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蜜》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理解本文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為線索、記敘和抒情緊密結合,從而表現和突出中心的寫作方法。
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的過程和傾注了一腔深情的原因,加深同學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一、教學難點 :
(一)作者意在贊美蜜蜂從而贊美勞動人民,為什么又花了很多筆墨描寫荔枝林、荔枝果、荔枝蜜?
(二)參觀養蜂場,是以什么為順序展開描寫的。
二、教學重點:
(一)圍繞中心組織材料,形散而神不散;
(二)記事和抒情的緊密結合。
三、布置課前預習:
(一)指定一些生字、生詞要同學注音、注釋;
(二)作者對蜜蜂看法的變化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在閱讀思考過程中把書上有關的語句用鉛筆劃出來;
(三)作者贊頌蜜蜂有何用意?請引述課文有關的語句談談你的看法。
(四)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在預習的基礎上理清全文線索并分段;分析第一、第二段解決教學的難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介作者:
《荔枝蜜》(板書),這是一篇出色的散文,作者楊朔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他象蜜蜂那樣辛勤,給我們“釀造了很多象蜜一樣香甜的抒情散文”。可是這樣一位品德高尚、才華出眾的作家,在十年內亂中受到了殘酷的迫害,于一九六八年八月三日過早地離開了我們,終年才五十五歲。粉碎“四人幫”后新編的《楊朔散文選》已出版。
二、生字注音:
出示小黑板、請同學注音。教師領讀正音后集體讀。板書的生字是:
掐(qiā)蜇(zhē)黝(yǒu)
啖(dàn) 嚶(yīng)蠕(rú)
褐(hè)釀(niàng)顫(chàn)
下列詞釋義:(書上沒有注釋的,查字典解決)
環抱 黑黝黝 幻景 嚶嚶嗡嗡 蠕蠕
倚著(yǐ)糟塌 疙疙瘩瘩 沸沸揚揚
三、檢查預習課文的情況,引導學生清理全文的線索,初步了解全文的結構:
(一)問:作者對蜜蜂看法的變化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要引導學生準確地引述課文中的語言來回答)
教師歸納后板書:
①不大喜歡蜜蜂
②想去看看蜜蜂
③贊賞蜜蜂
④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
(二)教師進一步闡釋,作者是以自己對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描寫、安排結構的。分段時要考慮到內容的單一性和完整性,全文可分為四個段落: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第二段包括2至3自然段,第三段從第6自然段起至“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止,最后兩個自然段是第四段。
在對全文概貌有了初步了解后,還要進一步去理解各個段落寫些什么,怎樣為表現全文的中心思想服務。怎樣讀懂各個段落呢?要弄清它的層次,讀懂一些重要的語句。
四、講讀分析第一段。
(一)指定一位同學朗讀。要求其他同學聽朗讀后思考討論:先前作者為 什么“總不大喜歡”蜜蜂。請用概括的語言說說原因。
同學發言后教師歸納:因為小時候被蜇。
(二)進一步分析幾個詞語,理清段落的層次。
1.一開始,敘述一個事實:花鳥草蟲,凡是上得畫的,原物叫人喜愛,&127;這是個判斷。問:可是為什么“叫人喜愛”前邊加上“往往”?“往往”是什么意思呢?&127;“往往”是“常常”“常常”并非“全部”。如果去掉“往往”,&127;全句的意思就變成任何花鳥草蟲都叫人喜愛。這種說法就不準確、欠客觀,過于絕對化。
2.既然上得畫的往往也叫人喜愛,蜜蜂是畫家的愛物,順著這個意思寫下來,應該是“我也喜愛蜜蜂”,可是,作者說出了個相反的意思:“不大喜歡”。問:哪一個字起了這個轉折的作用?“卻”。去掉“卻”字,轉不出這個不合一般情理的意思。可見,這個虛詞的語法作用很重要。
3.為什么不大喜歡?小時候被蜇。被蜇后不是恨死它而只是“不大喜歡” 問: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大人告訴我“一蜇,它自己就耗盡了生命。也活不久了”。因而可憐它、原諒它了。不過感情上還沒有完全轉過來,還是“疙疙瘩瘩的,總不怎么舒服”。
五、講讀分析第二大段:
(一)問:從“總不大喜歡”變為“不覺動了情,想去看看蜜蜂”的原因是什么?(這一部分是理解上的難點,如果同學說的很雜亂、不準確。要引導同學去理解各個自然段的重點,如果答得很簡要——吃了香甜的荔枝蜜,也要進一步提出“為何要寫荔枝林、荔枝果”,體會作者寫作的意圖。)同學討論后教師歸納:直接的原因是喝了香甜的荔枝蜜。吃蜜想蜂,動了情,因而想去看看。
那為什么還要寫荔枝林的茂盛、荔枝果的鮮美呢?①這是從作者的生活實際出發。到廣東從化溫泉小住幾天,首先看到的是林。由林想到果。可是吃不上果,而吃果蜜正是時侯。這樣層層寫來,曲折而又環環相扣。②這樣寫還體現了作者的嚴密構思;寫荔枝林茂盛,是為蜜蜂釀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寫荔枝果的鮮美,是為寫荔枝蜜的香甜作了渲染;果是那樣鮮美,&127;采它的花粉釀成蜜必定香甜。
(二)進一步引導同學體會這三個自然段的語句和寫法:
1.請一同學朗讀第2自然段,聽讀后請同學思考討論:為什么把荔枝林寫成“黑黝黝的小山”?答后教師闡釋:因為到的時間是在晚上而且是陰天。這樣寫,更能突出荔枝林的茂密。
2.請一同學朗讀第3自然段,聽讀后請同學思考討論:怎樣寫荔枝果的鮮美?答后教師闡釋:作者先敘述自己對荔枝的看法,用“也許”,是可能而不肯定,語氣較婉轉,避免主觀、強加于人,其次,引述蘇東坡的詞句作證明。最后寫自己吃不上的惋惜心情。問:哪些詞語最能表現作者這種心情呢?“偏偏”,“等不及”。惋惜了情深、想吃之意就更切。事實是吃不上,這就為喝蜜動情作了充分的渲染。
3.請一同學朗讀第4自然段,聽讀后請同學思考討論:從哪些方法來介紹荔枝蜜?討論后教師歸納:先寫蜜蜂采花粉的繁忙,次寫荔枝蜜的特點,最后從聞到、吃到、想到各個方面寫蜜的香甜,如同水到渠成。作者動了情,想去看看蜜蜂。這是作者對蜜蜂思想感情的一次大變化。
六、布置作業 :
1.背誦第一大段,流暢朗讀第二大段。
2.口答:為什么寫荔枝蜜香甜之前要先寫荔枝林的茂盛和荔枝果的鮮美?
3.預習第三、四段并思考:
①作者以什么為順序寫參觀養蜂場的經過?
②作者贊頌蜜蜂的用意何在?
4.根據拼音,在括號內填入適當的字:
mì(蜜)蜂 mì(密)得不透縫
一kē(顆)荔枝 一kē(棵)荔枝樹
zhòng(重)要 chóng(重)復
tí(提)倡 dī(提)防
diào(調)查 tiáo(調)上一杯
5.給加黑詞注上多種讀音:
①中看zhòng(zhōng)
②不透縫fèng(féng)
③大約得三個月děi(dé,de)
④最惡wù(è,ě,wū)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分析最后兩大段;總結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復習檢查:
一、請一同學背誦第1自然段。
二、講解分析第三大段。
(一)從“不大喜歡”到“動了情”想去看看。看了以后怎么樣呢?請一位同學朗讀“我不禁一顫”的段落。這里寫了四句話,頭一句,作者直接抒發了感情,認為它“多可愛”;為什么“可愛”?二、三兩句從蜜蜂和人的關系上說明。第四句又進一步贊頌它“多么高尚”的品德。此時,作者已把蜜蜂人格化了。
(二)作者到底看到些什么,怎會產生感情上的飛躍?請同學默讀一遍,說說作者參觀“養蜂大廈”的順序。討論后教師歸納:由遠及近,先外后內。
(三)參觀“養蜂大廈”,直接寫蜜蜂的有哪些語句,請劃出來,并概括說明這些語句說明什么。請一同學朗讀寫 “養蜂大廈”的兩個自然段。聽后討論,教師歸納:“成群結隊的蜜蜂出出進進,飛去飛來”“沸沸揚揚”“工蜂都愿意用采的花精供養”蜂王。這些語句說明它們辛勤、無私。
(四)接著寫作者的三次發問,老梁的三次作答,更具體寫了蜜蜂的生活特性。其中這些語句是很動人的:“老梁說:蜜蜂這東西,最愛勞動。廣東天氣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閑著。釀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留下一點點,夠它們吃的就行了。它們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什么,還是繼續勞動,繼續釀蜜,整日整月不辭辛苦……”
(五)小結,先寫自己所見,再寫自己的所聞,因而很自然地抒發了自己的感情,為蜜蜂唱贊歌:形體雖“渺小”,品格卻無比“高尚”。
三、講解分析第四段:
(一)作者在贊美蜜蜂的時候,已經把蜜蜂人格化了。如“都愿意”啊,“從來不爭”啊,“也不計較什么”啊,“對人無所求”啊,“不是為自己”、&127;“而是為人類”啊等等。為什么呢?原來作者寫蜜蜂,其實也是在寫勞動人民。&127;勞動人民的品質在蜜蜂身上得到表現,蜜蜂的形象就是勞動人民的化身。&127;作者怎樣進一步來表現心中這一想法呢?教師朗讀結尾兩段,最后分析、歸納,這是一個簡單的畫面,&127;但很明朗:
(二)作者的夢境,是作者心中強烈愿望的表現。它的含意很深:不僅在贊頌蜜蜂——勞動人民,而且表示要加入到勞動人民的行列中來。
四、全文總結。
從整理全文的材料入手歸納文章的寫作特點和中心思想。
問:全文具體記敘了幾個材料?
小時被蜜蜂蜇過的經歷;到廣東從化看到的荔枝林的茂密,想起荔枝果鮮美,嘗到荔枝蜜的香甜;參觀了“養蜂大廈”,了解了蜂蜜的生活特征;看到農民們在水田里辛勤地勞動。這些材料似乎零散而且不很相干。但作者怎樣組織起來,使之成為完整而嚴密的整體?表現怎樣的中心?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
中心思想:本文寫作者對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熱情贊頌蜜蜂,進而盛贊為建設新生活而辛勤勞動的我國勞動人民。并表達作者要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愿望。
五、課堂練習:
1.辨字組詞:
(1).掐 陷 滔 蹈 (2).嚶 嬰 櫻 (3).沸 拂 佛 (4).蠕 孺 儒 纓
2.當場熟讀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六、課外作業 :
1.朗讀全文,背誦開頭一段和結尾三個自然段。
2.口答“思考和練習二”。
3.完成“思考和練習三、四、五”。
4.寫一篇短文。題目是:我愛
要求象課文那樣以物喻人,寫出物的特點,也寫出“我愛”它的感情;字數約500字。
附 板書設計 :
內 容
1.不大喜歡蜜蜂:(抒)
小時候被蜇。(敘)
2.想去看看蜜蜂:(抒)
喝了香甜的荔枝蜜(敘)
3.贊美蜜蜂:(抒)
勞動辛勤,品格高尚(敘)
4.夢見自己變成小蜜蜂(抒)
農民也象蜜蜂一樣的辛勤、無私(敘)
寫作特點
1.以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貫串全文。
2.記敘抒情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