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9
【創意說明】
采用層進式教學思路──整體感知疏通文意,細節品讀體會感情,研讀探究明確主旨,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學習聯系背景解讀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義。
【教學步驟】
一、導讀激趣,藤野先生
介紹作者留學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關的寫作背景,引用《吶喊》中的相關內容加以介紹。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請依據文章敘述中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見藤野前,在東京──與藤野在仙臺,相識相處──離別回國后,深切懷念
(明確:從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組織材料。)
三、跳讀課文,分析人物
1、學生采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思考:找出文中作者關于藤野先生的描寫,說說藤野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自由回答,老師總結:
目睹印象──治學嚴謹
耳聞親見──生活儉樸
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為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
2、學生朗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關心實習──熱情誠懇
了解裹腳──求實精神
結論:課文具體寫了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治學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
四、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設疑:
魯迅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后去治病救人、救國。可魯迅最終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播放電影資料)
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日本學生懷疑魯迅考試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題目,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因為當時中國是弱國。二是因為看電影時,魯迅看到中國人為俄國人作偵探被日本人抓獲要槍斃時,日本學生拍掌歡呼,對中國人民大肆污蔑。魯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時感到中國人思想的麻木。這時魯迅覺得,“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為此,他決定棄醫從文。
前面我們閱讀了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還有一些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來統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2、領會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思考:作者是抱著什么目的去日本的?為什么又離開日本去了仙臺?(出示《自題小像》詩)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研討交流,教師小結:
⑴ 在東京:
所見所聞──清國留學生的丑態,不學無術、思想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