: ⑴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⑵復分解反應的條件;⑶金屬活動順序表在金屬與酸、金屬與鹽溶液反應中的應用;⑷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及其現象。⑸物質除雜的基本方法和原則⑹掌握一些典型物質的特征,如沉淀、氣體、顏色變化等附表:常見物質的物理特性 ①沉淀的顏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硝酸或稀鹽酸的沉淀:caco3、baco3、mg(oh)2、fe(oh)3 cu(oh)2紅褐色沉淀:fe(oh)3 藍色沉淀:cu(oh)2②常見固體物質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