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了解的焦點、焦距。
2.了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3.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4.通過實驗觀察得出凸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什么是凸和凹及它們對光的作用
難點: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最后通過概括得出結論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
一組、光具座、光屏、蠟燭、火柴、光源、老花鏡、近視鏡、實物投影儀、手電筒、激光筆、學生多功能光學工具箱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問:在前一章光現象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有所了解的鏡子是什么?
生: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問:那么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鏡子?
生:(比如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
問:你們講到的這些鏡與我們第一章所講到的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有什么不同?`
(分別出示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
觀察后得出結論: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都是面鏡,不能透過光線,光線在面鏡的反射面上發生反射。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則能夠透過光線,凡是類似的這一些片我們都叫做。
還有哪些是我們經常看見和接觸到的呢?(圖片展示:照相機的鏡片,望遠鏡的鏡片、顯微鏡的鏡片等等)
二、進行新課
[師]和面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一樣我們也從形狀上對進行區分(課件演示凸、凹)并先在實物投影上出示一塊凸并講解: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然出再出示凹并講解。然后兩相對比
[生]包括兩種:凸和凹。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在形狀上與剛才的這兩塊有稍許不同,你們怎樣區分它們,通過什么方法來區分它們。
[師]先看我投影出來的這幾塊分鐘是什么,辨認一下。
學生討論
[師]我們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辨認它們的?對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反之則是凹
(發下一組,其中既有凸也有凹,讓學生自行辨認它們。簡單的直觀的通過觸摸來辨別。)
[師] 凸和凹是怎么畫出來的?
課件演示
我們看到兩個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塊凸,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的中心叫做光心。
兩個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間部分就是一塊凹,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的中心叫做光心。
主光軸和光心是我們研究的兩個常用科學術語
[師]下面我們來探究凸對光線的作用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56,“想想做做”
演示實驗。(用平面鏡取光做凸使光線會聚的實驗并記錄在白紙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的距離。然后取出另一塊不同的凸讓一位學生模仿剛才的實驗做一次看結果是否相同。最后換用凹,重做以上實驗,看有什么結果。)
學生討論
得出實驗的結論:
凸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不同的凸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
凹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
[師]從以上實驗我們發現不同的凸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這體現在用不同的凸做上述實驗時,太陽光通過凸后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離凸的距離不同。
(課件演示光路圖)
由于凸對光線起會聚作用,所以我們看見太陽光是一束平行光,通過之后會聚于一個小而亮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焦點。(這時太陽光與主光軸平行,焦點恰好在主光軸上)我們把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實驗中我們看到不同的焦距是不同的。
凹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光路圖)。
從光路圖出發我們來研究幾條特殊光線通過后的走向
(分別演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光線恰好通過光心,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凹的情形。然后由前面所學過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發畫出逆向射入的光線光路圖)。
動手動腦學物理1、2小題作為課堂練習。
作業 :物理套餐的相應內容
板書設計 :
第三章 及其作用
一、
1. 凸和凹
2. 有關的幾個名詞: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3. (1)凸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凹對光線有發散作用