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依法享有財產權、消費者權
知識目標
1、知道法律維護公民的財產權、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智力成果權不受侵犯。
2、知道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掌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方法和途徑。
能力目標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初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權、財產權、消費者權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認識我國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受法律保護,提高依法維護他人和自己的經濟權利的自覺性。
2、加深對依法保護智力成果的人是,努力增強對保護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識,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的保護。
3、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善于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做斗爭,提高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 2、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教學難點
1、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 2、我們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護。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本課計劃用三課時授完。
第一課時(總第28課時)
教學內容:講授本課第一框——財產屬于誰、留給誰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情境導入:
大屏幕展示:
材料——拾錢捐獻 失主索還
本報訊 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遺失了一個信封,內裝現金一萬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況下,王某以個人名義把拾到的錢捐了某貧困地區。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門來要錢。失主一臉的委屈,拾者連聲喊冤。一個問:“感謝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錢你怎能隨便捐獻?”一個說:“我沒貪你一分錢,憑啥叫我還錢?”
宋女士認為,王某承認撿到了她的錢,就應把錢還給她。誰把錢捐出去的,誰就應負責把錢追回來。王某卻說,他拾到錢后曾經到處尋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錢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錢捐給貧困地區了。在這件事上,他沒有任何過錯。
成都市慈善總會有關人士表示,這種情況他們沒有遇到過,但一旦以個人名義填寫了認捐書,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說,這筆錢王某是要不回來了。
四川華楚律師事務所黃超律師說,王某沒有權利支配拾來的錢款,也沒有權利擅自捐贈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義將錢捐出,屬于越權支配,在失主追討這筆錢時,理應承擔返還義務。受贈部門因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錢的來源與他們無關,他們不負返還義務。
議一議: ①你認為王某的話又沒有道理? ②拾來的錢能捐獻嗎?
小結:這個案例涉及到私有財產的所有權以及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所有權的保護問題。
2、板書: 1、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
(二)講授新課
1、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
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106頁材料)
大屏幕展示:看圖回答問題
①拖拉機就是該農民所有的: 。
②該農民擁有這臺拖拉機后對該拖拉機分別行使了哪些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