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長征組歌》兩首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一、教學目標 : 1.了解歌詞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及其表達作用。2.欣賞歌詞中表現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軍事家的風采。3.體會歌詞中表現紅軍戰士過雪山、涉草地的艱難及其表現出的鋼鐵意志。二、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含義及其中心教學難點 :體會歌詞的音樂美三、教學時數:1課時
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預習要求:
1. 制作讀書卡
2. 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特別是關于紅軍四渡赤水、過雪山草地方面的資料
學法設計:
以學生自學為主,自行解決生字、詞。品味語言時,也以學生自找喜歡的詞句,或互相質疑,解答為主。為了進一步體會歌詞的氣勢與節奏,師組織活動:學生朗誦比賽,教師指導,點評。其余由學生自主評論。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由《七律 長征》導入
二. 簡介背景:作者蕭華,江西人氏。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創作。
三. 朗讀歌詞,體會情感
聽音樂藝術片《長征組歌》選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過雪山草地》
1.師范讀,提問:朗讀應用什么樣的語調?
學生自由朗讀討論回答:朗讀時抑揚頓挫,低沉,高昂,讀出豪邁之情。
2.從歌詞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四.品味語言,合作學習
再讀《四》,討論以下問題:
1.中心句是哪句?
2.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談談理由。(或同學之間互相提問質疑)
3、比較本課與《七律 長征》語言上有何不同?(討論交流)
師提示:本課內容是歌詞,通俗易懂;《七》中的語言藝術化、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體會紅軍長征精神。
提示:
1. 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一句畫龍點睛的盛贊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 如開頭三句,用短句有氣勢,突出當時的局勢嚴峻,寫出紅軍轉戰川、黔邊境所遇到的嚴酷的自然環境。
再如:“天如火來水似銀”,用比喻生動再現天氣的酷熱和缺水的景象,從而渲染紅軍行軍的艱辛。
再如:又來四句三字短句,再現紅軍不僅面臨嚴酷的環境,而且處于被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艱難處境,從一個“壓”字即可看出來。
從第10――16行,這幾行文字生動形象的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場場敵我之間的運動戰。讓人深刻的感受到紅軍戰士的頑強、勇敢、機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現了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軍事家的風采。
過渡:
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之后來到白雪皚皚的夾金山(即雪山)和荒蕪人煙、危機重重的草地。如果說前面的困難*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們要用什么方式來解決?
1.再讀《過》,紅軍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提示:路難走,沒有吃,沒有住。生存危機之嚴重。如開頭四句。
2.問:怎樣克服的?*什么?
提示:千錘百煉的紅軍*著堅強的意志,對革命理想的執著追求,敢于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終于踏過雪山,走過草地。如“鋼鐵漢”、“不怕”、“千錘百煉”、“迎”、“扎”、“骨更硬”、“志越堅”。
3.如果要造一座紅軍過雪山草地的紀念碑,請你在碑上寫一句話,你會寫什么?
總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下面讓我們通過朗誦比賽,再次領略歌詞的氣勢與節奏,體會紅軍那不畏艱難的長征精神。
五. 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活動目的:更進一步體會歌詞的氣勢美和音樂美
活動形式:朗誦比賽
活動準備:先聽錄音,再自由朗讀,選出一名主持人,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其余同學作為裁判。
活動過程 :
1.主持人報幕
2.按小組順序,依次朗誦
3.裁判簡評
4.按票數多少和評價好壞,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其余為鼓勵獎
六. 布置作業
人們說,改革開放是一次新長征,你怎么理解?當前應怎樣發揚長征精神呢?各人談談看法。(整理成文)
附板書: 《長征組歌》兩首
(一)
四渡赤水
強渡烏江
奇 兵 盛贊 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二)
(鋼鐵漢) (骨更硬)
堅強 + 追求 = 過雪山草地
(千錘百煉) (志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