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對話》教學設計(精選4篇)
《兩代人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1
一、對應的課標內容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與溝通”部分:“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教學內容
本框題主要內容為兩目:(一)架起理解的橋梁,講如何與家長溝通商量、溝通商量的要領;(二)交往講藝術,主講與父母交往的藝術,自己應有的胸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索解決親自沖突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與父母溝通、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在家庭矛盾發生后會用合理、恰當的方法來解決矛盾,從而與父母和諧相處。
2、【能力目標】
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反省,體會父母深沉、無私的愛,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為家庭付出的主動意識,增加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和欣賞,培養學生尊重父母的品質,引發學生人生價值的思考。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進行溝通,彼此袒露內心世界,進而達到相互理解,掌握溝通的正確方法,并學習雙贏的溝通策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活動法,輔之以教師必要的點撥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課前準備
教師:1、了解班級學生基本的家庭關系,記錄特殊家庭的學生、與父母關系緊張的學生,以便在活動中給與更多關注。
2、記錄家庭關系良好的學生,以便有意識地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給其他同學提供好的建議。
學生:回憶最滿意的成功解決與父母矛盾的經歷和最糟糕的解決與父母矛盾的經歷。
八、教學用具
多媒體
九、學情分析
社會的急劇變化,社會上的種種不良誘惑,家長對子女的高期待、嚴要求,學生面臨的復雜環境,面對的競爭壓力,使得學生的思想觀念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不可避免地表現于親子交往之中,這既有處于青春期學生正常發育所帶來的共性問題,也有每個學生面對的個性問題。代溝及學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導致家庭中的矛盾與沖突。家庭矛盾處理得好,學生會有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進步;家庭關系處理得不好,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甚至釀成悲劇。因此,從教育的角度,關注學生的家庭矛盾,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沖突,是必要的。學生在不斷擴展的生活中,要學會與人交往,這是他們立足社會的基本功,而與父母的交往是學生練習交往的第一課堂。所以,思想品德課針對學生面臨的現實問題,要求安排這一教育內容。
十、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子女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造成兩代人隔閡的直接原因。產生代溝、出現隔閡怎么辦?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任其發展,那樣對自己和父母都沒有好處,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與父母平等地對話、溝通。怎樣溝通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具體的方法。
本課內容順接上一課時,主要是解決家庭矛盾、沖突的方法,從語言上進行過渡后,自然進入主題。
活動一:
感知幸福
1、播放flansh《父女經典對話》
說一說:你聽了動畫中父女倆的對話后有什么感想?給我們什么啟示?
2、出示兩張家庭照片
說一說:看了這兩張家庭照片后,你會怎樣形容這兩個家庭? 用flansh動畫,一則動畫內容形象生動、風趣幽默,讓學生多感官感受,其中的情景能引發學生的共鳴;二則flansh本身很受學生的喜愛,可提高學生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和討論作好鋪墊。
兩張家庭照片很自然地喚起學生對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聯想。
活動二:
認識沖突
分析兩種家庭觀念,從而正視家庭矛盾,認識家庭沖突。 通過討論、分析,認識到夸大與父母的矛盾和看不到與父母矛盾的觀點都是不對的,積極的做法是在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認識到與父母溝通的必要性。
活動三:
探求方法 閱讀書中p23的故事,思考:
1、假如你是小冰,你會怎樣做?
2、你能尋求解決這一沖突的好的方法嗎?
教師要引導學生設想有幾種方案,選出哪種方案比較好,能讓雙方都滿意,并分析為什么? 設計這一活動,是讓學生體會家長的心情,學會與家長溝通,進而歸納出解決家庭沖突的方法。這既是一個道德教育的過程,也是幫助學生掌握順利實現社會化過程的方法。
活動四:
實踐方法 學生說說自己的故事
心靈檔案:說一說與自己父母發生過的一次矛盾,當時是怎樣處理的?
引導學生大膽交流,學會溝通,理解父母。 沒有體驗就沒有內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以激發學生與父母溝通的情感,形成他們自己的認知、感悟,進而把道德要求內化為品質,外顯為行為。
活動五:
繼續探討 分析小陳的故事(做作業磨磨蹭蹭,但有孝心,張羅為爸爸過生日,遭到誤解),設想一下小陳會怎樣做? 引入這個故事,目的在于進一步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并得出溝通的基本要領。
活動六:
經驗介紹
學生:交流與父母交往的成功經驗
教師:推薦八招與父母交往之神功
引導學生認識到,與父母交往,核心是愛的奉獻。溝通的成功與否,除了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基本的要領外,還要意識到:溝通是要講究藝術、策略的。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溝通的方法、溝通的基本要領,懂得了溝通是要講究藝術的。家庭沖突是客觀存在的,但只要我們能以孝敬之心、孝敬之行對待父母,溝通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
播放動畫故事《蘋果樹》,體會偉大、無私的母愛,為布置實踐作業做好鋪墊。 教師總結全文,使學生形成完整印象,從而對所學內容非常明確。
在觀看動畫中升華對本課內容的理解。
課后探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予我們無私的付出,我們應滿懷感激之情。然而,親子之間的矛盾又使我們平添許多煩惱,也令父母憂心忡忡。你聽過以歌曲形式表現的“家書”嗎?來,讓我們馬上動手,給父母寫一封家書,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以及與父母溝通的愿望,然后再在信的下面請父母寫上回音。
通過作業,將本課的學習落實到行為實踐中,并通過親身實踐,促進知識的內化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讓學生解其言、識其意、明其理、記其要。
課后反饋:
初二學生正值青春期,身體發育迅速,但心理發展相對滯后;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但缺乏社會經驗,因此容易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與父母發生矛盾。本節課主要探究兩代人之間成功溝通、化解矛盾的方法。從課后探究活動反饋的情況來看,這節課大家上得很受啟發、很受感動,所有學生均能在信中袒露心聲,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教育之情,而且寫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動。家長們也很認真地寫了回音,普遍反映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例如邵杰同學的家長在信中寫道:“看了你的信,我十分感動。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你已不是從前那不懂事的頑童,你已長大了。你懂得理解別人,具有一顆善良而聰慧的心!睆埻瑢W的家長寫道:“我們很感動。在生活方面,你能做到關心父母,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也能幫助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使我們都很高興。”王建陽同學的家長在信中寫道:“我閱讀了兒子的信,心里有些不相信這是我兒子寫的。我覺得兒子確實長大了,能懂得父母是為了他才付出許多的辛勞。”┅┅看了學生們寫的信和家長的回音,我感覺,這節課上得還是比較成功的。
《兩代人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2
課 題
八年級第二課《我與父母交朋友》
第二框 《兩代人的對話》
課 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反省,體會父母深沉、無私的愛,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家庭付出的主動意識,增加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和欣賞,培養學生尊重父母的品質,引導學生人生價值的思考。能力目標: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知識目標:探索解決親子沖突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與父母溝通、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在家庭矛盾發生后會用合理、恰當的方法來解決矛盾,從而與父母和諧相處。
重點
和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進行溝通,彼此袒露內心世界,進而達到相互理解、掌握溝通的正確方法,并學習雙贏的溝通策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方法
探究法、比較法、歸納法、體驗法
教學過程創設情境,話題切入:以flash(讓愛住我家)為情境引入,師:剛才讓同學欣賞的flash動畫,畫面上溫馨和諧的場面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神往的。大家是不是希望我們的家也能象歌中所唱的那樣“愛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春秋冬夏……”那么在生活中,如何更好的與父母交往,善于溝通,讓愛常住我們的家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課堂-----《兩代人的話》(設計意圖:以flash為情境引入,使學生入情、入境,為師生感情溝通和講授新課做鋪墊,并使之一上課就熱情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共同探討,明晰主題:以班級一名同學的現實苦惱入手:“父母不理解我,無論我交朋友,穿著打扮,還是吃東西,看課外書,只要是我的事,他們都要干涉,我一點自由也沒有……”活動1: “家不是說理的地方。俗語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家是愛的港灣,因為家里的矛盾易產生、也易解決,關鍵看我們怎么對待!边@兩種說法有道理嗎?說說你的想法。在同學的討論與爭論中,我可以抓住時機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看待與父母產生的矛盾和沖突。共同得出結論:架起理解的橋梁----學會理解(設計意圖: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入手,更能夠抓住學生的心,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且能夠激發學生正確處理與父母之間矛盾和沖突的想法與熱情。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家庭矛盾,因為夸大與父母的矛盾,會在處理家庭關系時有抵觸情緒,妨礙溝通;看不到矛盾,會不在意解決與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決和學生的進步。)活動2: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呢?(出示情景:媽媽偷看孩子日記)媽媽:(幫孩子整理房間)孩子上中學了,不再象以前那樣什么都對我說了,也不和我撒嬌了,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心理是怎么想的,唉… …這是什么?(原來是一本日記)(媽媽拿起日記本,猶豫了一下,終于還是翻了日記) … …小楠:(手里拿著禮物,悄悄的)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要給媽媽一個驚喜。(推開門)媽媽,我回來了,祝您… …(看見媽媽正在看自己的日記,表情瞬間凝固了,媽媽也因女兒的突然出現 而愣在那里… … )問題1:小楠和媽媽之間可能會發生哪些故事?并分析其利弊。問題2:在同學的回答中,適時的引出小楠應該怎么做,才能正確處理這件事,而且效果是最好的。問題3:你最滿意的一次成功解決與父母矛盾的經歷。問題4:請你總結與父母發生矛盾時候的正確做法。在一系列的情景討論與親身經歷中,得出結論:(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和家長商量。商量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溝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主意使我們如愿以償。)(設計意圖:以一具體情境為導向,讓學生進行現實分析。不僅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從情感上讓學生體會如何正確處理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并結合自己現實的做法,讓學生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梳理,得出結論。)出示處理家庭沖突六步法,供學生們學習和借鑒;顒3:情景表演(小莉的故事)事先讓同學們閱讀資料,并且做好表演的準備,在課上找兩組同學,(一組男同學,一組女同學)表演不同的版本:一組是溝通失敗,另一組溝通成功。并讓班級其它同學在觀看表演的同時,總結兩組溝通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體驗在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要領。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平時溝通的經驗和體會。有效溝通的基本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設計意圖:以情景表演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自主的探究所學內容,達到感悟過程、體驗情感、增強能力。在布置情景表演時,盡量引導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精心設計表演的細節和溝通的語言。這樣同學們在觀看表演時,才能入情于景,形成自己的認知、感悟,進而把溝通的要領掌握,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在學生中交流自己平時的經驗和體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而且易于與新學內容共同構建適合學生自己的思維框架和知識框架。)活動4:分小組討論與父母交往的竅門,每一小組請一位同學代表本小組發表組內最佳方案。(以音樂“懂你”為背景音樂)共同得出結論 交往講藝術: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包容父母,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我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提出相應問題,如學生在說到要學會贊賞父母時,我可以問:應該如何去贊賞父母呢?平時你是怎樣贊賞你的父母的呢?等等。(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被動的“聽”變為主動的“思”,積極的“講”,以期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小組內的交流,可以擴充學生的視野范圍。同學之間的交流也更具有說服力,因為那是他們現實生活中真實的體驗,生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活躍,而且同學的熱情高漲。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等等。)結束語:人生之路,從來就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如花的季節,也會碰上雨季的來臨,那就讓我們與父母攜起手來,共同為對方撐起一片晴空,搭起一座虹橋,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每一位同學都會有秘收獲,那就把它落實到實際中去!祝在座的各位家庭幸福。(在“相親相愛一家人”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課后反思:
《兩代人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反省,體會父母深沉、無私的愛,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家庭付出的主動意識,增加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和欣賞,培養學生尊重父母的品質,引導學生人生價值的思考。
能力目標: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
知識目標:探索解決親子沖突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與父母溝通、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在家庭矛盾發生后會用合理、恰當的方法來解決矛盾,從而與父母和諧相處。
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進行溝通,彼此袒露內心世界,進而達到相互理解、掌握溝通的正確方法,并學習雙贏的溝通策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方法探究法、比較法、歸納法、體驗法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話題切入:
以FLASH(讓愛住我家)為情境引入,師:剛才讓同學欣賞的FLASH動畫,畫面上溫馨和諧的場面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神往的。大家是不是希望我們的家也能象歌中所唱的那樣“愛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春秋冬夏……”那么在生活中,如何更好的與父母交往,善于溝通,讓愛常住我們的家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課堂-----《兩代人的話》
(設計意圖:以FLASH為情境引入,使學生入情、入境,為師生感情溝通和講授新課做鋪墊,并使之一上課就熱情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
共同探討,明晰主題:
以班級一名同學的現實苦惱入手:“父母不理解我,無論我交朋友,穿著打扮,還是吃東西,看課外書,只要是我的事,他們都要干涉,我一點自由也沒有……”
活動1:“家不是說理的地方。俗語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家是愛的港灣,因為家里的矛盾易產生、也易解決,關鍵看我們怎么對待!边@兩種說法有道理嗎?說說你的想法。
在同學的討論與爭論中,我可以抓住時機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看待與父母產生的矛盾和沖突。
共同得出結論:架起理解的橋梁----學會理解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入手,更能夠抓住學生的心,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且能夠激發學生正確處理與父母之間矛盾和沖突的想法與熱情。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家庭矛盾,因為夸大與父母的矛盾,會在處理家庭關系時有抵觸情緒,妨礙溝通;看不到矛盾,會不在意解決與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決和學生的進步。)
活動2: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呢?(出示情景:媽媽偷看孩子日記)
媽媽:(幫孩子整理房間)孩子上中學了,不再象以前那樣什么都對我說了,也不和我撒嬌了,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心理是怎么想的,唉……
這是什么?(原來是一本日記)
(媽媽拿起日記本,猶豫了一下,終于還是翻了日記)……
小楠:(手里拿著禮物,悄悄的)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要給媽媽一個驚喜。
(推開門)媽媽,我回來了,祝您……(看見媽媽正在看自己的日記,表情瞬間凝固了,媽媽也因女兒的突然出現而愣在那里……)
問題1:小楠和媽媽之間可能會發生哪些故事?并分析其利弊。
問題2:在同學的回答中,適時的引出小楠應該怎么做,才能正確處理這件事,而且效果是最好的。
問題3:你最滿意的一次成功解決與父母矛盾的經歷。
問題4:請你總結與父母發生矛盾時候的正確做法。
在一系列的情景討論與親身經歷中,得出結論:(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和家長商量。商量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溝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主意使我們如愿以償。)
(設計意圖:以一具體情境為導向,讓學生進行現實分析。不僅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從情感上讓學生體會如何正確處理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并結合自己現實的做法,讓學生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梳理,得出結論。)
出示處理家庭沖突六步法,供學生們學習和借鑒。
活動3:情景表演(小莉的故事)事先讓同學們閱讀資料,并且做好表演的準備,在課上找兩組同學,(一組男同學,一組女同學)表演不同的版本:一組是溝通失敗,另一組溝通成功。并讓班級其它同學在觀看表演的同時,總結兩組溝通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體驗在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要領。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平時溝通的經驗和體會。
有效溝通的基本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
(設計意圖:以情景表演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自主的探究所學內容,達到感悟過程、體驗情感、增強能力。在布置情景表演時,盡量引導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精心設計表演的細節和溝通的語言。這樣同學們在觀看表演時,才能入情于景,形成自己的認知、感悟,進而把溝通的要領掌握,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在學生中交流自己平時的經驗和體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而且易于與新學內容共同構建適合學生自己的思維框架和知識框架。)
活動4:分小組討論與父母交往的竅門,每一小組請一位同學代表本小組發表組內最佳方案。
(以音樂“懂你”為背景音樂)
共同得出結論交往講藝術: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
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
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
包容父母,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
我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提出相應問題,如學生在說到要學會贊賞父母時,我可以問:應該如何去贊賞父母呢?平時你是怎樣贊賞你的父母的呢?等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被動的“聽”變為主動的“思”,積極的“講”,以期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小組內的交流,可以擴充學生的視野范圍。同學之間的交流也更具有說服力,因為那是他們現實生活中真實的體驗,生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活躍,而且同學的熱情高漲。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等等。)
結束語:人生之路,從來就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如花的季節,也會碰上雨季的來臨,那就讓我們與父母攜起手來,共同為對方撐起一片晴空,搭起一座虹橋,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每一位同學都會有秘收獲,那就把它落實到實際中去!祝在座的各位家庭幸福。(在“相親相愛一家人”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兩代人的對話》教學設計 篇4
一、對應的課標內容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與溝通”部分:“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教學內容
本框題主要內容為兩目:(一)架起理解的橋梁,講如何與家長溝通商量、溝通商量的要領;(二)交往講藝術,主講與父母交往的藝術,自己應有的胸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索解決親自沖突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與父母溝通、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在家庭矛盾發生后會用合理、恰當的方法來解決矛盾,從而與父母和諧相處。
2、【能力目標】
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反省,體會父母深沉、無私的愛,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為家庭付出的主動意識,增加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和欣賞,培養學生尊重父母的品質,引發學生人生價值的思考。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進行溝通,彼此袒露內心世界,進而達到相互理解,掌握溝通的正確方法,并學習雙贏的溝通策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活動法,輔之以教師必要的點撥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課前準備
教師:
1、了解班級學生基本的家庭關系,記錄特殊家庭的學生、與父母關系緊張的學生,以便在活動中給與更多關注。
2、記錄家庭關系良好的學生,以便有意識地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給其他同學提供好的建議。
學生:回憶最滿意的成功解決與父母矛盾的經歷和最糟糕的解決與父母矛盾的經歷。
八、教學用具
多媒體
九、學情分析
社會的急劇變化,社會上的種種不良誘惑,家長對子女的高期待、嚴要求,學生面臨的復雜環境,面對的競爭壓力,使得學生的思想觀念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不可避免地表現于親子交往之中,這既有處于青春期學生正常發育所帶來的共性問題,也有每個學生面對的個性問題。代溝及學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導致家庭中的矛盾與沖突。家庭矛盾處理得好,學生會有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進步;家庭關系處理得不好,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甚至釀成悲劇。因此,從教育的角度,關注學生的家庭矛盾,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沖突,是必要的。學生在不斷擴展的生活中,要學會與人交往,這是他們立足社會的基本功,而與父母的交往是學生練習交往的第一課堂。所以,思想品德課針對學生面臨的現實問題,要求安排這一教育內容。
十、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子女與父母的年齡差距,是造成兩代人隔閡的直接原因。產生代溝、出現隔閡怎么辦?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任其發展,那樣對自己和父母都沒有好處,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與父母平等地對話、溝通。怎樣溝通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具體的方法。
本課內容順接上一課時,主要是解決家庭矛盾、沖突的方法,從語言上進行過渡后,自然進入主題。
相信大家對于上文為大家所推薦的初二上冊政治教學計劃,一定仔細閱讀了吧,祝大家學習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