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說課稿《信息與信息技術》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術學科是學科中最年輕的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知識技能更新最快的學科。《信息與信息技術》這一節是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同學,它是教材關于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初步認識。
本節是基礎性的純理論的內容,所介紹的一些有關信息的知識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后續內容打下基礎,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
新的學科的學習,對學生充滿著挑戰,能夠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的沖動。正是這種沖動,導致學生的理想和實際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點,從信息技術本身學科特點出發,結合與生活實踐的整合理念,設計這一課時,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現今是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了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這一社會現實,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學情分析:學生對微機充滿了向往,甚至用“崇拜”這詞決不過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次上信息技術課之前,學生在機房門口早已排好了長長的隊伍,穿好了鞋套,等著老師的到來。特別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的同學,用手摸一摸顯示器都會歡欣鼓舞)
基于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內容作了一些調整,我想在學生初步建立信息技術中“信息”的感性認識后,能親自在網上根據特定的任務,搜索一些信息,來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本節課的內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達方式;
重點:信息的特征;
難點:培養能從各種途徑獲取信息的思維習慣,以及培養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說目標:
1、一個指導思想:
“使學生明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推動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2、兩個學會:學會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種體驗和一種培養:
以信息處理為主線,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運用信息的意識,體驗信息從獲取到運用的全過程,并在其中享受快樂;
4、多種收獲:
養成在獲取信息到運用信息的思維習慣,通過聆聽、理解老師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聽力;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自學、自悟的能力;通過對學生的上機姿勢矯正、上機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合理分配,使學生養成勞逸結合的習慣。通過對信息的正確判斷,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