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組歌兩首》教案3
長征組歌
[教學目標]
1.體會歌詞中表現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鋼鐵意志。
2.體會歌詞語言的高度概括、用詞的準確生動。
3.體會歌詞使用的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歌詞的氣勢美和音樂美。
課前預習:收集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的史實。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導入
本文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這部大型聲樂作品,采用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現形成,融匯長征沿途各地民間音樂和工農紅軍歌曲而加以發避孕藥,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若干重大歷史事件,構成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
作者簡介:蕭華,江西興國人。1930年參加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的團政委、總政治部青年部長、少共國際師政委。長征中任第一軍團組織部長、第二師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屆中共委員。
二、背景資料:
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運用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如在“反圍剿”戰斗中,采用了“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打弱敵,在運動戰中各個殲滅”等戰術;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運用“調虎離山”之計;“國內革命戰爭”中,運用“蘑菇戰斗”、“運動戰”等;“淮海戰役”中用“甕中捉鱉”戰術;“遼沈戰役”中用了“關門打狗”之計……)
二、朗讀詩歌,體會情感
三、學習《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問題:
1、歌詞內容包括哪兩部分?歌詞的中心句是哪句?
2、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歌詞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這一部分分兩層。第一層(6——9行),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第二層(10—17行),展現紅軍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調動敵軍最終擺脫其圍追堵截而進行的幾次重大戰斗畫面,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詞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
㈡品味語言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詞非常準確生動,請你從敵人、紅軍兩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動詞,分析其作用或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