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淚珠與珍珠
課 題 | 淚珠與珍珠 | 授課日期 | |||
共 1 課時,第 1 課時 | 總第 33 課時 | 課 型 | 自讀課 | ||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逐層理解文章的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欣賞文章的表達技巧。 2、過程與方法: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對文章產生局部感悟;問題引導,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理解文章展開思路和表達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欣賞美文的能力;借助作者的情懷,感悟人生的艱澀和高尚。 | ||||
教學重點 | 逐層理解文章的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欣賞文章的表達技巧。 | ||||
教學難點 | 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理解文章展開思路和表達方式。 | ||||
教學方法 | 自讀、點撥 | ||||
教具準備 | |||||
板 書 設 計 | |||||
淚珠與珍珠 琦君 一、課文感知 二、抒情特點 淚珠:閱歷與人生→真實的人生體驗 1、小中見大的抒情方法。 →切身的痛苦與磨難 珍珠:為鄉情→為親情→為眾生 2、巧妙評議古詩文,增強表達效果。 | |||||
教學過程 | 互動感悟 | ||||
一、談話導入 辛棄疾的《采桑子·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從這首詞里我們可以看出,人的情懷、人的淚水,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會有產同的內涵。今天我們要學 二、作者介紹 注釋①。補充:其父為官多年,喜歡收藏古籍、碑帖、字畫,家里藏書豐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愛文學,六歲時父親便為她請家庭教師講授古典文學,成為當時詞壇巨擘夏承燾的得意門生。大學畢業時,正值抗戰爆發,她輾轉于上海、永嘉等地,飽經憂患,深感國破家毀之痛。1949年到中國臺灣,歷任高檢處紀錄股長和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等職,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新舊文學。 | 借該詞揭示人的情感與閱歷的關系。 了解作者以幫助理解其作品,同時以些培養學生對于寫作的熱情。 | ||||
教學過程 | 互動感悟 | ||||
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散文合集《琴心》,陸續出版了散文、小說、兒童文學、詩詞、評論等著作數十種,其中散文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煙愁》《溪邊瑣語》《琦君小品》《紅紗燈》《三更夢當書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燈景舊情懷》等。 她的作品和“五四”時期冰心相似,多半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但她寫出了新水平,營造了她個人的世界;她將童年演化成和提升為一種鑒別真善美和假丑惡的價值尺度。 三、感知課文 1、分層提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⑴說說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①本文的大致內容是什么?②你對文中淚珠的理解是什么? ⑵根據文章的標題,說說你對“淚珠與珍珠”關系的理解。 2、問題引導學生研讀課文: ⑴文中引用詩文語句的含義: ① ②冰心語:一個人應當有自己真實的人生體驗,越真誠越好。 ③白居易詩句: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感受最深。 ④杜甫詩句:刻骨銘心的痛楚是一個人經歷磨難以后的收獲。 ⑵假如說引用詩文語句是為了逐層揭示“淚珠”的含義,那么文中所說的“珍珠”是什么?它和淚珠是什么關系? “珍珠”也就是淚珠,是生命在奮斗歷程中形成的。 引起淚珠的原因:為鄉情→為親情→為眾生 ⑶請根據你的理解,說說課文的思路和結構: 淚珠:閱歷與人生→真實的人生體驗→切身的痛苦與磨難 珍珠:為鄉情→為親情→為眾生 ⑷根據上面的分析,自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賞析文章在抒情上的特點: ⑴學生討論并交流: ①你最喜歡的語句有哪些?為什么喜歡? ②你認為文章在抒發感情上有哪些特點? ⑵總結: ①小中見大的抒情方法。 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纖巧,營造了柔和溫馨的真善美的藝術世界。 ②巧妙評議古詩文,增強表達效果。 以對詩文的評議表達層層推進的思想感情。 | 介紹其作品特點,為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特點奠定基礎。 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加深感悟。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將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的分析和理解。 不要求學生對課文的結構進行劃分,關鍵是能夠對課文進行整合,進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總結文章的抒情特點。 | ||||
作業 布置 | 鞏固作業 :熟讀課文,加深對作者特定情愫的理解,完成課后練習題;結合單元知識,理解本單元課文的散文特征。 預習作業 :完成本單元《讀本》中課文的閱讀;預習《六國論》。 | ||||
教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