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領會莎莉文老師雋永深刻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理解人物性格。
2、能力目標:
體會本文優美、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筆。
3、德育目標:
學習海倫·凱勒熱愛生活、堅韌不拔的精神,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研讀課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結合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跡,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和“愛”之偉大,陶冶情操,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你知道有哪些殘疾人取得事業成功的事例?
(學生列舉)
在全世界有許多殘疾人,他們身殘志不殘,頑強的與不公平的命運抗爭,他們以其堅強的意志,使他們的生命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之中永遠放射著璀璨的光芒。比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倫·凱勒。
二、介紹作者
據你們了解海倫·凱勒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海倫·凱勒是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小嘴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后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麥西的悉心幫助下,半年內學會寫信,后來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學。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還一直為盲人基金會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68年6月1日,這位為人類創造了奇跡的人物,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
是什么原因讓一個一歲半就又盲又聾又啞巴,連爸爸媽媽都不能認識的孩子,頑強的生活下來了,長大后成為一名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再塑生命》,去感受一個殘疾人成長的足跡。
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現在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
三、整體感知文意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讀的時候請想一想:海倫·凱勒為什么能創造奇跡,重塑生命?
海倫·凱勒所創造的奇跡與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同學們默讀的時候老師叫一個同學上黑板寫出生字詞,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
四、深層研讀
1、莎莉文老師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請同學們說說:
學生復述老師的事跡。
2、再請一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明確: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的文字;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種抽象事物。
3、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明確:莎莉文老師熱愛海倫,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藝術,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時機,開啟海倫的思維、智慧和情感。可以說,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藝術家。
4、海倫·凱勒的成功與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請再讀課文,找出直接描寫作者本人心理的語句,體會作者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