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三節 土壤污染的防治
教學目標:1.聯系當地實際,了解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和主要的污染物質,認識土壤污染的危害性。
2.知道土壤污染和人類活動是密切相關的
3.懂得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和主要措施
教學重點: 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和主要污染物質,土壤污染的防治
教學難點: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和主要污染物質
教學過程:
引入:你知道資源的含義嗎?你能列舉多少資源呢?
土壤也是一種資源,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一、土壤是重要的資源
1、地球上陸地面積僅占地表總面積的29%。而有土壤覆蓋的土地更少。陸地面積中89%的土地目前不宜農業生產。
原因:土層太淺,土壤污染,永久凍土和含水量過高或過低。
2、我國的情況:我國陸地總面積約877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91.39%。
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陸地總面積的50%左右。耕地面積僅為137萬平方千米,高產耕地僅29、4萬平方千米。
討論:我們周圍的土壤資源豐富嗎?
小結:土壤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生存與防止對它的依賴是必然的。我們必須保護好土壤。
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
二、土壤污染與保護
圖:p109土壤污染的途徑(多媒體)
問:這些土壤是否被污染?
你能找出污染物是來自哪里?
通過哪些途徑進入土壤的嗎?
是什么樣的污染物?
你是否還能舉出其他的土壤污染途徑和污染物?
圖4.3.1的污染來自工廠(印染廠)的廢水污染物(重金屬、有毒的有機原料等)、居民區的生活污水(細菌和病菌)以及醫院廢水(各種病菌)的排放,工廠排放的廢氣(硫化物、重金屬等)通過降雨進入土壤。
圖4.3.2是工業和生活的固體廢棄物直接傾倒在土壤上使土壤污染。
總結:工農業生產排放的污染物,人類生活的廢棄物以及大氣中的污染物,通過灌溉、施肥和降雨等方式進入土壤,并被土壤吸收。
土壤污染主要表現在土壤結構和土壤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從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
活動:土壤酸堿度對植物的影響
要求:
閱讀:塑料地膜的利與弊
思考: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還有哪些?
--核反應給土壤帶來的輻射性污染、工業廢氣帶來的化學污染、重金屬的任意排放。
那么土壤污染有什么危害呢?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進入土壤中的各種污染物質是通過食物鏈危害生物和人類健康的。
閱讀:污染物在生物體中的富集現象。
耕地被蠶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鹽漬化,都是影響土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鹽漬化耕地約為10萬平方千米。
那么,如何防止土壤污染呢?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
以“預防為主”,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p112
視窗: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復
四、保護土壤
活動:有關土壤使用情況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