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學目標 一、了解與生物入侵者相關的知識。 二、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體會文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揣摩語言。 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環境而努力。 教學重點 一, 說明順序和方法 二, 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 “生物入侵者”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和為人類造成的損失兩段順序安排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資 教學步驟 一、 情境導入 1、學生齊讀詩歌《不第后賦菊》,猜花名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師:“我花開后百花殺”一句,把菊花獨立寒秋、傲然綻放的高潔展示得淋漓盡致。“沖天的香陣”早已彌散在歷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開后百花殺”的情形卻再現于現代的都市。請聽今日新聞。) 2、新聞報道:《黃花開后百花殺》----加拿大一枝黃花驚現長沙 二、 整體感知: 認真閱讀課文,獲取相關信息: 1、 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獲得了哪些關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識? 2、 作者按什么思路來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開篇:假設情境,引出話題,作出解釋 第2-4段:具體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第6-7段;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態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采取相應措施。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順序 三、 局部揣摩: 本文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請用簡要的語言分析其表達效果。 1、 列數字: ① “十一種鳥類有九種被趕盡殺絕”------數字的變化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危害之大。 ②耗資數十億美元------說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補充強調:數字的運用,使語言十分準確,符合說明文的科學性特點。此外副詞的恰當選用也增強了文章的準確性。如“僅”“就”等詞。) 2、 舉例子: ①舉蒲公英等為例------說明生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進行的遷徙不會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太大破壞。 ②斑貝、天牛、紅螞蟻等------說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寵物等------說明生物入侵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3、 打比方: ①課題“生物入侵者”就是一個比喻,說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為; b生物入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貝比喻成“偷渡者”,說明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并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的。 (強調:生物入侵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淺出,達到推廣科普知識的目的。此外還有詞語的運用也有類似效果。如“嘯聚山林”等) 四、 合作探究 1、以組為單位,根據已有資料,簡介一種生物入侵者(姓名、來源、特點、危害等)并針對其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成果。教師啟發思考: 預防、治理、利用。 五、 總結提升: 一枝黃花有可能讓我們的省城“盡帶黃金甲”,薇甘菊將吞掉伶仃島,水葫蘆欲死云南滇池,飛機草要霸占西雙版納,大米草在毀掉海邊灘涂……據統計,我國已有外來雜草107種,外來害蟲32種,病原菌23種,每年造成農林業經濟損失達574億之多。 以前提到環保,人們頭腦中閃現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濁水橫流、亂砍濫伐等情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嚴峻課題。保護環境的警鐘再次有我們耳畔敲響。希望同學們繼續對這一現象予以關注,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貢獻我們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 作業 : 從課后附錄中選四個你認為用得好的詞,揣摩其情味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