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1自尊自信(通用2篇)
課題1.1自尊自信 篇1
課題
1.1自尊自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自尊的涵義,認識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明白自尊心與羞恥心的關系,懂得做人必須有羞恥心,能夠識別什么是卑下無恥的行為,學會節制自己,拒絕卑下,維護自尊。能夠分辨自尊與自負、自尊與虛榮的區別;學會正確看待自己,懂得正確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夠克服自卑,擯棄自負和虛榮,自覺維護自尊的人格。
過程與方法從“探究園”中的“寓言透視”開始進入課程內容,從寓言故事中初步探討“自尊”究竟意味著什么,從故事中的三個情節引導學生探究:人必須維護自己的儀表和心靈,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這樣做就是有尊嚴。結合心靈導航的第一、第二節,讓學生理解自尊的涵義,思考什么是健康高尚的人格,懂得自尊與知恥的關系,維護自尊必須有所不為。通過“探究園”中的“班級風景”展現的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三個情節,結合心靈導航的第三、第四節,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己,走出自卑,建立自尊自信;懂得自尊與自負、自尊與虛榮的區別,克服自負與虛榮,培養真正的自尊。通過“實踐與評價”的個案研討,結合弗蘭克林的事例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認識自卑心理的危害,掌握克服自卑、樹立自尊自信的方法。通過“提筆思考”,寫短文,引導學生對樹立自尊人格做理性思考,體會“傲氣”與“傲骨”的區別,懂得人要有自尊,卻不能自傲。鄭燮詩及“竹石圖”可作為啟發思路的材料。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閱讀與感悟”中的兩篇文章,更深刻地領悟自尊自信是做人之本,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力量。
情感態度
價值觀認識自尊是人格之本,是促進人的道德健全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人的基本價值。懂得怎樣的人格才是健康高尚的人格,形成對健康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懂得什么是有損人格的卑下的行為,有維護自己人格尊嚴的明確意識,對庸俗卑賤的行為能夠加以抵制。養成自尊自信、積極健康的心態,能夠以奮發向上的精神克服消極的自卑心態,懂得自負與虛榮的危害,培養不慕虛名、腳踏實地的良好品德,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
重點自尊的內涵和意義
難點自卑的危害、自尊與自負、虛榮的區別
教學策略
教法選擇講授哲理小故事、小品表演、討論相結合
學法引導觀察法、自評法、作業評價
課堂組織形式授課類
教具媒體
組合應用投影儀
課程資源
開發利用圖書館、網絡
教 學 設 計
分析、評價
反思、體會
第一課時以故事導入新課:[投影]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并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里,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臺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后,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后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布,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復,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行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也許,我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實中找不到寄放的凈土……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 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投影]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從上面二個故事中,我們發現自尊自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自尊自信。 請同學們先看教材第二頁探究園中的寓言透視:人的尊嚴。然后思考并與同桌交流: 1.智者讓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2.智者提出的事情,你愿意去做嗎?為什么?3.少年得到答案了嗎?你想怎樣回答他的問題?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頁心靈導航中“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的內容,指導學生知道什么是自尊以及自尊的表現。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自尊自信有什么作用?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投影]在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了這樣一項實驗研究。某中學新生開學的第一天,他在其中一個班宣布:你們是經過精選出來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學生。之后他再也沒有露過面,但他并沒有忘記自己說過的話,而是密切關注著這些學生。十幾年追蹤研究得出驚人的結果,這個班的人確實如他所說的那樣,個個出類拔萃。 這個事例說明了什么問題?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由于學生相信了“權威性的謊言“,使他們更加自尊自信。他們走上了成功之路的事實說明,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備的心理品質。一個人的成才與成功,除了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外,自尊自信的品質也是重要條件。為什么說自尊自信是一個人成才與成功的重要條件? [投影]愛迪生是世界有名的“發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差,只讀了3個月的書就退學了。由于他學習成績太差,還偏偏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經常問得老師張嘴結舌,老師非常惱怒,常常當眾說他是“傻瓜”。愛迪生受不了這樣的侮辱,眼淚汪汪地回到家中向母親訴說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進學校的大門了。當過教員的媽媽同情兒子的處境,給愛迪生退了學。回到家,母親嚴肅地對愛迪生說,從今以后,我教你讀書,你有沒有決心學好。母親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愛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嚴肅神情回答說:媽媽,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讀,長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業。這是他最早的人生志向。這樣,他從一個窮苦的、沒有受過正式學校教育的孩子,成長為受人尊敬的發明家。可以說,愛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來自于他的進取精神。 愛迪生的少年時代都因學習成績不理想,使自尊心受到傷害,但后來他們都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靠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靠的是自尊自信。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使人產生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不斷進取。可以說,人的一生取得的任何一次成功,都是伴隨自尊自信取得的。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尊自信的人什么會怎樣做呢?請大家閱讀下面這個故事,思考這個問題。 [投影]法國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原先是個近乎荒淫無恥的浪蕩公子。在一次上流社會的舞宴中,他發現一個頭次露面的美人,便傲然地邀其作為舞伴。不料遭到她的斷然拒絕。當格林尼亞得知她是來自巴黎的一位女伯爵時,立即上前致歉。女伯爵更加冷漠以對:“請站遠點,我最討厭你這種花花公子擋住自己的視線!”這是格林尼亞從未領教過的羞辱。然而,他沒有爆發怒火,而是從羞辱中清醒過來。自此一改舊習,告別浪子生活,發憤學習進取。由發明“格氏試劑”而取得豐碩成果,最后出任里昂大學教授,并獲得諾貝爾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尊自信的人,能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征服挫折和失敗,在挫折和失敗中獲得成功。沒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的。 我們應如何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這個問題我們放到下節課來學習。以故事導入新課,引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 通過分析事例,讓學生得出答案,從而讓學生接受教育。
分析、評價
反思、體會
第二課時 上新課之前,先請一個同學給大家講個故事。(學生上臺講故事。) 故事內容: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格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后,院長叫男孩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賣,竟被傳揚成“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地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將這一切稟報院長。院長望著男孩,徐徐說道:“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價值、有意義。”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價值、有意義。那么如何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呢?一個人要做到自尊,必須先知道羞恥,因為有了羞恥心,人才會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地生活。請同學們看教材“自尊始于知恥”的內容。看完后,我想同學們應該會明白為什么“人的尊嚴”中智者讓那個少年做第一件事的目的。要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必須先正確認識自尊自信。請同學們看教材第3頁的“班級風景”,然后思考這三個人的表現是自尊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心理?(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班級風景”中黃平的心理是一種自卑的心理,青青的心理是一種虛榮心,而李金是一種自負。要培養自尊這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必須把它和自卑、虛榮、自負區分開來。一、正確認識自尊自信1. 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卑。有一位某中學的高中學生,在學校里,同學和老師都認為他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而他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長相不如別人,體育不如別人,文藝也不如別人。唯一的優點就是學習成績好,但他也覺得這是自己“死用功”得來的,隨時都有下降的可能。因此,他上課從不舉手發言,集體活動從不出頭露面,怕出洋相,怕別人笑話。有時看到其他同學活潑可愛,充滿朝氣的樣子,他非常羨慕。因而更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常常悶悶不樂,獨自發呆。而同學們卻覺得他冷淡孤僻,漸漸便很少和他來往。高三時,雖然他學習成績很好,但他卻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一度曾產生放棄考試的念頭。后來在老師、家長的勸說下,他才勉強填了一個很低的志愿。結果他以很高的分數輕松過關。但本來可以在重點大學深造的他,卻在心里留下了一個終生的遺憾。同學們提到他時無不搖頭嘆息。請大家分析造成這種后果的是一種什么心理?這種心理往往有哪些表現? 如何克服這種心理?(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的有關內容。)這是一種自卑心理。自卑是自己輕視自己,總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對自己失去信心的一種消極心理。自卑心理,通常是由于自認為在處境、才能等方面不如別人,或生理有缺陷、犯過錯誤等原因而造成的,表現為情緒消極、失去進取心等。有自卑心理的人,還往往容易把困難想得過于嚴重,常處于孤僻、悲觀狀態,有時又會以暴怒、忌妒、自暴自棄等形式表現出來,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輕生。要克服自卑這種消極心理,就要樹立自信,學會尊重自己,客觀看待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2.要自尊自信,不要虛榮忌妒。 下面請幾個同學來演一個小品《名牌》。 情景:中學生吳明,學習成績不理想,看到好友王剛穿了一雙名牌鞋,非常羨慕。但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工資都不高,買不起,就跟幾個同學借錢也買了一雙。穿著名牌鞋來到學校,許多同學投來了羨慕的目光,還有一些同學圍過來欣賞。吳明感到很快樂。師問:吳明借錢買名牌鞋,反映了他的一種什么心理?這種心理有什么危害?(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頁的有關內容。)這反映了他的虛榮心理。虛榮是一個人過于追求表面上的榮耀、光彩,以贏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這種虛榮心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產生“自尊心太強”的原因。虛榮心嚴重的人,常常把對個人榮譽有好處,作為支配自己行動的動力,總是以他人對自己是否看重作為天平,一旦他人有一點兒否定自己的言論和表情,便認為損害了自己的自尊,就受不了,這種心理是不健康的。 虛榮心強的人對自己的認識與了解,并不是建立在科學的自我分析的基礎上,而是取決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旦他人對自己給予肯定、積極的評價,便精神振奮,勁頭十足;一旦他人對自己給予否定、消極的評價,便垂頭喪氣,不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便是認為別人有意跟自己過不去。所以,虛榮心強的人,往往容易產生不良的心態。虛榮心強的人,過于自尊卻缺乏自信,還往往容易產生一種忌妒心理,即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這種不良情緒,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破壞正常的同學關系,不利于個人的成長,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3.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負。 [投影]《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馬謖失街亭”的故事,說的是諸葛亮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馬謖,他從小熟讀兵書,平時講起兵法來頭頭是道。諸葛亮派他去鎮守街亭,他很不以為然認為是大材小用,自負地說:“某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結果,驕傲自負的他,拒絕了副將王平的正確意見,導致街亭失守,不但使手下兵將損失慘重,而且破壞了諸葛亮進軍中原的大計。為了整肅軍紀,諸葛亮只能揮淚斬馬謖。 你能舉出類似“馬謖失街亭”的事例嗎?從這類事例中,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的有關內容。)驕兵必敗,這是亙古不變的教訓。為什么會必敗呢?因為驕傲自負的人,往往把自己擺到了不適當的位置上,錯誤地低估別人、高估自己,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和忠告。再說,自大自滿的傲態,也會惹人反感,遭人恥笑,反 倒失去了尊嚴。可見,驕傲是前進的大敵,是失敗的禍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應如何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二、如何培養正確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 1.尋找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 師問:這里說的“支點”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我們每個人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有長處的,這種優勢、長處表現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各個方面。而自己的長處、優勢,就是自尊自信的支撐點。 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自己找到自己的長處是種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長處,那又是怎樣一種感受呢?(學生議論后,教師歸納。) 如果找到自己的優勢、長處,會使人產生自尊自信;反之,則很難自尊自信起來。因此,培養自尊自信,關鍵是找到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 ⑴要有正確的自我認識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常常是通過與別人的比較而形成的。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必須要掌握科學的比較方法,使用正確的參照標準。在比較中,有的人只用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比,其結果是過于自信,滋長驕傲心理;有的人總是用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其結果是動搖自信。這就有必要調整自己的參照的標準,要比出努力的方向,比出信心和勇氣,比出實際的進步。 其次,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所謂全面,就是既要善于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又要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首先應該看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到揚長避短。信心不足的人,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與劣勢,自己先戴上了“有色眼鏡”看自己,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打敗了自己。其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甚至還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特點,可惜不少人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 再次,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就要了解昨天的“我”,認識今天的“我”,追求明天的“我”;看到自己的成長,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應做的努力。 在生活的園地中,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耕耘的土壤。只要我們通過不懈的努力,都有可能改變不理想的現實,并且取得成功,從而擁有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⑵找好正確的參照標準 請同學們看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寓意深刻。 [投影]小馬媽媽讓小馬去磨房搬糧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看著奔流的河水,小馬不知自己是否該趟過去。小松鼠告訴它說,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個伙伴。老牛卻說,河水很淺,水面才到它的膝關節。小馬看看小松鼠,又看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跟前,將自己的身高與老牛比了比。它笑了勇敢地趟過了河。 師問: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這個故事說明了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找好正確的參照標準。 ⑶善于揚長避短(板書) 人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在個人的生活經歷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總結成功的經驗,做到揚長避短,對樹立正確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就顯得很重要了。 例如,我們可以經常抽出點時間問問自己“我能做什么”,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在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比如,口吃的人,就不一定非要自己成為電臺播音員才心滿意足;身材矮小的人,不一定非要自己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不可。其實生活的園地里,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耕耘的土壤。揚己之長,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己之短,正視自己的弱點。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都有自尊自信的理由。 2.創造成功的記錄(板書)一個在生活的歷程中充滿失敗記錄的人,怎么能叫他自尊自信起來呢?成功的記錄越多,成績越大,自信心越容易獲得。反之,如果總是失敗,就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降低自信心。所以,不斷地爭取成功的機會,創造成功的記錄,對于缺乏自信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創造成功的記錄,要選準適當的目標。所謂適當,就是要使目標與個人的能力相符,不能好高騖遠,而要量力而行。正確的做法,是把個人的期望值降低一點,從小從低開始,一步步向上攀登,積小勝為大勝,有了成功的體驗,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自信心提高了,就更容易取得成功。這樣就形成了自信心與成功的良性循環。 [投影]有一個中學生,曾經因為外語學得不好,對學習外語逐漸失去了自信。老師對他說:“你的基礎差一點,先不和其他同學比,自己和自己比,有進步就是成功”。第一次他定的目標是得50分,經過努力得了51分。老師鼓勵說:“有進步,下次爭取55分。”就這樣,隨著成績的逐步提高,這個同學的自信心也增強了,終于跨進了中上等成績學生的行列。創造成功的記錄,最需要的是勇敢的行動。這是取得自信的基本途徑。光說不干,不會有成功的記錄,自信心當然難以提高。有了目標而沒有實際行動,不過是空話一句。在人的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能力是逐步提高的。隨著知識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克服困難的辦法也會多起來,于是就會從失敗走向勝利,并且在成功的行動中,體驗到勝利的喜悅,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尊自信,正確認識自尊自信,必須把自尊和自卑、虛榮、自負區分開來。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要注意尋找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和創造成功的記錄。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擁有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 下面請全班同學來朗讀一首詩: [投影]
欣賞自己
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可你卻只是一顆星辰;
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你卻只是一株小草;
也許你想成為大河,可你卻只是一泓山溪;
……
做不了太陽,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發熱發光;
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綠色裝點希望;
做不了偉大,就做實在的自我,平凡而不自卑,關鍵的是必須做最好的自己。
不必總是欣賞別人,也欣賞一下自己吧! [布置作業]以下兩題任選一題。 1.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為題,寫一篇短文。 2.找一個有關自尊自信的例子,然后加以點評。以學生上臺講哲理小故事,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以哲理小故事導入新課,易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 通過事例,讓學生明白自卑的危害。 此處安排一個小品,調動課堂氣氛,內容接近學生生活,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思想教育。 引用文學名著中的例子,引起學生共鳴。 引用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例來說明問題。 以學生朗誦詩歌結束本節課,效果不錯。
課題1.1自尊自信 篇2
課題
1.1自尊自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自尊的涵義,認識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明白自尊心與羞恥心的關系,懂得做人必須有羞恥心,能夠識別什么是卑下無恥的行為,學會節制自己,拒絕卑下,維護自尊。 能夠分辨自尊與自負、自尊與虛榮的區別;學會正確看待自己,懂得正確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夠克服自卑,擯棄自負和虛榮,自覺維護自尊的人格。 過程與方法
從“探究園”中的“寓言透視”開始進入課程內容,從寓言故事中初步探討“自尊”究竟意味著什么,從故事中的三個情節引導學生探究:人必須維護自己的儀表和心靈,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這樣做就是有尊嚴。結合心靈導航的第一、第二節,讓學生理解自尊的涵義,思考什么是健康高尚的人格,懂得自尊與知恥的關系,維護自尊必須有所不為。 通過“探究園”中的“班級風景”展現的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三個情節,結合心靈導航的第三、第四節,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己,走出自卑,建立自尊自信;懂得自尊與自負、自尊與虛榮的區別,克服自負與虛榮,培養真正的自尊。 通過“實踐與評價”的個案研討,結合弗蘭克林的事例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認識自卑心理的危害,掌握克服自卑、樹立自尊自信的方法。 通過“提筆思考”,寫短文,引導學生對樹立自尊人格做理性思考,體會“傲氣”與“傲骨”的區別,懂得人要有自尊,卻不能自傲。鄭燮詩及“竹石圖”可作為啟發思路的材料。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閱讀與感悟”中的兩篇文章,更深刻地領悟自尊自信是做人之本,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力量。 情感態度
價值觀
認識自尊是人格之本,是促進人的道德健全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人的基本價值。懂得怎樣的人格才是健康高尚的人格,形成對健康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懂得什么是有損人格的卑下的行為,有維護自己人格尊嚴的明確意識,對庸俗卑賤的行為能夠加以抵制。 養成自尊自信、積極健康的心態,能夠以奮發向上的精神克服消極的自卑心態,懂得自負與虛榮的危害,培養不慕虛名、腳踏實地的良好品德,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 重點
自尊的內涵和意義 難點
自卑的危害、自尊與自負、虛榮的區別 教學策略
教法選擇
講授哲理小故事、小品表演、討論相結合 學法引導
觀察法、自評法、作業評價 課堂組織形式
授課類 教具媒體
組合應用
投影儀 課程資源
開發利用
圖書館、網絡 教 學 設 計
分析、評價
反思、體會
第一課時
以故事導入新課: [投影]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并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里,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臺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后,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后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布,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復,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行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也許,我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實中找不到寄放的凈土……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 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投影]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從上面二個故事中,我們發現自尊自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自尊自信。 請同學們先看教材第二頁探究園中的寓言透視:人的尊嚴。然后思考并與同桌交流: 1.智者讓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 2.智者提出的事情,你愿意去做嗎?為什么? 3.少年得到答案了嗎?你想怎樣回答他的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頁心靈導航中“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的內容,指導學生知道什么是自尊以及自尊的表現。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自尊自信有什么作用?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投影]在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了這樣一項實驗研究。某中學新生開學的第一天,他在其中一個班宣布:你們是經過精選出來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學生。之后他再也沒有露過面,但他并沒有忘記自己說過的話,而是密切關注著這些學生。十幾年追蹤研究得出驚人的結果,這個班的人確實如他所說的那樣,個個出類拔萃。 這個事例說明了什么問題?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由于學生相信了“權威性的謊言“,使他們更加自尊自信。他們走上了成功之路的事實說明,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備的心理品質。一個人的成才與成功,除了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外,自尊自信的品質也是重要條件。 為什么說自尊自信是一個人成才與成功的重要條件? [投影]愛迪生是世界有名的“發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差,只讀了3個月的書就退學了。由于他學習成績太差,還偏偏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經常問得老師張嘴結舌,老師非常惱怒,常常當眾說他是“傻瓜”。愛迪生受不了這樣的侮辱,眼淚汪汪地回到家中向母親訴說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進學校的大門了。當過教員的媽媽同情兒子的處境,給愛迪生退了學。回到家,母親嚴肅地對愛迪生說,從今以后,我教你讀書,你有沒有決心學好。母親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愛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嚴肅神情回答說:媽媽,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讀,長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業。這是他最早的人生志向。這樣,他從一個窮苦的、沒有受過正式學校教育的孩子,成長為受人尊敬的發明家。可以說,愛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來自于他的進取精神。 愛迪生的少年時代都因學習成績不理想,使自尊心受到傷害,但后來他們都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靠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靠的是自尊自信。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使人產生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不斷進取。可以說,人的一生取得的任何一次成功,都是伴隨自尊自信取得的。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尊自信的人什么會怎樣做呢?請大家閱讀下面這個故事,思考這個問題。 [投影]法國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原先是個近乎荒淫無恥的浪蕩公子。在一次上流社會的舞宴中,他發現一個頭次露面的美人,便傲然地邀其作為舞伴。不料遭到她的斷然拒絕。當格林尼亞得知她是來自巴黎的一位女伯爵時,立即上前致歉。女伯爵更加冷漠以對:“請站遠點,我最討厭你這種花花公子擋住自己的視線!”這是格林尼亞從未領教過的羞辱。然而,他沒有爆發怒火,而是從羞辱中清醒過來。自此一改舊習,告別浪子生活,發憤學習進取。由發明“格氏試劑”而取得豐碩成果,最后出任里昂大學教授,并獲得諾貝爾獎。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尊自信的人,能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征服挫折和失敗,在挫折和失敗中獲得成功。沒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的。 我們應如何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這個問題我們放到下節課來學習。 以故事導入新課,引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 通過分析事例,讓學生得出答案,從而讓學生接受教育。
教學設計
分析、評價
反思、體會
第二課時 上新課之前,先請一個同學給大家講個故事。(學生上臺講故事。) 故事內容: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塊石頭到市場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格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后,院長叫男孩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賣,竟被傳揚成“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地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將這一切稟報院長。院長望著男孩,徐徐說道:“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價值、有意義。”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價值、有意義。那么如何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呢? 一個人要做到自尊,必須先知道羞恥,因為有了羞恥心,人才會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地生活。請同學們看教材“自尊始于知恥”的內容。看完后,我想同學們應該會明白為什么“人的尊嚴”中智者讓那個少年做第一件事的目的。 要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必須先正確認識自尊自信。 請同學們看教材第3頁的“班級風景”,然后思考這三個人的表現是自尊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心理?(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班級風景”中黃平的心理是一種自卑的心理,青青的心理是一種虛榮心,而李金是一種自負。要培養自尊這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必須把它和自卑、虛榮、自負區分開來。 一、正確認識自尊自信 1. 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卑。 有一位某中學的高中學生,在學校里,同學和老師都認為他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而他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長相不如別人,體育不如別人,文藝也不如別人。唯一的優點就是學習成績好,但他也覺得這是自己“死用功”得來的,隨時都有下降的可能。因此,他上課從不舉手發言,集體活動從不出頭露面,怕出洋相,怕別人笑話。有時看到其他同學活潑可愛,充滿朝氣的樣子,他非常羨慕。因而更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常常悶悶不樂,獨自發呆。而同學們卻覺得他冷淡孤僻,漸漸便很少和他來往。高三時,雖然他學習成績很好,但他卻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一度曾產生放棄考試的念頭。后來在老師、家長的勸說下,他才勉強填了一個很低的志愿。結果他以很高的分數輕松過關。但本來可以在重點大學深造的他,卻在心里留下了一個終生的遺憾。同學們提到他時無不搖頭嘆息。 請大家分析造成這種后果的是一種什么心理?這種心理往往有哪些表現? 如何克服這種心理?(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的有關內容。) 這是一種自卑心理。自卑是自己輕視自己,總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對自己失去信心的一種消極心理。自卑心理,通常是由于自認為在處境、才能等方面不如別人,或生理有缺陷、犯過錯誤等原因而造成的,表現為情緒消極、失去進取心等。有自卑心理的人,還往往容易把困難想得過于嚴重,常處于孤僻、悲觀狀態,有時又會以暴怒、忌妒、自暴自棄等形式表現出來,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輕生。 要克服自卑這種消極心理,就要樹立自信,學會尊重自己,客觀看待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2.要自尊自信,不要虛榮忌妒。 下面請幾個同學來演一個小品《名牌》。 情景:中學生吳明,學習成績不理想,看到好友王剛穿了一雙名牌鞋,非常羨慕。但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工資都不高,買不起,就跟幾個同學借錢也買了一雙。穿著名牌鞋來到學校,許多同學投來了羨慕的目光,還有一些同學圍過來欣賞。吳明感到很快樂。 師問:吳明借錢買名牌鞋,反映了他的一種什么心理?這種心理有什么危害?(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頁的有關內容。) 這反映了他的虛榮心理。虛榮是一個人過于追求表面上的榮耀、光彩,以贏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這種虛榮心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產生“自尊心太強”的原因。虛榮心嚴重的人,常常把對個人榮譽有好處,作為支配自己行動的動力,總是以他人對自己是否看重作為天平,一旦他人有一點兒否定自己的言論和表情,便認為損害了自己的自尊,就受不了,這種心理是不健康的。 虛榮心強的人對自己的認識與了解,并不是建立在科學的自我分析的基礎上,而是取決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旦他人對自己給予肯定、積極的評價,便精神振奮,勁頭十足;一旦他人對自己給予否定、消極的評價,便垂頭喪氣,不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便是認為別人有意跟自己過不去。所以,虛榮心強的人,往往容易產生不良的心態。 虛榮心強的人,過于自尊卻缺乏自信,還往往容易產生一種忌妒心理,即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這種不良情緒,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破壞正常的同學關系,不利于個人的成長,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3.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負。 [投影]《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馬謖失街亭”的故事,說的是諸葛亮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馬謖,他從小熟讀兵書,平時講起兵法來頭頭是道。諸葛亮派他去鎮守街亭,他很不以為然認為是大材小用,自負地說:“某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結果,驕傲自負的他,拒絕了副將王平的正確意見,導致街亭失守,不但使手下兵將損失慘重,而且破壞了諸葛亮進軍中原的大計。為了整肅軍紀,諸葛亮只能揮淚斬馬謖。 你能舉出類似“馬謖失街亭”的事例嗎?從這類事例中,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的有關內容。) 驕兵必敗,這是亙古不變的教訓。為什么會必敗呢?因為驕傲自負的人,往往把自己擺到了不適當的位置上,錯誤地低估別人、高估自己,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和忠告。再說,自大自滿的傲態,也會惹人反感,遭人恥笑,反 倒失去了尊嚴。可見,驕傲是前進的大敵,是失敗的禍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應如何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 二、如何培養正確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 1.尋找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 師問:這里說的“支點”指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我們每個人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有長處的,這種優勢、長處表現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各個方面。而自己的長處、優勢,就是自尊自信的支撐點。 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自己找到自己的長處是種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長處,那又是怎樣一種感受呢?(學生議論后,教師歸納。) 如果找到自己的優勢、長處,會使人產生自尊自信;反之,則很難自尊自信起來。因此,培養自尊自信,關鍵是找到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 ⑴要有正確的自我認識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常常是通過與別人的比較而形成的。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必須要掌握科學的比較方法,使用正確的參照標準。在比較中,有的人只用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比,其結果是過于自信,滋長驕傲心理;有的人總是用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其結果是動搖自信。這就有必要調整自己的參照的標準,要比出努力的方向,比出信心和勇氣,比出實際的進步。 其次,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所謂全面,就是既要善于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又要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首先應該看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到揚長避短。信心不足的人,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與劣勢,自己先戴上了“有色眼鏡”看自己,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打敗了自己。其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甚至還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特點,可惜不少人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 再次,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就要了解昨天的“我”,認識今天的“我”,追求明天的“我”;看到自己的成長,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應做的努力。 在生活的園地中,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耕耘的土壤。只要我們通過不懈的努力,都有可能改變不理想的現實,并且取得成功,從而擁有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⑵找好正確的參照標準 請同學們看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寓意深刻。 [投影]小馬媽媽讓小馬去磨房搬糧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看著奔流的河水,小馬不知自己是否該趟過去。小松鼠告訴它說,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個伙伴。老牛卻說,河水很淺,水面才到它的膝關節。小馬看看小松鼠,又看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跟前,將自己的身高與老牛比了比。它笑了勇敢地趟過了河。 師問: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這個故事說明了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找好正確的參照標準。 ⑶善于揚長避短(板書) 人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在個人的生活經歷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總結成功的經驗,做到揚長避短,對樹立正確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就顯得很重要了。 例如,我們可以經常抽出點時間問問自己“我能做什么”,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在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比如,口吃的人,就不一定非要自己成為電臺播音員才心滿意足;身材矮小的人,不一定非要自己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不可。其實生活的園地里,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耕耘的土壤。揚己之長,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己之短,正視自己的弱點。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都有自尊自信的理由。 2.創造成功的記錄(板書) 一個在生活的歷程中充滿失敗記錄的人,怎么能叫他自尊自信起來呢?成功的記錄越多,成績越大,自信心越容易獲得。反之,如果總是失敗,就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降低自信心。所以,不斷地爭取成功的機會,創造成功的記錄,對于缺乏自信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創造成功的記錄,要選準適當的目標。所謂適當,就是要使目標與個人的能力相符,不能好高騖遠,而要量力而行。正確的做法,是把個人的期望值降低一點,從小從低開始,一步步向上攀登,積小勝為大勝,有了成功的體驗,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自信心提高了,就更容易取得成功。這樣就形成了自信心與成功的良性循環。 [投影]有一個中學生,曾經因為外語學得不好,對學習外語逐漸失去了自信。老師對他說:“你的基礎差一點,先不和其他同學比,自己和自己比,有進步就是成功”。第一次他定的目標是得50分,經過努力得了51分。老師鼓勵說:“有進步,下次爭取55分。”就這樣,隨著成績的逐步提高,這個同學的自信心也增強了,終于跨進了中上等成績學生的行列。 創造成功的記錄,最需要的是勇敢的行動。這是取得自信的基本途徑。光說不干,不會有成功的記錄,自信心當然難以提高。有了目標而沒有實際行動,不過是空話一句。在人的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能力是逐步提高的。隨著知識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克服困難的辦法也會多起來,于是就會從失敗走向勝利,并且在成功的行動中,體驗到勝利的喜悅,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尊自信,正確認識自尊自信,必須把自尊和自卑、虛榮、自負區分開來。培養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要注意尋找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和創造成功的記錄。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擁有自尊自信這種心理品質。 下面請全班同學來朗讀一首詩: [投影] 欣賞自己
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可你卻只是一顆星辰;
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你卻只是一株小草;
也許你想成為大河,可你卻只是一泓山溪;
……
做不了太陽,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發熱發光;
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綠色裝點希望;
做不了偉大,就做實在的自我,平凡而不自卑,關鍵的是必須做最好的自己。
不必總是欣賞別人,也欣賞一下自己吧! [布置作業]
以下兩題任選一題。 1.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為題,寫一篇短文。 2.找一個有關自尊自信的例子,然后加以點評。 以學生上臺講哲理小故事,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以哲理小故事導入新課,易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 通過事例,讓學生明白自卑的危害。 此處安排一個小品,調動課堂氣氛,內容接近學生生活,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思想教育。 引用文學名著中的例子,引起學生共鳴。 引用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例來說明問題。 以學生朗誦詩歌結束本節課,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