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與贊美》教案
第二課時 真誠地贊美一、 教材分析1、對教材目標的理解:1)從知識目標看:學生懂得贊美在人際交往中的積極作用。2)從能力目標看:培養(yǎng)學生學會贊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3)從情感目標看:培養(yǎng)學生仁愛之心,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完善自己的人格。2、對重點與難點的分析:1)重點:學會真誠地贊美,主動營造愉快、積極的人際氛圍。2)難點:贊美的藝術二、 綜合設計思路導入:同學們,我們在學習自尊自信的時候,曾經跟大家談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大家還記得最高層次的需要是什么嗎?對,就是自我實現(xiàn)。而自我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為別人的認可與欣賞,尊重的需要已經成為人們占優(yōu)勢的需要,而贊美正可以使對方覺得被尊重,被認可,滿足了人們內心的需要,真誠的贊美就像陽光一樣能溫暖我們的心靈。當然真誠的小黑板出示材料: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進行了一項實驗。他給各年級的學生做了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測驗,測完之后,他并沒有看測驗結果,而是直接教給老師一份名單,指出名單上的學生很有潛力,將來可能比其他的學生更有出息。8個月后,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奇跡出現(xiàn)了,名單上的那些學生成績有了顯著提高。羅森塔爾的這個實驗給了我們什么啟示?簡單的來說,告訴我們成功與被認可之間的關系,本來這些學生可能都是資質平凡,但是羅森塔爾的結論是一種贊美,幫助了這個小學的老師和這些孩子都樹立起信心,從而使這些孩子進步了。少年史蒂夫莫里斯眼睛不好,但是天生耳朵敏銳,有一次,老師拜托他聽聲辨位,找到從學校實驗室逃走的老鼠。老師對史蒂夫的認可,開啟了他新的人生。后來史蒂夫成為頂尖的熱門歌星和作曲人。真誠的贊美是一種使人不斷完善的美好的途徑。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同時也害怕別人的指責。大家聽說過,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吧?我這里說一個陶先生四顆糖果教育學生的故事。(略)大家想想看,如果這件事情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作為老師一看這樣的情形,當時一定是氣憤難當,很容易對王友同學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而這樣的責罵能產生什么樣效果呢?陶先生沒有采取一般的粗暴對待的方式,而是用表揚,贊美使王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的贊美和表揚實際起到了一種迂回批評的好效果。所以我們說,巧妙迂回的贊美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批評方法,這就要看每個同學對贊美的運用了。基于以上的原因,更加證明了一點,我們在生活中要積極去贊美別人,但是贊美別人是一門藝術,不能隨意地贊美,是由講究的。請同學們看一下課本探究園。思考探究園后面的四個問題。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yōu)槭裁凑f陳小力的贊美不是阿諛奉承呢?那就在于他的贊美是不是真心實意地,真心實意,發(fā)自內心的才稱得上贊美,否則虛偽的贊美就是阿諛奉承了。所以大家在贊美他人時,首先必須要真誠,發(fā)自內心,必須是實事求是,不是無中生有,言過其實的,否則有拍別人馬屁的嫌疑,而且容易造成誤解。贊美的第二點是中肯。簡單說就是要理智地贊美別人,感情色彩太濃或太淡都會影響贊美的效果。比如,有些家長在看到孩子的一點成績之后就忘乎所以,激動不已,把孩子捧上了天,不留余地,沒有分寸,所以中肯就要求有理智,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