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了解海倫的簡要生平;
2、揣摩文中重要語句,適度拓展,加深體驗;
3、理解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教學重點】
1、揣摩文中重要語句,適度拓展,加深體驗;
2、理解“愛”的美好,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需要,從文中篩選適當的信息,并進行概括性表述。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在黑暗與無聲的世界里靜坐幾分鐘,然后談感受。
一個19個月就失聰失明,生活在無聲無語無光的世界里,連爸爸媽媽都不認識的孩子,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幾乎喪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氣。但她頑強地生活了下來,考進了著名大學,長大后又成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筆,激勵別人生存的勇氣。這一奇跡的創造,當然與她自身的努力分不開,但在那段困難的日子里,走出心靈的障礙,重新塑造生命,卻不能不歸功于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的老師莎利文女士。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
2、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搓捻(cuo niǎn) 繁衍(yǎn) 遷徙(xǐ)
覓食(mì) 小憩(qì) 遨游(áo)
花團錦簇(cù) 冥思遐想(xiá)
企盼 美不勝收 不可名狀 期期艾艾 油然而生 風云變幻
3、課文主要寫了哪能兩個人物?
海倫·凱勒、莎莉文小姐。
三、理解人物
1、走近海倫:
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
資料一: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作家、演講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出生后19個月,就喪失了視力和聽力,而且變成啞巴。后來,她的父母要求當地的盲人學校給予幫助,該校派莎莉文老師到她家協助。海倫借觸摸的方法學會了聾啞語言,利用點字系統學會了閱讀,又用一種特殊的打字機書寫。10歲時,學會了說話,后來在劍橋女校求學。1900年讀大學,1904年6月,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并和莎莉文老師合作撰寫自傳《我的一生》。此書一出,轟動文壇,她的故事不但感動和激勵著千百萬殘疾人,也使無數的正常人為之震憾,使他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此后,她又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經常來回演講,寫了數本書。1927年,她開始為美國盲人基金會募捐,致力于盲人事業,出版了《我的宗教》一書。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傳《中流》。她被人們稱為美國女英雄。
海倫說:“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光明,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成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資料二:
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
美國著名作家海爾博士評論說:“1902年,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
美國《時代周刊》評她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偉人。
2、走近莎莉文老師:
文章是由三大部分組成的。請你快速瀏覽,概括文章三個部分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