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評估測試題
1.填空題。
《答謝中書書》作者________,字通明,號________,有《________》。
2.默寫課文。
________,猿鳥亂鳴;夕日欲頹,________。
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與否,對的打“√”,錯的打“×”。
a.“月色入戶”把月光擬人化,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地與他作伴,有意慰藉我們這位失意的詩人。
( )
b.“念無與為樂者”寫出作者被貶期間難尋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著的叫張懷民的人。
( )
c.“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話,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動靜結合,正面形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 )
d.“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寥寥數語,感慨深長。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種慰藉的心情。
( )
(一)語段點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①遂至承天寺:________。②積水空明:________。
③蓋竹柏影也:________。④但少閑人:________。
2.“庭下如積水空明”是一個比喻句,從前后文來看,這個比喻句的本體是________。
3.文中寫“竹柏影”,實際上是從側面描寫________。
4.本文的語言有何顯著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遷移過關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給加粗字注音。
縹碧( )夾岸( )軒邈( )
鳶飛( )經綸( )窺谷( )
2.用原文語句填空。
①作者對富春江總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寫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寫水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從聽覺寫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中議論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未用對偶這一手法的一項是
( )
a.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b.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c.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d.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4.下列說法中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與朱元思書”中的“書”是作者寫的信,“猛浪若奔”的“奔”為奔馳之意,“一百許里”的“許”表約數,“左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