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蜘蛛
周建人
自讀提示
你觀察過張網捕蟲的蜘蛛嗎?你了解它們的習性嗎?蜘蛛很常見,往往不被人注意,本文作者卻對它做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仔細閱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蜘蛛進行觀察和介紹的,又是怎樣準確說明蜘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的。
理解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掌握加點字的讀音:
刺 腺 這等 捆縛 悵然 提防
天氣暖起來了,蜘蛛又出來在檐前做網。這使我記起幼時曾猜過一個謎,謎語是:“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
此后我就留心這八只腳的“諸葛亮”怎樣捉飛將,并且看出,它有各種各樣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蟲飛來,觸在網上,正在掙扎,蜘蛛忽然趕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吸取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網中央去了,好像我們咬一片面包或餅干似的,不費力氣。如果投入網里的不是這等小蟲,而是力氣較大的飛蟲,它急忙跑去,便放出絲來,用腳拿了絲去縛,直到那犧牲者掙扎不動為止。如果來的飛將是帶槍的,例如蜜蜂,蜘蛛見它被網粘住,趕到前面,用絲向它身上繞一下,轉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標槍投著。但走不多遠,又回轉去,再繞一下,又走開。隨后是接連地繞幾轉,跑開一次,等到看著那飛將掙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邊,把它細細捆縛。有時捆縛得細密到像一個布袋。蜜蜂被包在這樣的袋中,往往還會發出吱吱的微聲。但是小孩子們常愛蜜蜂,不喜歡蜘蛛,如被他們看見,往往會把蜜蜂救下來的。
最難捉的是披甲的飛將。比方有一個甲蟲飛入網里,被兜住了,但是它的甲很厚,很重,而且它的力氣很耐久。它的六條腿東一推、西一撐;蜘蛛好容易把這條腿縛住,那條腿又伸出來了。有時候縛了幾轉,又被它從網里滑脫,啪的一聲跌在地上了,蜘蛛只好悵然地在網上望一望。這倒還沒有什么要緊,最可怕的是碰見蜾蠃。它靜悄悄地忽然來了,振動著翅膀,刺刺地向網里一撞,急又離開。網起了振動,蜘蛛以為已有生物被網住,匆匆地趕去捕捉時,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蜘蛛用腿抱住,迅速飛去。蜘蛛被它襲擊時,是難得幸免的。它被捕去,蜾蠃用刺刺得它全身麻木,封在泥房里,給自己的兒女長大起來的時候當“面包”吃。空的蛛網從此不再修補,只積著灰塵,并且逐日破壞下去,最后飛散,消失。
蜘蛛在生物界中是“名件”。這是一處地方的俗語,包含有名、特別或可貴東西的意思。它織網的技能之高妙,使人詫異。它的身體機構之巧妙也足使人驚奇。它的腹內有數種腺,藏著液體,都能從腹部末端放出來。一種叫做壺狀腺,放出來的液體,遇空氣凝結成絲,用以做最初的棚架和輻射線。一種叫做葡萄狀腺,放出來的液體也固結為絲,用以做螺旋形的線。一種叫做腹合腺,放出來的液體不會凝結成絲,卻是溫液,和前一種腺液同時放出來,附在絲上,因為物理作用,凝成一粒粒的細珠狀,使絲很黏。還有管狀腺,是做產卵的袋用的。一種梨狀腺是把絲飄著時用的。
蜘蛛的絲,即使放棄了科學上的觀察和閑暇時的觀賞,從實用上來看也是很有意思的。蠶的絲、柞蠶的絲可以織綢,蜘蛛的絲為什么不拿來做東西呢?這個問阿是許多人想到過的。小孩子們用竹片扎成一個圈,裝上一個柄子,竹圈上兜上蛛網,當作捕蟲網,可以捉他所要捉的飛蟲。西方有人想養蜘蛛,取它的絲織東西,代替蠶絲。聽說試驗者曾取蛛絲織成手套、襪子等東西。只是蜘蛛飼養不容易,它要吃昆蟲,而且胃口又很好,吃得又很精細,專吸食昆蟲的汁液;飼養起來,比來摘桑葉飼蠶費事的多,因此只好作罷。
天文學家想在天文鏡中裝上極細的絲,遙望天空時,視野中有了細的行條,可以比較星的位置。他們先用蠶絲,把一根蠶絲的兩股分開,但是還嫌太粗。1820年,一個英國的儀器制造家名叫忒勞頓的,設法改用蜘蛛絲。他用的是一種背上有十字紋的稱為園蛛的絲。不但比一般蠶絲更細,而且很韌,又不會扭曲。取絲的時候只要把蜘蛛小心謹慎地固定在一個架子上,放出來的絲頭粘在一個卷絲器上,把卷絲器轉動,便可以抽出很長的絲。蠶絲一股有一英寸的二千分之一粗,園蛛的絲細到只有一英寸的一萬五千到二萬分之一光景,比蠶絲細得多了。
可是蜘蛛并不都做網,泥土上跑來跑去的狼蜘蛛,壁上的蠅虎、蟢子(壁錢),還有八腳,都不做網,絲卻是有的。蠅虎經過,常有一支絲繃著;從高處躍下時,也常常掛一根絲。不結網的蜘蛛也食肉,不過它們捕取食物是用力去搏取,不是用絲去綁縛的。
練習:
一 閱讀全文,說說文中依次介紹了蜘蛛哪些生活習性。
二 朗讀第二、三兩段,舉例說明作者是怎樣把蜘蛛捕食的情形介紹得清楚生動的。
三 試模擬一只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稱介紹一下“自己”。在介紹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運用文章中提供的資料,還可以在課外查找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