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學與“學會生存”教育研究方案
一、 課題的提出: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知識經濟社會,我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在不斷深入,教育體制也在進行著重大的改革和調整,其中最重要的變革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如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作為中學政治課教師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如何采取新的教學法方法適應這一時代要求,我們在不斷探索。政治課由于內容如空中樓閣不落實際,教者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形成純粹的死記硬背式教學,教者無需改革教學,只要憑經驗猜押幾道題就可。因此,政治課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單調、課堂氣氛沉悶、不能達到政治教學為社會實踐服務的這一根本性目的,更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作為中學政治課教學如何充分利用學科特點培養學生學會生存與學會生活的能力,筆者在近年的教學過程 中積累了一點膚淺認識。
教學過程 中我進行了大膽嘗試,將課文內容改成漫畫、就一個主題進行演講、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正反辯論、講故事、記者采訪、討論、表演、社會調查等方法,把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用理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如何 消除心理障礙,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以求自身生存和發展,課本知識與生活融為一體,收到良好效果。
二、理論假設:
用正確的世界觀看問題,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分析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培養科學進取的觀點,變“主講式”課堂為“活動式”課堂,通過形象生動表演等多種形式的多邊活動,讓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事件等反映出來,解決生活中的疑難,正確理解和把握理論所概括的內容,同時由“知”上升為“行”,提高生活、生存能力,即運用課本知識,在生活能解決自己遇到、聽到的問題。
三、理論依據:
1、國外理論界:聯合國“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克德洛爾等著)一書中提出“教育的四個支柱”教育方案,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學會生存就是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適應環境變化,以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包括想象、思考、分析、判斷、語言表達、情緒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2、教育理論:教育學中指出學生是教學過程 的主體,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
3、名家觀點:葉圣陶曾說過:“上課,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討論”,老師把認識中、現實中的矛盾和困難交給學生,讓他們去嘗試解決。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的學習論,把教學目標 分為:認知領域(知)、情感領域(情)、行為領域(行)三個方面,行是最高領域。
4、學科依據:大綱要求根據學生特點,培養基本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