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機械運動
2.2 機械運動(一)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確認機械運動的判斷要有一個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參照物。能根據物體的運動判斷所選的參照物以及根據所選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能根據運動路線的形狀將機械運動劃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能夠根據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否相同,將直線運動劃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2. 過程與方法:了解分類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方法;理解勻速直線運動是一個理想化的運動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讓學生接受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認識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投影課本第51頁閱讀材料------《手為什么能抓住飛行中的子彈》。組織同學閱讀。
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1. 什么是機械運動?
科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也有位置的變化?茖W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提問: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教師: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真的就那么簡單嗎?
2.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投影課本圖2-17觀光電梯。
思考:為什么對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電梯里的人,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其次根據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電梯里的人是在做機械運動。說電梯里的人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人的運動情況時,選定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電梯里的人認為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學生:以電梯為標準,乘客相對于電梯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地面上的人認為乘客是在運動,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學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樹木或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的位置在改變,所以地面上的人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
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事先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一個標準,即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
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可能不同。平時人們在描述運動或靜止時都沒有指明以什么物體為參照物,但參照物都是存在的。
練習:
⑴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依據的參照物是什么?
⑵說“烏云遮住太陽”又是以什么為參照物?
⑶將一支筆放在書本上面,將書本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問這支筆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說出參照物。
教師小結: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就不同。。
提問:請你解釋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
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