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教學設計18
2.蘆花蕩【知識目標】
1.了解有關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
2.理清記敘的要素,把握故事情節。了解小說的特征。
3.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肖像、動作、心理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揣摩雅致雋永的環境描寫的妙處,品味課文的語言。
4.感知文中景隨情移的寫作手法,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
【能力目標】
1.緊扣小說特點,從情節、環境、人物三方面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教會學生分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2.通過佳作欣賞和延伸拓展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開展討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情感目標】
1.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2.領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使其認識到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3.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4.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質。
【重點難點】
1.學會分析一般小說的方法。
2.掌握小說通過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體會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設想】
1.快速閱讀法、討論點撥法、延伸拓展法。
2.教學時數:2課時
◆教師準備
①對作者孫犁及白洋淀的情況應有詳細了解。
②復印該篇文章作者孫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
◆學生準備
③瀏覽有關白洋淀的資料,形成對該地區的基本認識。
④預習課文,準確認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和課文下注詞語。
【人教八上】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展示“白洋淀”相關圖片,教師有感情地說: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這里水光天色,四季競秀:春光降臨,這里蘆芽競出,滿淀碧翠;每到盛夏,這里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這里蘆花飛絮,稻谷飄香;隆冬季節,這里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
但六十多年前,這里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自古燕趙就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刺秦王的壯士荊軻、三國勇士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在黨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衛家園的民族戰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淀里,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如我們熟悉的《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淀里的傳奇故事的小說——《蘆花蕩》,去認識一位無名老英雄。
2.孫犁與“荷花淀派”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其筆調明麗流暢,文風秀雅、雋永,人物形象鮮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代表這種風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1945年發表后,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并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我國杰出的語言大師、無產階級革命文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茅盾在評介孫犁時說過:孫犁有他自己的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說好象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好處在于多風趣而不落輕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