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教案
一、教學目標(一)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體味人物通訊的基本特點。
(三)體會“于樸素中見奇崛,于平實中顯機鋒”的特點。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要求學生課前查詢有關時傳祥的資料,課上交流。)
時傳祥,20世紀50年代著名勞模,一個名聞天下的掏糞工人,一個曾與握過手的“背糞的”,一個在動蕩年月最終慘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賊”,一個現代人茫然無知的“過時人物”。作者為什么在現代要寫這個人物?而且還用“尋找”這個詞?
(二)整體感知
l疏通字詞
誠摯()黯()然人海茫茫人事滄桑
2.閱讀全文,了解文體特點以及寫作背景。
①這是一篇人物通訊,屬于新聞作品。
新聞的基本特點是:用事實說話。
通訊與消息的區別:
消息或時事報道,更注重時間的及時、事件的突發;通訊、報告文學更看重事件的本質與升華。
②這篇通訊最早發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報》
1995年推出的“重訪精神高原”系列報道中的一篇。該通訊曾獲1995年第六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如何理解“重訪精神高原”活動?
明確:“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質,“重訪”蘊含著重新發掘曾經輝煌過、曾經影響過一‘代人的勞模精神。當然,時隔多年以后再來寫他們,必須賦予其新的內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閱讀文章時,要仔細體會這一點。
3.閱讀全文,明確整體感知要求。
(1)本文報道了時傳祥怎樣的經歷、遭遇?
(2)全文三個部分各側重于介紹哪個方面?
(3)時傳祥具有怎樣的精神?用簡明的語言概括。
4.學生白讀課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學生從課文提取信息,結合要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5.教師評點歸納:
時傳祥,曾經因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正直本分而成為勞模,與掏糞工人誠摯的握手掀起了“掏糞熱”,掏糞也因為勞模成了光榮的勞動,時代凸現了時傳祥。一場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飆,毀掉了共和國的主席,也毀掉了一個掏糞工人,時代摧毀了時傳祥。
課文第一部分以散文詩一樣的語言,交待了整篇通訊的歷史背景材料,為后文詳細介紹人物命運營造環境背景。第二部分用具體事例側重寫時傳祥的敬業、實在。第三部分側重寫時傳祥的正直本分,并通過時傳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毗:”的話,說明時代呼喚時傳祥精神。
時傳祥精神可概括為:敬業、實在,正直、本分。
(三)探究活動
研討作者在這篇通訊中表達的思想。
1.啟發引導:課題“尋找時傳祥”中為什么用“尋找”一詞?
(學生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明確:“尋找”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要發掘勞模時傳祥身上仍閃爍時代光芒的精神特質,呼喚人們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動蕩不定的精神家園”里,雖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們卻仍然渴望與向往時傳祥精神。
2.啟發引導:作為人物通訊,該文應該全面具體記敘時傳祥的經歷、事跡、影響等,但時隔多年,繼續寫這些在現代人心目中早已過時”的人物,寫什么,怎么寫,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尋找一個切入點,頗費思考。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訊,但已不是一篇傳統意義上的人物通訊。請結合“重訪精神高原”活動,思考作者重拾老話題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