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虎》教案(通用19篇)
《華南虎》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情誦讀,聯系背景,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基本把握詩歌主旨。
2、抓住關鍵,品味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讀賞析,形象探究,感受詩歌中濃厚的象征意義。
4、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于抗爭,特別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及其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看猛虎圖片,激趣引讀
1、圖片出示:教師出示老虎圖片,學生感受老虎風采。
①看了圖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獸中之王)
、谡l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華南虎呢?
虎氏家族本有八個亞種: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南亞虎、蘇門虎、爪哇虎、里;、巴厘虎。本世紀三十年代,巴厘虎率先滅絕;六十年代,里;⒁步^種;七十年代,最后一只爪哇虎又在地球上消失了。不到五十年,先后三個虎種和這個世界告別。
1949年時,華南虎有4000只,八十年代初剩下150至200只,現在有關專家預測,20只左右。1973年5月,國務院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中,把華南虎列為三級保護動物;1977農林部又頒布文件,將其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79年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華南虎被國際上列為世界最瀕危和第一需要保護的物種。 50年代末東北虎就與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一道被列入保護范圍,而當時華南虎卻被列為"害蟲"。50年代,僅一個福建省,解放軍和民兵捕殺的華南虎有案可查的便達530余只。并出了無數打虎"英雄"。
目前尚存的其它四種虎還有:孟加拉虎:大多生活在印度,也有一些穿過了尼泊爾、孟加拉、不丹等。估計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大約為3159至4715只; 蘇門答臘虎:僅生活在蘇門答臘,棲息的范圍從平原森林到高山,F存的它們,大約有400至500只。蘇門答臘虎是所有種類的老虎中最小的一種;東北虎估計野生還有360至406只。東北虎是8個亞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東北虎的桔黃色要比其它種的虎淡一些,它的條紋不是黑色而是棕色,條紋的間隔比較寬。它的胸部與腹部都為白色,其頸部環有一圈非常厚實的白色毛;東南亞(印支虎)分布在泰國的中部,在中國南部、柬埔寨、老撾、越南和馬來西亞半島也一樣能發現印支虎。估計還有1227至1785只野生的印支虎。還有大約60只生活在亞洲和美洲的動物園中。它比起孟加拉虎來更小而且毛色更暗一些,條紋既短又窄。印支虎的食物是野豬、野鹿和野牛。在理想的棲息地中,一般是每100平方公里可有4至5只成虎。
( 《北京晚報》 )
華南虎是現代虎的八個亞種之一,為中國特有,所以又稱中國虎。原分布于華南、華中、華東、西南等廣大地區。體型較小,尾較細短;毛較短;毛色較深;身上有黑色條紋,寬而密集,體側常出現上下兩紋相接連成的菱形紋;毛皮幅大艷麗;性格兇猛,動作敏捷。華南虎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然而今日,華南虎的分布范圍日益縮小,存活數目極少,野外數量不過20只左右。目前,華南虎已被國際上列為世界最瀕危和第一需要保護的物種。
2、激趣引讀: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一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華南虎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具體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生難字詞)
三、詩歌朗誦,整體感知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趯W生比讀(可配背景音樂)、評讀詩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師朗讀指導: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
2、整體感知:
、僭姼枵b讀后,你對華南虎有怎樣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評價一下華南虎嗎?
可用如下句式:華南虎是一只 老虎
(威嚴、高傲、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四、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這是一只怎樣的老虎?(詩中有沒有關于老虎外形的描寫?)
斑斕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的、凝結著濃濃鮮血的趾爪;破碎的牙齒;火焰似的斑紋;
、谠娙斯P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只老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討論明確:這是一只有著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于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它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
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蹖θA南虎,“觀眾”和“我”持什么態度?你對“我”與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討論明確:“觀眾”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度冷漠、粗暴!拔摇绷贾淬瑥睦匣⒌摹氨瘧崱敝,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初步理解詩意:
通過剛才的簡要分析,談談你對這首詩的感受?
學生最有可能談到環保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感受。
3、理解象征: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偃A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呢?
討論明確:華南虎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的象征。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②詩中的“觀眾”又代表著一個怎樣的群體呢?
討論明確:詩中的“觀眾”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
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4、合作探究:(難句理解)
請學生找出值得品析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或質疑。
①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討論明確: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凇斑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觀眾為什么是“可憐而可笑的”?
觀眾用“砸”、“呵斥”、“勸誘”等方式來對待華南虎,而且不知道自己踐踏華南虎的尊嚴是無恥的,在高貴的華南虎面前他們顯得多么卑微和可笑;卑微的觀眾害怕華南虎,隔著兩道鐵柵欄仍感到“膽怯”,豈不顯得可憐?
、墼谌A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討論明確:“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転槭裁础拔铱匆娏嘶鹧嫠频陌呒y和火焰似的眼睛……”?
討論明確: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引出新課。
二、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這首詩有沒有什么更深的含義呢?
——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1、提供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關于作者:我國是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詩歌國度,代有輩出的詩人。但不是所有的詩人都能獲得卓越的成就。只有把自己的命運與時代和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并通過獨特個性深刻感受歷史的脈搏和人民的心聲而又富有才華的詩人,才能在詩歌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在跨越20世紀到21世紀的中國詩人中,牛漢同志是命運坎坷、經歷豐富的一位少數民族詩人。他有蒙古族的血統,早年即向往革命,1946年他曾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入獄,出獄后又從事黨的地下工作。那時,他即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七月”派詩群的一員,以自己富于民族和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喚民主的歌聲,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新中國成立后,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線,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為保家衛國而戰。但1955年后,不幸在所謂“胡風集團”的冤案中被牽連,受到不應有的對待而被迫中斷寫作。復出后,他迅即放聲歌唱,參與主持大型刊物《中國》,并長期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擔任編輯,主編《新文學史料》。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他不但與綠原共同編輯“七月”派的20人詩集《白色花》,為這個解放前曾經存在共同志趣的詩群留下可貴的紀念;他個人更新作頻頻。他的詩集《溫泉》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新詩獎;他還出版了《海上蝴蝶》、《沉默的懸崖》、《蚯蚓和羽毛》、《牛漢抒情詩選》等多種詩集。他雖年事漸高,卻老而益壯,至今勤奮筆耕不輟,除了詩作,他還有散文集《滹沱河與我》、《螢火集》和評論集《學詩手記》等問世。
由這些,我們能否得到一些提示讓我們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討:
詩歌結尾作者說“我終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生補充,口頭回答)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討論明確: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奮然前行。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三、詩歌比較,誦讀提升
1、 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威武而充滿力量,
2、詩歌比較,課文和《老虎》同樣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布萊克一詩主要內容是贊嘆老虎的威武和力量;《華南虎》主要是借虎來表達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不羈靈魂的贊揚。
2、 在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自由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做人,就應該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借物喻人,用象征手段來寫作,表達情感。
4、齊讀兩首詩歌,在朗讀中體會。
四、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偌偃缒憔褪悄侵槐磺粼凇拌F籠”中的華南虎,當時你會怎樣想呢?
、诩偃缒闶怯^眾,當你看到“鐵籠”中的華南虎時,你又會怎樣想呢?
、墼俅握b讀詩歌,體會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題的詩句。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這首詩作于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義。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著啟迪著我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僬n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代小詩。
、谝浴度A南虎的自白》為題,根據詩意展開想像,試著寫一首短詩。
、凼占嗟膶懟⒌成語、詩歌及書畫。
《華南虎》教案 篇2
《華南虎》
學習重點:
1、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坝^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華南虎》教案 篇3
《華南虎》
學習重點:
1、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拌F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坝^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華南虎》教案 篇4
華南虎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儲備點
1、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2、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ǘ┠芰ε囵B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2、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ㄈ┣楦畜w驗
1、感受華南虎執著的靈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養自己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難點: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導入:大家看到了怎樣的一只老虎?(生:威武、勇猛、自由、高貴……)
有一位詩人,來到桂林,他沒有被旖旎的漓江風光所吸引,卻被動物園中一只身陷鐵籠的華南虎觸動了。于是,華南虎剛毅的背影,凝結著鮮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就深深地烙印在一行行詩句里。接下來我們共同學習牛漢的《華南虎》。(出示題目)
一、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學習生字)
二、詩歌需要反復朗讀,才能體會詩人的情思.下面請聽錄音,思考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明確:這只美麗而強健的華南虎,被囚禁于牢籠中,遠離廣袤的山林,受盡了非人的折磨和屈辱。注意第四節有關句子。)
三、這樣的一只華南虎,他會怎么做,他具有怎樣的個性?文中哪些詩句能表現它的個性?請大家選讀課文,勾畫出這些句子加以說明。
1、“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為什么受到這樣的屈辱還能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而且還居然“悠悠地在拂動”,它不憤怒嗎?從中你還看出什么?(囚禁在牢籠中,遭到毒打利誘之際,仍堅守著自己的尊嚴,還有比這更可貴的嗎?這是對世俗的蔑視和無聲的抗議!)
2、“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尊嚴是永遠不會被打敗的。“蒼蒼莽莽”給你什么感覺?蒼蒼莽莽的山林才是華南虎靈魂和力量的家園。)
3、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靈魂怎么會向世俗低頭?)
4、“灰灰的水泥墻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一道一道”說明一次次抗爭一次次失敗,“血淋淋”暗示怎樣的不屈努力!“溝壑”為什么會像“閃電”?你讀到這里,感覺最強烈的是什么?)
四、 揣摩品讀。將學生分成四組,各發給記錄紙一張,每組討論一題,小組選一名同學記錄,一名代表發言,其他補充發言。
1、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 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2、還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憐而可笑的觀眾?(觀眾為什么是“可憐而可笑”的?注意聯系“膽怯而絕望”的觀眾。)
3、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在華南虎面前“我 ”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4、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這只是在描寫華南虎斑紋和眼睛的顏色嗎?)
明確:1、華南虎的“心靈”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觀眾對它的欺凌,而在于它從此永別了自由的土地,隱身于齷齪的人世間,它深味這世界的苦難、凄涼與無望,內心感到的是無盡的孤獨和憂憤。
2、觀眾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卑微的他們即便是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所以說他們“可憐”;無聊的他們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所以說他們“可笑”。
3、“我”也和其他人一樣,隔著鐵柵欄來“觀賞”華南虎。但是,“我”畢竟良知未泯,從老虎“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憤”中,“我”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感到了現世眾生的人格墮落!拔医K于明白”,“我羞愧”,“我”“離開”,“我”“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這聲音來自“我”的靈魂,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靈魂的覺醒。
4、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五、下面觀看影片,給華南虎取副標題。人們常說,每首詩有一個“核”,有一個感情的爆發點,最后騰空而過的華南虎滴血的趾爪就是它不羈靈魂的再現。小結:“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溝壑”喚醒了“我”的內心,迫使“我”作一場靈魂的追問!拔摇泵靼琢吮蝗祟惽艚诨\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六、假設你被關在“籠子”里,你如何面對你的處境?你追求怎樣的境界?(出示兩則材料你愿意做?)
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一只華南虎呢?(兩則材料)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不羈的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七、深情誦讀
八、給牛漢或自己畫像
九、展示課件。
《華南虎》教案 篇5
28、華南虎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儲備點
1、掌握問中的生字詞。
2、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ǘ┠芰ε囵B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2、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ㄈ┣楦畜w驗
1、感受華南虎執著的靈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養自己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分析“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難點: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疑點:詩歌的結尾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懸掛華南虎的掛圖或播放有關老虎的斷片導入 。
老虎自古就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
們走進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二、課前熱身
1、作家簡介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40年代開始創作詩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員。“文革”期間,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作品有:《華南虎》、《半棵樹》《掉念一棵楓樹》等。
2、學生結合注釋及工具書速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
、贃艡冢 ) 抽搐( )不羈( )溝壑( )咆哮( ) 箜篌 ( )( )
、诮忉專
斑斕:燦爛多彩。
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
石破天驚;形容聲音大得驚人。
三、綜合探究
1、互動部分
。1)閱讀課文,思考: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
明確:這只美麗而強健的華南虎,被囚禁于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廣袤的山林。
。2)這只華南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文中那些詩句能表現它的個性?
明確:在讀課文,勾畫出這些句子,然后歸納。
華南虎高傲不羈,雖生陷囹圇,但骨子里卻涌動著威嚴、反抗壓迫、威逼、囚禁它的人們,追求自由獨立。
文中表現華南虎個性的詩句有:“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3)“你夢見可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到“屈辱”?
明確:感到“屈辱”有2層含義:一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一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對華南虎,“觀眾”和“我”各持什么態度?你對“我”和群眾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明確:詩中的“觀眾”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他們只是一群蒼白、概念化的符號。是冷漠、愚昧、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真實寫照。
學生的評價只要扣緊詩歌內容、言之有理即可。
。5)作為對華南虎“專政”的工具,“鐵柵欄”“鐵籠”“灰灰的水泥墻壁”,有何象征意義?
明確:是人類制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它限制自由,代表邪惡。
。6)為什么“我”認為“觀眾”是一群“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明確:他們不知道自己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他們卑微,即便的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他們無聊,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在他們看來,老虎“悲憤”的抗爭,顯的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風餐露宿要強的多?他們自以為是,蔑視老虎向往“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精神的獨立,往往被眾生當成洪水猛獸,“兩道鐵柵欄”形象地表現了他們懦弱的心理。
。7)文章結尾的段落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明確:是“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溝壑”喚醒了“我”的內心,迫使“我”做一場靈魂的拷問!拔摇泵靼琢吮蝗祟惽艚诨\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的人格。
四、拓展:
談談你從 文中得到了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明確:只要學生答的合理即可。
五、小結
詩中囚禁在牢籠中是華南虎,代表著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和自由的精神。它看似被拘押在鐵籠中無可奈何,但它身上有些美好的東西卻是那“兩道鐵柵欄”所無法禁錮的,那種豪放的精神給了我們思想上、感情上的震撼。
六、作業 :背誦
七、板書設計
華南虎
觀眾:冷漠無情、愚昧無聊、人格墮落、市儈可笑
老虎:高傲不羈、向往自由、追求獨立、勇敢抗爭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難、奮然前行
《華南虎》教案 篇6
《華南虎》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1973年6月,那時正處在十年動亂中。詩人牛漢當時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被囚禁著的華南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觸動了他的詩情。回到干校的當天,他就寫下了這首情緒憤激的詩。
關于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文革期間受到迫害,70年代,創作了不少詩歌作品,代表作有《悼念一棵楓樹》《半棵樹》及本文。
學習本文,先通讀全文,掌握大概內容,解決生字生詞。
一、學習本文,掌握如下字詞。
1、為下列加紅字注音。
柵欄( ) 斑斕( ) 膽怯( )
抽搐( ) 咆哮( ) 不羈( )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斑斕: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抽搐:本文指因痛苦而顫抖。
石破天驚:形容聲音大得驚人。
不羈:不受束縛。
3、詞語積累。
嘰嘰喳喳 石破天驚 呵斥 捆綁
二、課文內容分析。
1、分析本文的主要內容。
第1、2節交待了地點,從"我"的觀察角度寫了眼中的老虎。第3、4、5節用悲壯的筆調生動描繪了華南虎的形象,塑造出極其寶貴的性格:雖遭囚禁,受到種種欺凌,仍十分頑強。第6節,回到"我"的觀察角度,照應開頭。
2、華南虎有什么象征意義?
詩人通過華南虎,贊美一種不屈斗爭的精神,鞭撻了周圍看客的可憐、可笑的麻木不仁,也間接解剖了自己困厄中的思想境界。在那個文化專制的時代,廣大知識分子為爭取生存和公民的自由權利而進行了不屈的抗爭,他們的形象和性格與華南虎相似。在華南虎的遭遇中不難看出作者痛苦的生活經歷,它是作者悲憤心靈的寫照。
3、如何理解本文出現的"觀眾鐵籠"和"我"。
"觀眾"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冷漠的群體。
"鐵籠"是人類制造出來的囚具,它禁錮自由,代表著邪惡。
"我"是一個有良知有思想的人。
4、"我終于明白……"中"我"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5、本文中的"老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
華南虎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敢于抗爭。
6、"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如何理解"羞愧"二字?
"我"作為庸俗大眾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老虎的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7、"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如何理解"火焰似的"?
"火焰似的"不是一般的寫實,它表現了華南虎對自由火一般的渴望,歌頌了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熾熱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斗志。
三、問題思考。
1、《華南虎》寫作于一個特定的年代,它對于我們現在是否還有意義?
《華南虎》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
1、有情誦讀,聯系背景,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基本把握詩歌主旨。
2、抓住關鍵,品味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讀賞析,形象探究,感受詩歌中濃厚的象征意義。
4、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于抗爭,特別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及其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猛虎圖片,激趣引讀
1、圖片出示:教師出示老虎圖片,學生感受老虎風采。
、倏戳藞D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華南虎呢?
2、激趣引讀: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一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華南虎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具體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詩歌朗誦,整體感知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②學生比讀(可配背景音樂)、評讀詩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師朗讀指導: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
2、整體感知:
、僭姼枵b讀后,你對華南虎有怎樣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評價一下華南虎嗎?
可用如下句式:華南虎是一只 老虎
。ㄍ䥽馈⒏甙痢⑾蛲杂伞⒚镆暿浪住⑼洳磺⒂掠诳範帲S護著自己的尊嚴)
三、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詩人筆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只老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討論明確:這是一只有著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于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它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
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趯θA南虎,“觀眾”和“我”持什么態度?你對“我”與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討論明確:“觀眾”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度冷漠、粗暴!拔摇绷贾淬,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理解象征: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呢?
討論明確:華南虎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的象征。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②詩中的“觀眾”又代表著一個怎樣的群體呢?
討論明確:詩中的“觀眾”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
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偃A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討論明確: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討論明確:“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蹫槭裁础拔铱匆娏嘶鹧嫠频陌呒y和火焰似的眼睛……”?
討論明確: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四、提供背景,主旨探討
1、提供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討:
詩歌結尾作者說“我終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討論明確: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奮然前行。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五、詩歌比較,誦讀提升
1、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詩歌比較,課文和《老虎》同樣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在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4、齊讀兩首詩歌,在朗讀中體會。
六、體驗反思, 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偌偃缒憔褪悄侵槐磺粼凇拌F籠”中的華南虎,當時你會怎樣想呢?
、诩偃缒闶怯^眾,當你看到“鐵籠”中的華南虎時,你又會怎樣想呢?
③再次誦讀詩歌,體會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題的詩句。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七、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這首詩作于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義。而華南虎在困籠中表現出來的獨立個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著啟迪著我們,事實上,這樣一種獨立精神和個性追求也正是我們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僬n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代小詩。
、谝浴度A南虎的自白》為題,根據詩意展開想像,試著寫一首短詩。
③收集更多的寫虎的成語、詩歌及書畫。
《華南虎》教案 篇8
欣賞課本劇:
劇情大致內容為:幾個中學生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一只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訓獸員的指揮下乖乖地進行
各種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觀眾(中學生、游客)的心理。(教師表揚表演者)
情境導入:
• 課本劇中的老虎禁不住人類的誘惑,失去了虎威。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這樣。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以它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 播放課文配樂朗誦錄音。
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十年動亂”期間,當時詩人被迫在一個“干!苯邮堋皠趧痈脑臁。那時,人們的精神受到了嚴重束縛。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1、先分角色朗讀詩文,注意節奏和感情,并為生字詞注音。
柵欄(zhà lan) 斑斕(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 zhǐ )爪 鉸(jiǎo)掉 溝壑(hè ) 不羈(jī)
2、自由朗讀這首詩,(2分鐘)思考:
問題一: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我”看到的這只在籠中的華南虎是個什么形象?請用詩文中的原話概括。 華南虎處境:被囚禁于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
斑斕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齊讀第三節,教師點撥節奏和重音。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二:觀眾在老虎面前和詩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樣的人?為什么?
是一群“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
他們卑微,即使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
他們無聊,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
他們自以為是,蔑視老虎向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向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
問題三:請看這一節的最后兩句:“你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覺“屈辱”有兩層含義:
淺層的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覺“屈辱”;
深層的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覺“屈辱”。
4、快速閱讀1-4節,思考:
問題四:和觀眾相比,籠中的華南虎在詩人眼中具有什么樣的個性?課文中的哪些詩句能表現它的個性?
華南虎的個性:高傲不羈、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向往自由
課文中的詩句: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威武不屈、勇于抗爭
問題五:面對這只華南虎,詩人的心情怎么樣?詩人為什么會感到“羞愧”?詩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為“我”也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問題六:通過以上分析,怎樣理解詩中的“觀眾”、“鐵籠”“我”的含義?
“觀眾”——無恥、無聊、冷漠、市儈、卑微、自以為是、有時助紂為虐
“鐵籠”——是人類制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它禁錮自由, 代表邪惡。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靈魂的覺醒
5、詩人寫詩講就意象,并借助意象來表達一種情感。(回憶《未選擇的路》)那么,本文的意象是什么?這是一種什么表現手法?(學生總結這首詩的象征意義)
本文的意象是華南虎.
象征.
本詩的象征意義: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獨立
6、齊讀全詩,結《華南虎》教案合課本劇和寫作背景思考:
七:《華南虎》寫于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應如何理解它的現實意義?
這首詩寫于最沒有詩意的時期——70年代,表現了在當時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即使在今天,這首詩也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想要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的人們,應該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和鼓勵。
《華南虎》教案 篇9
《華南虎》
學習重點:
1、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坝^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華南虎》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 、通過詩歌學習 , 鼓勵學生培養追求自由的精神 , 鄙棄庸俗 , 保持高尚獨立人格 .
2 、培養學生通過鑒別關鍵詞句 , 理清思路 , 整體把握的能力 .
3 、誦讀品味詩歌 , 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 , 了解詩中的眾多形象所表現的深層意義 , 體會詩歌意境 , 把握詩歌主旨 .
教學重點:
1 、學習鑒別關鍵語句 , 理清思路 , 整體感知 , 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 .
2 、朗讀品味 , 鑒賞詩歌形象 .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詩歌內容進行分析 , 評析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意義 , 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深厚感情及哲理 .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 , 解決字詞 .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 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畫面,學生根據提示說一句完整的話:
虎嘯 、魚游 、雁翔 、萬事萬物 ,世界 。
二、初步朗讀全詩 , 熟悉課文內容
1 、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營造氣氛 , 學生聽讀、欣賞、品味 , 自行正音 .
2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 要求朗讀流暢、節奏合理、停頓恰當 , 語氣、語調符合文意 .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 整體感知課文
出示思考題
1 、課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是一只具有什么樣的個性的華南虎?它的個性有哪些詩句可以表現?
2 、對華南虎 , “觀眾”和“我”持什么態度?你對“我”與眾人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學生思考討論 , 明確:
1 、它有著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 , 但它被囚于人類的牢籠中 , 遠離了廣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園 . 它本屬于大山與森林 , 屬于大自然的自由的兒子 , 現在卻被囚禁在鐵籠里 , 供人觀看 , 呵斥、捉弄 , 這是一個扭曲生命的環境 .
華南虎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 .
有關詩句如: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 ,/ 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 /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
2 、“觀眾”對華南虎“砸”、“呵斥”、“誘惑” , 冷漠粗暴靈魂麻痹 , 這是一群沒有獨立人格自我意識的群體 , 有時還會助紂為虐;“我”良知未泯 , 從華南虎身上感到一種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 , 靈魂被震撼而覺醒 .
四、深層研討 , 評論詩歌內容
1 、朗讀詩歌 , 找出詩中最能震撼人心、表現主旨的詩節 .
2 、探討詩歌的主旨 .
3 、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
4 、展開聯想 , 拓展思路 . 作者說:“我終于明白……”請補充省略號的內容 , 談談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
5 、聯系背景 , 你是如何理解華南虎形象及“觀眾”“鐵籠”“我”等的象征意義的 .
教師點撥:
2 、詩人以被囚禁在鐵籠中 , 失去自由還飽受摧殘嘲弄的華南虎形象為象征 , 表現了自己及同類人在艱難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強烈渴望 .
3 、這首詩作于 1973 年 6 月 , 正是“十年動亂”時期 , 那是個最沒有詩意的年代 . 詩人在干校勞動改造 . 一次 , 他去桂林 , 在動物園里見到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 四只破碎的虎爪憤怒絕望地把水泥墻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淺淺的血跡 , 那不馴的氣魄引起詩人靈魂強烈的震撼 . 回到干校 , 寫下這首詩 , 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初 , 這首詩表現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 , 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 在今天 , 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 , 不迷失 , 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 , 應該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和鼓勵 .
4 、省略號隱去了“我”的內心活動 , “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溝壑”喚醒了“我”的內心 , 迫使“我”作一場靈魂的追問 .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 , 而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羞愧”一詞說明“我”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那滴血的趾爪 , 那騰空而去的具有動感的形象 , 既是“我”對華南虎不屈靈魂的膜拜 , 也是“我”屈辱靈魂的覺醒 , 它讓 “我”看見了人類的希望 . 寫這首詩的時候 , 作者處境同樣艱難 , 華南虎不羈的個性引起了詩人靈魂強烈的震撼 , 它喚起了詩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 . 使詩人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 , 人應該超越苦難 , 拒絕庸俗 , 抵抗墮落 , 保持獨立、健全的人格奮然前行 .
5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色彩 . 象征 , 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被囚在牢籠中的華南虎 , 代表著不屈的生命 , 執著的靈魂;與之相對的是禁錮自由 , 代表邪惡的鐵籠 . 通過兩者之間的激烈沖突 , 表現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
“觀眾”“嘰嘰喳喳”“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這是一群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 . 在詩中他們只是一群蒼白 , 概念化的符號 . 他們無恥、卑微、無聊、自以為是 , 他們是冷漠、市儈 , 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真實寫照 .
“鐵柵欄”“鐵籠”“灰灰的水泥墻壁”作為對華南虎“專政”的工具 , 是人類制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 . 愚昧的大眾蔑視老虎向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 , 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 , 而且還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 , 一切生靈 . 精神的獨立 , 往往被眾生當成洪水猛獸 , “兩道鐵柵欄”形象地表現了他們懦弱的心理 .
“我”也和其他人一樣 , 隔著鐵柵欄來“觀賞”華南虎 . 但“我”畢竟良知未泯 , 從老虎“像閃電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憤” 中 , “我”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 , 感到了現世眾生的人格墮落 . “我終于明白” , “我羞愧” , “我離開” , “我恍惚之中聽見一聲 / 石破天驚的咆哮” , 這聲音來自“我”的靈魂 , 它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靈魂的覺醒 .
六、誦讀品味 , 深入體會感情
1 、朗讀指導:
第一、二小節以敘述語氣為主 , 第三、四小節要讀出華南虎對人類的輕蔑 , 讀出它內心的孤獨和憂憤 , 更要讀出它的抗爭 , 最后一節是作者感情的高潮 , 要讀出作者的羞愧和覺醒后的激憤 .
2 、學生自由朗讀 , 深入品味情感 .
八、鞏固拓展
根據提示自己寫一節小詩。
《華南虎》教案 篇11
一、學習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3、培養學生通過鑒別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習鑒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
2、朗讀品味,鑒賞詩歌形象。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 :
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虎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人們描繪、書寫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二)、教師范讀詩歌。
三)、整體感知課文:
1、生自己揣摩詩歌情感,大聲朗讀詩歌。
2、說說對整首詩的理解。
四)、合作分析 :
1、《華南虎》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1955年由于受胡風事件的牽連,遭到兩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間,又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70年代初,創作了不少詩歌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華南虎》《悼念一棵楓樹》《半棵樹》等。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自選集《蚯蚓和羽毛》等。
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ㄒ韵逻x自《夢游人說詩》)1973年6月,我(牛漢)第一次去桂林時,寫了一首《華南虎》,連我自己事先也沒有料到竟然寫了一首大煞桂林風景的老虎詩。老虎,按它的氣質與形象,很難與桂林山水聯系起來。但是,我卻以憤激的情緒寫了一只體態并不出眾的虎。有生以來,我多次見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這只華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齊齊哈爾見過一只囚放鐵籠不久、狂吼不已的東北虎,在北京動物園見過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沒有動過寫虎的念頭。前面說過,我的氣質不是喜歡寫壯美的事物嗎?為什么沒有寫狂吼如雷的東北虎?一般說,我這個人對生活的感應還不算遲鈍,但讓我冷靜地剖析我當時的感應,使之理論化,確沒有這個本領。我只能盡量真實地寫下當時形成詩的經過。
2、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
“鐵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
“觀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
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五)、深層探究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
《華南虎》教案 篇12
《土地的誓言》
教學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歌曲欣賞《松花江上》
2、 東北特產
二、 作者介紹
三、 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
四、 整體介紹
五、 讀準字音,掌握詞語的意思
六、 文章結構
七、 問題討論:
1、 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 怎樣理解:“我常!瓱崆。”中“泛濫”與“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
3、 本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特產?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這么多嗎?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為了表達“我不能離開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鄉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結尾一句的含義是什么?
6、 “當我記起……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標題“土地的誓言”?
8、 為什么作者對關東大地的稱呼會改變?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愛這塊土地》
《孫權勸學》
教學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復述課文
2、把握人物特點
3、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品位魯肅、呂蒙對話后并說出其中表現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過程 :
一、《資治通鑒》
二、司馬光
三、文章人物介紹
四、朗讀全文
五、生字、詞
六、課文小短劇
七、文段分析、翻譯
“初……乃始就學。”
1、 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寫?
2、 孫權對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 孫權給呂蒙提的讀書的目標是?
4、 表現孫權對下屬呂蒙愛護、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話是?
“及魯肅……結友而別。”
1、“卿今者……阿蒙!”表現出魯肅怎樣的心情?說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魯肅的舉動說明了什么?
全文翻譯
八、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九、思路結構
十、 說話練習
《竹影》
教學目的和要求: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請同學們欣賞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和西洋畫,說說二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 豐子愷作品欣賞
3、 豐子愷簡介
二、 課文學習
1、 生字詞
2、 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 課文可以分為幾層
、 深入探究
A、“西洋畫像……符號”怎樣理解?
B、課文充滿了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生動?為什么?
C、當爸爸走出來的時候,華明為什么會難為情?
D、爸爸是怎樣解圍的?華明又怎樣?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難畫在哪里?
G、為什么說“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的!
H、怎樣才叫佳作?
I、 畫竹除了用墨,還會用什么顏色?
三、 小結
四、 拓展
五、 作業
《登上地球之巔》
教學目的和要求:1、鍛煉概括課文的能力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寫的景物
3、學習探險隊員表現的強烈的團隊精神與崇高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1、有詳有略地復述課文
2、探險隊員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美圖欣賞,相關介紹
2、作者介紹
二、課文相關學習
㈠字音學習、詞語積累
、嫖恼陆Y構
、缢僮x課文,概述幾名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過,并思考:
1、 說說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又是靠什么來戰勝的?
2、 本文選材詳略得當,試簡述文中詳寫了哪兩個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處?
3、 課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璞疚闹行
三、作業
《華南虎》
教學目的和要求:1、通過學習詩歌,鼓勵學生培養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
3、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4、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教學重點與難點:1、學習鑒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
2、朗讀品味,鑒賞詩歌形象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圖片欣賞(老虎)
2、 有關老虎的成語
3、 圖片欣賞(桂林山水)
4、 寫作背景
5、 作者介紹
二、 預習檢測
三、 整體把握
1、“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屈辱”?
2、“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睘槭裁础拔摇睍靶呃ⅰ?
3、“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笆窃诿鑼懭A南虎的斑紋和顏色嗎?
4、怎樣理解本詩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在詩中蘊涵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觀眾
2、 “我”
3、 華南虎
五、 小結
六、 拓展
《華南虎》教案 篇13
欣賞課本。
劇情大致內容為:幾個中學生去動物園看動物表演,一只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訓獸員的指揮下乖乖地進行各種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觀眾(中學生、游客)的心理。(教師表揚表演者)
情境導入 :
• 課本劇中的老虎禁不住人類的誘惑,失去了虎威。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這樣。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ⅲ运透哔F的氣質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 播放課文配樂朗誦錄音。
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十年動亂”期間,當時詩人被迫在一個“干校”接受“勞動改造”。那時,人們的精神受到了嚴重束縛。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1、先分角色朗讀詩文,注意節奏和感情,并為生字詞注音。
柵欄(zhà lan) 斑斕(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 zhǐ )爪 鉸(jiǎo)掉 溝壑(hè ) 不羈(jī)
2、自由朗讀這首詩,(2分鐘)思考:
問題一:文中的華南虎處境如何?“我”看到的這只在籠中的華南虎是個什么形象?請用詩文中的原話概括。
華南虎處境:被囚禁于人類的牢籠之中,遠離了廣袤的山林
斑斕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長又粗的尾巴、健壯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齊讀第三節,教師點撥節奏和重音。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問題二:觀眾在老虎面前和詩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樣的人?為什么?
是一群“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恥,反而用“砸”“呵斥”“勸誘”的方式來對待高貴的華南虎;
他們卑微,即使面對華南虎威嚴的背影也會感到“膽怯”;
他們無聊,竟會因為從生活中找不到“談資”和“好戲”而“絕望”;
他們自以為是,蔑視老虎向往的“蒼蒼莽莽的山林”,他們不但對自己囚牢一樣的生活境況不自知,而且還向想用同樣的牢籠囚住一切生靈。
問題三:請看這一節的最后兩句:“你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覺“屈辱”有兩層含義:
淺層的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覺“屈辱”;
深層的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覺“屈辱”。
4、快速閱讀1-4節,思考:
問題四:和觀眾相比,籠中的華南虎在詩人眼中具有什么樣的個性?課文中的哪些詩句能表現它的個性?
華南虎的個性:高傲不羈、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向往自由
課文中的詩句: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威武不屈、勇于抗爭
問題五:面對這只華南虎,詩人的心情怎么樣?詩人為什么會感到“羞愧”?詩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為“我”也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
“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問題六:通過以上分析,怎樣理解詩中的“觀眾”、“鐵籠”“我”的含義?
“觀眾”——無恥、無聊、冷漠、市儈、卑微、自以為是、有時助紂為虐
“鐵籠”——是人類制造出來的色彩陰暗、冰冷無情的囚具。它禁錮自由, 代表邪惡。
“我”——良知未泯,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的靈魂的覺醒
5、詩人寫詩講就意象,并借助意象來表達一種情感。(回憶《未選擇的路》)那么,本文的意象是什么?這是一種什么表現手法?(學生總結這首詩的象征意義)
本文的意象是華南虎.
象征.
本詩的象征意義: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渴望精神自由、渴望人格獨立
6、齊讀全詩,結合課本劇和寫作背景思考:
七:《華南虎》寫于一個特殊的年代,我們應如何理解它的現實意義?
這首詩寫于最沒有詩意的時期——70年代,表現了在當時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正直、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個特定的時代,即使在今天,這首詩也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想要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的人們,應該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和鼓勵。
板書設計
斑斕的面孔 不屈的生命
火焰似的眼睛 執著的靈魂
又長又粗的尾巴 渴望精神自由
健壯的腿 渴望人格獨立
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華南虎》教案 篇14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詩的內容及感情,欣賞品位關鍵詞句。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3、理解詩人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學習重點:學習鑒賞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
學習難點:朗讀品位,鑒賞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
學習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作家,作品簡介
2、多種形式讀課文
二、學習研討
1、結合詩歌談一談這只華南虎的處境,分析其形象。
2、談談你對這首詩的感受!
3、詩人筆下的這只華南虎具有怎樣的個性?結合寫作背景,介紹象征手法的運用。請同學們想以想,詩中華南虎象征什么?
4、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這只是在描寫華南虎的斑紋和眼睛的顏色嗎?
5、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受“屈辱”!
6、對華南虎,“觀眾”和“我”各持什么態度?你對“我”和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7、關于這首詩歌,你還有什么疑問需要大家的幫助?(提出來和同學交流)
三、拓展思維
1、 作者說:“我終于明白……”請補充出省略號的內容,談談這里蘊藏著作者怎樣人生思索。
2、 展開聯想,為華南虎寫一段內心獨白。
四、 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課堂檢測
1、 給括號前面的字注音
鉸 勸誘 溝壑 不羈
2、 解釋下列詞語
鉸:
勸誘;
溝壑:
3、 積累關于虎的成語
五、 鞏固與拓展(課時作業)
(一) 比較閱讀:課文《華南虎》和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老虎》
1、 同是老虎,它們的區別在哪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 你從中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練筆(二選一)
1、 試著將《華南虎》改寫成一篇散文
2、 用寫虎的詩歌、成語編一段話,表達一種思考
《華南虎》教案 篇15
語文公開課教案
時間:2005年5月25日下午第一節 地點:07級1班教室
授課教師: 授課內容:七年級(下)28課《華南虎》
教學目標 :
1. 體會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華南虎”、“觀眾”、“鐵柵欄”等詩歌形象的意義,初步感知“象征”這一表現手法。
2. 學習和積累閱讀詩歌的基本方法;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從理解詩歌的形象入手進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布玩具。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找與老虎有關的成語。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研討
1.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寫了哪些形象。
2.朗讀,說說華南虎的形象。
。1) 華南虎的外形特征。
。2) 華南虎的內心活動有哪些?
。3) 說說寫華南虎的句子中哪些最能打動你,為什么?
。4) 小結華南虎的性格特征。
3. 分組討論:鐵籠、鐵柵欄、觀眾的形象。
4. 小結:指出象征手法及本詩的意義。
三、總結。
四、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
28華南虎
牛漢
華南虎 觀眾 我
向往自由、勇于抗爭 無恥、卑微、冷漠 良知未泯
表現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華南虎》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華南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是詩人牛漢于“十年動亂”期間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時創作的,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具有欣賞簡單文學作品的能力。這篇文章是一首描寫動物的詩歌,大多數學生比較感興趣。按照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設計理念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引導他們積極投身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中。教學本首詩,以朗讀為主,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交流體驗,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通過鑒別關鍵詞句,整體感知詩的內容及感情。
2 、誦讀品味詩歌,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的形象。
3 、培養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課前準備
生: 1 、熟讀課文,解決字詞。
2 、收集有關華南虎,虎的資料、圖片。
3 、收集有關虎的成語和詠虎的詩歌。
師: 1 、選擇適合本詩的背景音樂。
2 、投影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新課,比賽激趣
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人們描繪抒情的素材。現在就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有關猛虎圖,詠虎詩及關于虎的成語,展示一下(同學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展示的多,教師總結比賽結果。)
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人們的心靈,但是,籠中之虎會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牛漢的《華南虎》,感受它的內心世界。
本導語 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是為了檢驗學生搜集、積累材料的能力。此外,以競賽的形式來進行,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上課伊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
二、朗讀課文,營造氣氛
1 、范讀,配放背景音樂(背景投影顯示)
。▽W生聽讀,欣賞,品味語氣、節奏,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 、學生自由朗讀。
(可采取多種形式讀,進行朗讀比賽,要求學生要投入感情,這樣,學生在讀中領悟,讀中感受,進一步把握詩的內容。)
配樂朗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參與的熱情,使其有成就感,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良好習慣,規范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對詩的理解力,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
三、問題探究,整體感知 (投影顯示)
1 、 華南虎在詩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試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詩句加以說明。
2 、怎樣理解本詩最后一段的意思,說說在華南虎的形象中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W生帶 著 問題朗讀課文,理清結構,然后小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師適當進行背景介紹。)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主題的能力,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回答問題,這將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創見、獨見。明確華南虎的象征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詩人借虎喻人,也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從而了解這首詩表達的深層含義。
四、賞析品味,質疑問難 (投影顯示)
1 、如何理解加線詞語的含義
、偈 屈辱 的心靈在抽搐嗎?
②還是想用尾巴鞭撻那些 可憐而可笑 的觀點?
、畚 羞愧 地離開了動物園。
④我看見了 火焰似 的斑紋和 火焰似 的眼睛。
設計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品味詩歌的語言,進一步把握全詩主旨,逐漸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從而品味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2 、把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或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交流。
(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互相解答,共同交流。教師則適當點撥,宏觀調控。)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樣做,既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新思路,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比較差異,拓展延伸 (投影顯示)
閱讀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老虎》,加以對比;看看兩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布萊克一詩的主要內容是贊嘆老虎的威武和力量;《華南虎》主要是借虎來表達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不羈的靈魂的頌揚。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兩首同一題材的詩的比較閱讀,更進一步體會《華南虎》一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機會,開闊學生視野,擴大新詩的閱讀范圍。
六、口語交際,鞏固提高
嘗試寫一首小詩,寫出你喜愛的一種小動物的形象氣質。
(課上時間有限,未必寫完整首詩,交流幾句即可,課后書面完成。)
此環節的設計既對學生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其表達能力,又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七、多角反思,課堂小結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反思、總結,以便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自讀課,一課時完成。課堂結構比較緊湊,問題的設計也很精煉。課堂上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不是由老師一段一段的講讀,而是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對于詩歌教學,我重視朗讀課文,在讀中學,讀中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培養了良好的語感。課堂中,不忽視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學生關愛動物,善等生命。
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小組合作交流,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中力求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比如采取比賽方式,討論交流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這節課,我真正嘗到了探究式學習的甜頭,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展示自己。有一名平時特別不愛發言,非常靦腆的女生不但主動舉手要求代表全組參加競賽,而且發揮出色,博得陣陣掌聲,并為本組贏得一枚寶貴的小紅花。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健全的人格,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上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評析
新課標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討論過程,李剛老師這堂課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上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本節課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只注重少數尖子生或照顧大多數尖子生的觀念。教學流程的設計清晰,上課伊始,便以競賽的方式導入 新課,很新穎,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啟發他們參與的熱情;在朗讀環節中,配放背景音樂,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練讀比賽,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探究也是教師精選出來的,通過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品讀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比較閱讀和口語交際,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能力的遷移和提高。整個課堂都力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從這節課中看出,學生已初步具有了欣賞詩歌的能力,初步領悟了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豐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不再是舞臺上的牽線木偶受人擺布!百|疑問難”和“朗讀比賽”是這節課的亮點。教師在課堂中的點撥比較到位,宏觀調控,適時適中,善于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容易接受。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受到熏陶和啟迪。
總之,作為一節課改課,我覺得符合“新課標”要求,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
《華南虎》教案 篇17
華 南 虎
牛漢
課時: 1課時
一.教學目標 :
、僮x準字音,初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本詩;
、谕ㄟ^朗讀初步感悟華南虎的形象,并能用簡要的語言描述;
、哿私庠姼栊蜗蟮南笳饕饬x,通過鑒別欣賞關鍵詞句的方式來深入體會華南虎的形象,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④根據詩意展開聯想,進入情境,想象作文,通過華南虎的自白激發自己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感悟動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華南虎》是一首借物抒情詩,寫了一只身陷鐵籠的老虎那剛毅的身影、凝結著鮮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的眼睛。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色彩,以華南虎為象征,反映了囚在籠里的猛虎對自由的向往和對冷酷現實的反抗,表現了詩人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學習這首詩,難點在于鑒別關鍵語句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從而培養一種高尚獨立的人格。本案例設計試圖從以下三點著手,以期達到上述目的:
1.注重詩歌的朗讀指導和訓練,以誦讀帶動學生對詩歌的深入理解。
2.注重學生的自我感悟。教師加以適當地引導,讓學生體悟得更深刻些。
3.對于關鍵語句放手讓學生展開討論,允許有不同見解。
三.教學過程 設計
整個教學按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設計。學習活動分六個環節。
。ㄒ唬⿲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提問式導入 ,具體感受老虎的風采。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人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ǘ┏踝x
1.配放背景音樂,教師范讀營造氣氛;學生聽讀、欣賞。
2.談談詩歌中的華南虎形象。它是一只…………的華南虎。(可以填入課文中的詞語,也可以自己概括)
(三)品讀
1.學生自由談論詩人寫華南虎的目的。
2.教師適當補充寫作背景,以及象征的定義,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形象。
3.小組成員進一步探討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4.學生有感情地品讀詩歌,體會華南虎的不羈的靈魂。
。ㄋ模┚x
1.請你找出詩中對你震撼最深,感悟最深的字、詞、句,談談你的體會。
2.教師做示范,出示幻燈片。學生自主閱讀,作批注。
3.在學生解讀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對話。(鼓勵、補充、追問)
4.在理解的基礎上分節朗讀。(教師作朗讀指導,出示幻燈片)
5.集體朗讀作者感情高潮部分。
。ㄎ澹┩卣
1.聯想和想象練習:
如果你就是那只被囚禁在鐵籠里的華南虎,你想說些什么?請你以《華南虎的自白》為題,根據詩意展開聯想和想象,寫一首小詩或者一段話。
2.小組交流并且派代表發言。(機動)
3.教師小結。(出示學生的一節小詩)
。┳鳂I
1.課外嘗試寫一首小詩,寫出你喜愛的一種動物的形象氣質。
《華南虎》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2、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3、理解“華南虎”的象征意義。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反復朗讀詩歌,理解“華南虎”的象征意義,感悟詩的語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的心目中,老虎是怎樣的形象?虎,以它的威猛、高貴的氣質震撼人
們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
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三、進入新課。
(一)、聽:
第一遍:老師范讀
聽讀提示:
、、注意語氣、節奏、語調等
、、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傾向
(二)、讀:
第二遍:自由朗讀
用“~~~~~~ ”畫出描寫華南虎處境的詞句,用“———”畫出表現華南虎個性的詞句。
從詩歌中,我看到了一只 的老虎。
第三遍:自由選讀
用“ ”畫出反映觀眾性格特點的詞句。
從詩歌中,我看到了一群 的觀眾。
第四遍:揣摩品讀
從詩中,你讀出了詩人對華南虎懷著什么樣的情感?
第五遍:探討悟讀
對這首詩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詩人寫的僅僅是一只困境中的虎嗎?
第六遍:深情誦讀
提示:
讀出華南虎高傲不羈的個性,
讀出詩人既同情又崇敬的感情,
讀出困境中詩人的人生感悟。
結合對這首詩的理解,請你在下面橫線上填上你認為恰當的詞語: 生命,不要 ;自由,不需 ;
尊嚴,不容 ;靈魂,不能 !
《華南虎》教案 篇19
第26課《珍珠鳥》教案
教學目標
1、引發學生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激發學生關愛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語言,培養閱讀、鑒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展示人和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
提高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 閱讀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
、谑熳x課文,解決生字詞;
、墼O計有價值的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試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喚起,一天的開始是多么的美好!
提出要改變鳥類對人類的現狀——害怕,畏懼,學習本文就可以得到改變這種狀況的啟發
讓學生描述圖片中鳥的外形,并抓住“珍珠似的白點”引出本文題目——珍珠鳥。
二、 分組自學課文,品讀文章
。ㄒ唬⒊鍪咀詫W要求:
1、自讀課文,掃除生字詞;
2、歸納“我”為鳥兒做了哪些事?
3、從哪些句子看出鳥兒對“我”有怎樣的反應?
4、“我”從和鳥兒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將相關的語句畫出來。
。ǘ、組內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ㄈ、班級交流后,教師明確
、俪 瞅 雛 呷 垂蔓 眼瞼 眸子 流瀉 斑斑駁駁 ②生意蔥蘢② 重新為它們加工鳥籠;
按時添食加水;
按捺住好奇心不輕易打擾
、 由膽小——漸漸膽大——開始親近我——完全信賴我
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 合作探究,悟讀課文
出示探究問題:
1、“信賴”的內涵上什么?
。ㄗ杂、寬容、關愛、真誠……)
2、為什么文章在開始部分用單獨一段強調珍珠鳥“怕人”?
3、3、認為小珍珠鳥的哪些動作、神態最傳神?
只要大鳥在籠里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這又像一個淘氣 而又聽話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然后,“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到我的筆尖蹦來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臉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無知的小鳥,把人對動物的關照之情籠罩全篇。)
4、組內設計有價值的問題。(至少一個)
四、 美讀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讓學生挑選最有感觸的語段,一般為6——16小節中的片段,教師配樂創設環境。
五、 發揮想象 產生新疑
試想小珍珠鳥長成大珍珠鳥,還會象現在那樣信賴“我”?
為什么?這讓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聯系現實生活,人類處境,國際形式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最好是時事類的。答案開放。
六、 教師小結
七、 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你認為的精彩語句。
2、試著接觸一種不熟悉的小動物,努力使它成為你的新朋友,并盡力記錄這一過程。
第27課《斑羚飛渡》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復述文章重點內容
2 從斑羚飛渡中得到啟示,探究動物身上折射的可貴品質
3 觀照人性亮點的失落,探究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二、 教學重點:
探究人與動物的關系,喚醒人性的良知
三、 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五、 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信謩e朗讀,圈點重點詞語,正音正字,熟悉課文內容
。ǘ 整體感悟:
全班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飛渡的四個過程——身陷絕境、峰回路轉、斑羚飛渡、走向深淵,復述文章內容。(學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補充)(同時展示多媒體直觀畫面的課件,加強形象感知)(指導:復述時要記住主要內容,把握重點,抓住主要動詞來復述)
。ㄈ 問題研究:(學生思考討論發言,教師總結)
1、從彩虹架起的虛幻的橋,到鐮刀頭羊“消失在一片燦爛中”,“彩虹”在課文中出現過多次。“彩虹”有怎樣的意義?
彩虹是虛幻、美麗的。虛幻而美麗的東西,可以給人帶來幻想、希望,讓人陶醉其中,產生精神上的迷戀、依賴。美麗的彩虹和殘酷的現實成為鮮明的對比,鐮刀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吧。
2、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 (為什么說那座橋是“用死亡做橋墩”?)
因為每一只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體為跳板完成飛渡的。是這些必死的斑羚組成了新生的橋,所以說是“用死亡做橋墩”。
3.它(鐮刀頭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 (在這句話里,“燦爛”只是指那一道彎彎的彩虹嗎?)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鐮刀頭羊行為和精神的閃光。
4、鐮刀頭羊是這場飛渡的組織者,文中重點寫了它的哪些表現?談談你對鐮刀頭羊的印象。
。ㄔO計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情節,從細節描寫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點。)
文中重點寫了鐮刀頭羊的三次叫聲:第一次,當發現斑羚們陷入絕境時,鐮刀頭羊悲哀地咩了數聲,這是無能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頭母斑羚恍惚走進彩虹的斑斕光帶時,鐮刀頭羊發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時告訴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辦法,并指揮迅速實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與年輕斑羚兩隊數量懸殊時,鐮刀頭羊悲愴地輕咩一聲,這表示為了讓更年輕的生命獲救,只能犧牲正當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內的同類了。這叫聲既是一聲憂傷的嘆息,也是召喚補充注定死亡隊伍的命令。
鐮刀頭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決斷力,遇事鎮定,臨難從容。勇于自我犧牲,視死如歸。
(四) 布置作業:
1、從這場動人心魄的斑羚飛渡過程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2、課外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資料,再找出一些有關自然界的類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論、文章等。
3、動物身上所表現出的種種可貴品質在我們人類身上是否也有所體現,試舉例說明。
4、思考在地球上人類和動物將如何和諧相處?人類將怎樣去做才能使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美麗和諧?可以上網查找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1.我十分注意盯著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有個別滑頭的老斑羚會從注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但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只老斑羚調換位置。 (幻燈片展示)(課本206頁3-6行)
(“從頭至尾沒有一只老斑羚調換位置”一事為什么讓“我”感到震驚?)
“我”是個獵人,參照人類在此種情景下常有臨陣脫逃的表現,所以震驚。
2、從這場動人心魄的斑羚飛渡過程中,你有何感悟?(幻燈片展示圖片)
。ㄌ崾荆嚎梢远嘟嵌人伎,言之有據就行)
學生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教師明確總結:
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動物身上折射的可貴品質———自我犧牲、視死如歸精神、團隊精神、聰明智慧、大無畏的勇氣、生命的尊嚴、生存權利的渴求、善待生命……
3、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關自然界的類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論、文章等?請講述給同學們聽。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幻燈片展示)
a、弱小的螞蟻可以在火球面前滾抱成團,死里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臨毀滅和絕種的危險……
c、《動物世界》的拍攝者金•沃爾哈特曾說過:“所有的動物都有它們的尊嚴,如果我們能得到動物的理解和喜愛,那將是我們人類的榮譽!
4、動物身上所表現出的種種可貴品質在我們人類身上是否也有所體現,試舉例說明。
學生小組討論,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幻燈片展示)
a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洪水、地震、干旱……)
b人類在社會災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犧牲。(反抗暴政的起義;革命先烈為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犧牲生命……)
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犧牲……
5、人類和動物身上共同擁有許多可貴的精神和品質,然而為什么會發生斑羚飛渡的悲?在這篇文章中,人充當的是怎樣的角色? (幻燈片展示)
。▽W生小組討論,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人與動物矛盾沖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時代,人們追殺獵物是為了生存,而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再肆意捕殺獵物那只能是為了金錢,為了欲望。動物的兇殘,只是為了繁衍生存,這正是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差異。在這篇文章中,人類充當的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奪者。這篇文章恰恰給了我們一個反思人類所作所為、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機會。
6、人類和動物之間究竟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地球上人類和動物將如何和諧相處?人類將怎樣去做才能使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美麗和諧?(幻燈片展示)
(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資料,自由發言,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展示網上搜索的相關資料:資料來源——“黑龍江綠色食品網”首頁“綠色英雄”新聞的內容。)
。ń忸}要點:1、本文把動物的行為提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來認識,這是非常新穎和動人的。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作品的主旨,作為人類的一員,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2、培養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觀念)
7、同學們還有沒有什么問題要講的?包括不理解的想質疑的問題,或者是已經理解的比較重要的問題但沒人談到的?
8、(如果沒有學生質疑,教師向學生質疑:----
課文描寫“斑羚飛渡”的成功,近乎奇跡,是以斑羚們時間先后選擇的精確、跳躍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躍技巧掌握的嫻熟、對接時機銜接的吻合為前提的,從文章的交代來看,斑羚們此前并沒有經過這樣的排練,那么,課文描寫的“斑羚飛渡”是真實發生的嗎?還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學生討論,發言解答,教師指導)
首先,在動物界,確實有犧牲部分成員的生命以取得種群中大多數的生存機會的事實;其次,依我們自身的經驗可以知道,人類在困難時往往會激發出以前從未展現的潛力,做出平時無論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們不能否認,當斑羚群陷入種群滅絕的危機時,強烈的求生欲望會導致奇跡的發生。但是我們并不能就此推論本文中敘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實的。不過,真實與否又有什么要緊呢?任何出現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進行藝術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結果,藝術真實不等同于生活真實,我們沒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實。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篇動物小說來讀,拋開表層的墜飾(藝術虛構),體會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來源,閱讀的樂趣將充盈讀者的心間。
。ㄈ┎贾米鳂I:
1、《學案》中《斑羚飛渡》的作業
第28課《華南虎》教案
學習重點:
1、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義。
重點分析
1、《華南虎》創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牛漢正在湖北咸寧文化部干校勞動改造(“文革”中,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這只老虎的形象強烈地觸動了詩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寫下了這首《華南虎》。
2、這首詩具有濃厚的象征意義。華南虎及“鐵籠”分別象征什么?“觀眾”代表什么?
所謂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華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拌F籠”禁錮自由、代表邪惡!坝^眾”是冷漠、市儈,有時還會助紂為虐的群體的寫照。詩人以華南虎作為象征,表現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
3、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感覺“屈辱”?
感到“屈辱”有兩層含義:淺層意思是為自己的尊嚴被踐踏、自由被剝奪而感到“屈辱”;深層意思是為生活在這個自由被剝奪、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詩人筆下的這只老虎具有怎樣的個性? 請從課文中找出詩句更多免費教案下載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 分站說明。
具有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詩句如:
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高傲不羈。
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獨立。
灰灰的水泥墻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溝壑——不屈服于壓迫,勇于抗爭。
5、在華南虎面前,“我”為什么會感到“羞愧”?
“我”作為庸俗大眾中的一員,來“觀賞”老虎。在“不羈的靈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靈的墮落。
6、為什么“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
這是在表現華南虎對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頌華南虎在逆境中爆發的充滿野性的熾熱生命力。
7、“我終于明白……”中“我”這時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類囚禁在籠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個不屈服、不茍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我”明白了在悲愴和困厄中,人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抵抗墮落,奮然前行。
8、學習這首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首詩表現中國知識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人們,都能從這首詩中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