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教案
3.愛的低訴:
活動內容: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寫一段他對母愛或父愛的認識,交流自己對這種愛曾經的誤會或曾經的感動。
教師行為:呈現兩個關于母親的故事(見附錄),并引導學生用心感悟他對母愛或父愛的認識,并將優秀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意在讓學生體會原來未曾注意的東西,也是豐富學生情感、促進其良知發展的重要環節。有的老師說,現在的學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動,認為父母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原因之一是我們的教育忽略了學生的體驗,缺乏正確有效的引導。有的學生對家長不滿甚至看不起父母,也與他們缺乏對父母的理解,不會感受或感受不到親情呵護有關。因此,要通過這一活動,讓同齡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輕松的氛圍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獲得的愛。
教學建議:開展這一活動,老師要善于引導,可以用具體事例來啟發;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圍;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發動學生積極地說、積極地體驗就行了;要有意識地從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責任兩個方面來啟發,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學生從反面沖突來講,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蘊涵的愛,把學生引導到愛父母、愛家庭上來。
4.愛的告白:
活動內容:讓學生給父母寫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撫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礎上,寫幾句話并交給父母,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心情。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活動,在于讓學生與父母心靈碰撞,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表達自己對父母的責任和決心。
教師行為: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第一步,可以讓學生寫父母的優點長處,也可以讓學生寫父母對自己的呵護和期望,還可以讓學生寫自己的感受和決心。第二步,在同學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啟發。第三步,把自己所寫的交給父母,與父母溝通互動。
教學建議:在這一活動中,要注意展示學生的才氣,如讓他們寫詩歌、散文等形式來寫。要強調寫出自己的情感體驗,避免說空話,避免應付。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情感和意志結合起來,即要把自己的決心和打算反映出來。這件事是一個學生與家長的互動過程,要注意發揮家長的作用,如將學生的感受反饋給家長,有條件的可以讓
家長也給學生寫寄言,在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5.愛的成長:
活動內容:討論:當你們的父母發生了矛盾,你是怎樣做的?若父母一方或雙方下崗怎么辦?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滿,你還應做些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驗溫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齊心協力。
四、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個別學生的家庭可能不幸,比如父母離異、父母一方或雙方離開人世,甚至有學生受繼父或繼母的虐待等。對此,不宜這些學生將家庭情況公之于眾,對他們要理解、保護,防止傷害這些學生。我們的教學,只從一般意義上講,從普遍現象講,只是關與“度”的把握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