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
【教學目標 】
1、朗讀、翻譯文言課文。
2、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領略的美。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
【教學難點 】
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及內容】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單元,看單元提示,誰來說說提示中告訴我們本單元的專題是什么?(山、水)對,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經引起古代文人的無限遐思,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詩篇油然而生。那么我們同學們在詩歌的海洋中積累了多少首歌詠祖國山河的古詩詞?請學生背誦有關歌詠祖國山河的古詩詞,做個競賽,看誰背的多。
從古人的詩詞中,我們感受到了祖國的山河壯美,是呀,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游記散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讓我們一起來看的風光。(播放影視片段)
同學們可能會因那兩岸夾江的懸崖峭壁而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會因今天的工程而驚嘆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的過去,想一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的之后,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關于作者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先請同學對照注釋1,完成下列填空。
生舉手回答
本文選自《 》,作者是____他是____(朝代)地理學家、散文家。是指長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
師:認識了酈道元,就不能不讀他的文章,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
三、 范讀課文,整體感知。(注意字音、斷句)
正音: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漱(shǖ) 澗(jiàn) 長嘯(xiào) 屬(zhǔ)引 哀轉(zhuǎn)
四、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古人云“熟讀百遍,其意自現。”一篇好的文章可謂百讀不厭。現在老師請同學們伴隨著音樂自由朗讀。大家可以想象你就是酈道元,此時正站在邊品山論水,吟誦詩文。來,自由地、大聲地讀吧。)
師:同學們讀得相當認真,老師還看到幾個同學搖頭晃腦,很投入。那么有誰有勇氣毛遂自薦?大家說說看,在我們班誰朗讀得最好?
生:推薦。
師: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為大家朗讀。其它同學要當好小評委,等下請你發言。(對別人評頭論足,可是我們許多人樂于做的事。現在就給大家這個機會來當評委,不要和老師客氣,更不要和××同學客氣。)
學生對朗讀同學作評價。
全班齊讀。
五、分小組學生問答,教師解惑,了解內容。
1、學生提問,學生答疑,對學生有疑惑之處進行引導明確。
師:讀了還要理解,課前老師布置大家預習。我相信你們認真去預習了。在預習過程中不理解的內容可以逐段提出來,大家互相幫忙,共同解決問題。
2、概括各段所寫的主要內容。
A、兩岸的山; B、的夏水;
C、的春冬景色;D、的秋景。
六、問題探究
師:
1、分析景物的特點,品誦語言。
① 文中描寫的兩岸的山勢有哪些特點?
思考:從句中找出關鍵的字詞來說明山的特點。(連、高、陡、險)
師:離開了水,也無以為峽,且奇山之下,必有異水,那的水又有什么獨特的美呢?
② 夏天江水有什么特點?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哪位同學來朗讀這段看看能否讀出水急的特點?全班齊讀
③ 文章寫了春冬之時哪些景物?分別有什么特征?
如果說這是水迅疾的一面的話,那水也有其恬靜、溫柔的一面。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述景物(素、綠、清、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細嚼)。
④ 文章是如何描寫秋景的?
師:秋天水枯谷空,這時的又給人什么樣的感受呢?從那些景中傳達了這種情呢? 該帶怎樣的感情朗讀?
生:林澗----清冷,猿鳴----凄異哀轉,漁歌----悲涼
師:可見山水之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情感.因此,我們應該懂得品山論水,豐富自己的感情。
剛才我們分析了景物的特征,品味了文中表達出的感情.現在請同學們齊讀。
總述:酈道元以地理學家的目光探尋自然,以文學家的心靈感受自然。因此,他筆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帶著幾分靈氣。他筆下的就像一位魁偉的男子,有盛夏的熱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閑遠,秋日的憂傷和嘯嘆,整個形象豐滿而多情。希望同學們也能在山水之中陶冶性情、豐富自己的感情。
八、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